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科学性决定了高校科研工作的效能。我国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高校科研管理理念与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创新,使其适应当前科学研究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科研管理;高等院校;管理创新 一、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意义 "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实施以来,高校科研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就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因此高校应做好科研管理工作,使学校能够与时俱进。科研管理的核心在于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1]。高校科研人员应做到科技活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研究出符合实际的成果,然后能奉献社会,造福人类。科研能力的高低决定了高校建设的水平。要想打造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必须加大在科研方面的投资,努力吸取高水平人才,引进高科技产品,为科研管理创新提供很好的平台,促进科研管理的创新性发展。实现思想和方法的双层创新,保障科研成果既具有创新性还能符合社会需要。实施适当的鼓励措施,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更快更有效的实现目标,最终达到促进国家富强,实现民族繁荣。 二、传统高校科研管理现存的问题 (一)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科研管理既涉及人力管理、物力管理、财力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种方面,同样还需要发挥其组织能力、计划能力、指导能力、以及协调控制能力[2]。因此如何有效的实现科研管理职能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目前各高校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引入了计算机管理,但信息化程度不高,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报表,对于多种科研信息的处理并不是很及时,不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平台、微博等的方式发布和总结信息,影响科研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科研管理侧重点是立项,对于科研的成果关注少 当前权衡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依据是获得资助项目的数量和资助的金额,同样项目的多少与项目的科研经费直接影响高校的地位与科研工作者的职称与工资。传统的高校科研管理中,科研管理部门主要关注项目立项,忽视项目的验收与鉴定。因此给科研工作者和高校造成"错觉",项目立项重于项目结项。以至现在的科研工作者会更多的关注项目申请,只要项目申请下来之后的工作就简单应付,并不会在乎科研项目的成果,这就导致了科研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落到实处。 (三)科研的活动功利化,经费支出不科学 急功近利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通病。高校职称的评定促使科研活动变得功利化,每位教师一开始就会按照评职称的制度来规划自己的论文,并不会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只要教师评上教授,一般都会有不愿意在其他教授手下工作的想法。这种职称评定制度引发科研活动的不稳定性与急功近利性[3]。当前很多高校执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制度,科研管理费之外的经费大多数是由课题组负责。因此引发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降低。这是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4]。 (四)科研工作者欠缺相关科研管理知识 目前各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者的来源很广,部门领导也是学术类居多。主要的管理工作者也是大多来自于教学一线的老师,缺乏管理科研知识,同时也不能处理好工作与教学的矛盾冲突,使管理工作的质量不高。 (五)申请科研项目"因人而异" 传统的科研管理制度对于项目申请人有明确的要求,但一般注重的是申请人的资历,学历与职称。而刚进入教师领域的博士学历的科研工作者就被限制了科研的机会。因此传统管理制度仅凭学历和资历来决定科研经费已经造成科研工作者科研机会的不平衡。名气大的科研人员获取经费的机会远大于没有名气的科研工作者,但大多数是没有时间亲自负责科研项目,造成科研经费效益急剧降低。 三、科研管理创新 (一)创建立项竞争体系 正所谓创新推动发展。创新立项竞争体系,就是科研人员要提高科技项目的创新竞争力,使它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才能被支持发展。创新竞争力是一个评价指标,决定高效科研管理创新的水平,既能选出更具意义的项目,也能激发研究人员思考,从而得到更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项目。现在的高等学校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因此也逐渐成为了国家创新工程的重要基地。为实现最优的科研管理,我们必须具备准确定位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选出最优的科研项目。必须首先预测出科研管理工作的大方向,进而在高校之林中确定精确的方向,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办学效益。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科研计划,最终实现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立项竞争中,想要提高竞争力就要增强科研项目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科研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划,非常善于将目标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用最少的时间最快完成目标。 (二)创新科研激励机制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需要在科研管理中适当的引入评价体系和鼓励机制。首先,管理者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提倡人性化管理,尊重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合理地规范他们的行为,不苛刻的限制研究人员的人身自由,实现有效的管理。其次,需要加强的是对研究者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一方面,对于科研成果突出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另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研究人员再接再厉。[3]另一方面,通过颁发证书,授予荣誉称号等精神激励,使研究人员能够得到自我肯定和认可。通过这一系列的激励体制,可以多层次的激发研究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也能激起科研工作者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进而提高自主性和能动性,促进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体制 各高校不仅要提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还要积极推进科研成果与社会接壤。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各高校应密切结合国家、行业与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强与各行业的科研合作。尽量使科研工作得到的科研成果可以面向国家的各行各业的需求。现如今我国的科研成果的转化总体来讲效率很低,各高校已经开始设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但成果转化途径仍单一。科研管理工作者可以考虑建立多个科研成果转化子平台来缩短成果转化的途径,强化成果转化的项目管理工作。 (四)加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科研管理体系应该把新型的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到科研管理体系中。科研管理的信息化不仅仅包括项目的申报过程,同时应该录入项目的评审过程,中期检查,成果鉴定和验收等阶段的信息。便于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的实现。科研管理体制的网站设立不仅可以使科研信息公开化,也可以使科研工作者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利于各个科研领域的科研者的交流。因此,各高校应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平台与科研网络系统的设立,通过互联网进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使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 四、结语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就必须要摒弃一些旧观念,根据时代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科研管理体系存在的多种问题,本文对科研管理体系开展研究。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要建设适应国家科研创新的科研管理体制,同样要用创新的概念来激励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使科研工作有效的开展。不仅要创建立项竞争体系,创新科研激励机制,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体制同时还要加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梁黎青;黄毅;;浅谈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6) [2]尚丽丽.浅谈高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2(11X):172-172 [3]林治华.创新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5):49-51 [4]党琪.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7):47-50 [5]杜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3个制度层面[J].党建研究,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