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


  摘要:发散思维是寻求变异,不依常规,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思维的主动性、广阔性、变通性、联想性等都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就需要有意识的围绕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本文就围绕这些特性阐述如何培养发散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氛围;兴趣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而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或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由于它较少受传统观念束缚,不轻易苟同于一种现成的说法或不急于归一,且往往出现一些奇思异想,所以也称作求异思维或开放式思维。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这一思想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充分应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并着重体现在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及各方面。
  一、培养数学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创设有效的数学思维情境
  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可以安静、深入地思考,情感、动机、信念、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特别是在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或卡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再想想。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在宽容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渐渐鼓起勇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创设铺垫型情境。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等不同的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的新问题,从而为各种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理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如,一位教师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她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四、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训练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他不仅可以逐步发散学生思维,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类题的结构特征,概括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如:有一批零件,甲单独做要12小时,乙单独做需要10小时,丙单独做需要15小时。如果三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解答后,要求学生再提出几个问题并解答,可能提出如下一些问题:①甲单独做,每小時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乙单独做呢?丙单独做呢?②甲、乙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做完?乙、丙合作呢?③甲单独先做了3小时,剩下的由乙、丙做,还要几小时做完?④甲、乙合做2小时,再由丙单独做8小时,能不能做完?⑤甲、乙、丙合做4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通过这种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问题和解法,还可以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五、鼓励独创培养发散思维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尽管小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却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在多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秋芬.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 学周刊,2012,33:31.
  [2] 李瑜.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中)[C],2006:2.
  [3] 张庆华,周军飞.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自觉性、发散性思维[J]. 成功(教育),2008,02:134.
网站目录投稿:夏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