摘要: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在提升教育水平的同时还应注重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未来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教学创新的基本保障,更为直观的反映学校的整体形象。本文就针对高校行政管理行政效率的提高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行政管理 行政效率 提高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一些生存能力较弱的高校内吞并重组,促使高校规模明显扩大,内部组织结构人员逐渐增多,致使很多人员工作流于表面,制度难以落实到实处。良莠不齐的人员素质问题尤为突出,致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受到严重阻碍,工作流程冗杂,工作十分随意,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总体水平偏低。 一、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理的组织结构设置 当前我国多数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仍然采用传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组织体系过于冗杂,一级管一级,形成一种倒金字塔的形式,导致了管理层人员过多,实际工作人员较少,工作效率始终难以提升。一些部门内部工作人员工作流于表面,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而还有一部分部门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两方差异较为明显,造成工作的不平等,不利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降低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2.缺乏先进的信息传递方式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主要的内容就是对文件进行接收、存档、下发和落实,尽管近些年来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在教育事业,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多是依靠计算机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压力。但是仍然大多是工作内容仍然采用开会和纸质文件下发方式,尤其是高校党政机关和学院之间的工作协调,更多的是在校园官网通知或是纸质文件传达方式沟通和协调,这种现象很容易出现学院负责人对文件理解存在偏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3.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我国高校在人员管理上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压力机制。例如,虽然实行了全员聘任,但实际上是百分之百聘任,导致有些教师会因为没有压力和动力而不思进取。由于没有形成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导致教师队伍优化难以实现。另一方面,针对年轻教师又过分强调淘汰和压力机制,如有些学校规定,年轻教师必须在三年内评上副高,否则解聘或转岗。 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对策 1.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 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尤为重要的,主要是由于高校内部工作人员较多,工作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工作人员过度清闲,部分人员过度忙碌。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工作不对等的情况,应结合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对于一些人员较多的部门,可以适当的将工作人员调到其他部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防止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敷衍现象出现。 2.行政管理全面信息化 行政管理工作全面信息化主要是依托于互联网,将互联网作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载体,有效传递信息,这样能够降低工作人员信息传递强度,防止不必要的麻烦,提高信息传递和共享效率,逐步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朝着电子商务方向发展,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与此同时,应构建电子政府信息平台,这样高校内部事宜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为高校科研和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促进高校行政管理水平,需要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这不仅是促进高校科研能力的需要,而且是提高高校服务水平及社会责任的需要。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对行政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测量,通过结果的显示评定他们的工作效率。绩效考核工作可以更好地调动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有压力的同时激励自己,调动工作热情。以此为基础,加强对员工的激励晋升,提供丰厚的待遇,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所在的岗位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能够充分展现职能,为管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更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4.提高行政人员队伍质量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量增速超乎人们的想象,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需要大量信息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信息处理能力。这就要求他们不断采用新方法、使用新工具提高事务处理的速度和效度。管理人员可以大胆创新,突破常规,利用互联网、可视电话等新型信息传输技术,开通用于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新渠道,方便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的沟通。 总而言之,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教学创新的基本保障,高校行政管效率高低还能够客观反映出整体形象,未来的发展前景。所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构建信息化交流平台,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为高校发展创造更大价值,谋求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艳.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田卫蒙.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4):132-134 [3]周勇军,刘慧宇.关于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1(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