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杨慎评价她:"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 清代沈谦盛赞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诗人臧克家形容她:"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她就是自成一家的词坛翘楚,李清照。 北宋末期,公元1084年,李清照在一书香门第降生,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她不仅有机会纵情山水,还可以领略世间烟火。受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开明的成长环境使她成为一个直率纯真的烂漫少女。 倚门回首嗅青梅 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遇到了21岁的赵明诚,两人一见钟情,同年便奉媒妁之言结为夫妻。李清照创作一首《点绛唇》将自己陷入爱情时的甜蜜与娇羞大胆的表达出来:"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勇敢的追求,是李清照对待爱情的态度。 婚后,两人志趣相投,夫唱妇随,互相切磋诗词歌赋。据说,李清照曾寄书丈夫一首《醉花阴》,赵明诚读后想和夫人一较高下,于是闭门三天,写出五十多首词,将李清照的词抄下来混迹其中,拿去给朋友品评。好友陆德夫品鉴许久,不无惊奇的赞叹:"这里面只有三句最好。"赵明诚满心以为是自己的佳作,无比期待的问:"哪三句?"朋友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自此,赵明诚对李清照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赵明诚志趣高雅,喜欢收藏字画金石文物,李清照便支持他收藏鉴赏,与他一起撰写《金石录》,毫不顾惜钱财。情投意合、志趣相同,这也许就是世间最美的爱情了吧。 衣带渐宽终不悔 北宋政治局面动荡,在李清照婚后第5年,夫妻双方的父亲因得罪权臣被罢官。为躲避迫害,两人迁居山东青州,在丈夫的家乡过起了怡然自得的小日子。在隐居的十年间,他们一起收藏金石书画,丝毫没有离京的怨愤与不平。什么样的人生才恣意潇洒?如果让我来回答,那就是像他们二者一样,有态度地活着。有态度,意味着你看得清未来的路,你有自己的思考,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你都会恬静淡然,坚守本心,如清风明月般释然视之。 公元1121年,41岁的赵明诚任莱州知州,蓄养侍妾和歌伎,二人的感情生出嫌隙。李清照作为一个才情傲然的女子,在面对丈夫纳妾这件事情上,没有妥协。即使古代纲常名教、三从四德的严格要求,李清照也绝不听之任之。 公元1129年,赵明诚任建康知府,城中发生叛乱,手下李谟指挥布阵,在夜里击败了王亦。待到李谟向知府汇报时,发现李明诚竟在夜间吓得缒城逃跑。赵明诚因此被革职,李清照也对丈夫感到失望至极。行至乌江,看到流离失所的场景,念及丈夫竟然临场当了逃兵,李清照面对滚滚江水,吟出了《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为女子,尚有如此气魄,赵明诚羞愧难当,后于赴任湖州途中病逝,这对天作之合的夫妻彼此陪伴走完了大半生,终究是一人先离开了。 公元1129年8月,丈夫刚去世,9月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一个弱女子追寻着国君逃难的路线,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盗走。即使艰难,她也从未想过放弃。一个柔弱女子在战火与灾难中学会坚韧,面对不幸,她从来不缺担当的勇气,这是她面对生活的态度。 何曾吹落北风中 许多人因为李清照晚年易节改嫁而对她颇有微词,认为是她人生中的瑕疵和不光彩的一面。对此,遵从内心又无比刚烈的易安居士给出了他面对渣男的态度。战乱不断之际,李清照身心憔悴,流落杭州。就在此时,她的生命中出现一个人——张汝舟。初见为儒雅君子,他对李清照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在愿意相信美好的人心中,她没有设防,毅然选择了顶着世俗之风再嫁。然而,人心叵测,生活又给了她致命一击。 婚后三个月,李清照发现她把自己嫁给了一个道貌岸然、庸俗低劣的人。张汝舟也发现李清照这个有名的女人并不富有,大失所望,就想抢夺她的收藏品变卖,甚至对她拳打脚踢。李清照怎会屈服,她立刻揭发张汝舟谎报参加科举的次数谋取官职,并提出了离婚。即使在现代,像这么敢爱敢恨的女子又有几个呢?她从不怯懦。 按照宋朝的法律,女人是不能提离婚的。女子起诉丈夫,不管哪方胜诉,女方都必须坐牢两年。李清照何惧,鱼死网破也要将小人告进官府。最后婚离了,李清照也进了牢房。因其久负诗名,翰林学士綦崇礼援手,入狱九天即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李清照回到了孤身一人的生活,忍受着世人的指点与情感的孤独,做自己终身追求的事情。公元1140年,李清照将《金石录》整理完成,并写了后序。功过自不必别人评说。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李清照走完了一生,享年七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