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任何忽视现金流而激进的企业,都是找死的节奏!这些企业一般都有先兆,到处投资热点项目、四处挖很"贵"的人,摊子越铺越大,而预期效益却迟迟未能来到。终于,财务危机被触发了,这时就全靠领军人物的融资能力了,能融来钱,吸取了教训,企业可能得到跨越式发展。反之,要是化缘不来钱,那就可能兵败如山倒。 曾盛敏:最怕的是化缘成功后更觉得激进发展没问题,自己没什么危机应付不了。 马靖昊:所以CEO懂点财务知识非常重要! (二) 如果增值税存在很多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增值税,可能只能算是营业税的一个变种而已,关键是增值税税率可比营业税税率高了去了。要我说,真正的增值税应该是构成成本的支出都可以抵扣,并且最好简化为针对毛利计征,比如税率为11%,当然具体比率可以参照不同行业企业税负的平均能力进行测算。 snowy:虽说增值税实质是缴纳你增值那部分税,但就算是真实业务往来,进项税是很难拿到的,那就等于很多税是企业自行承担的。特别是制造业,无论有没有生产,都得给工人工资,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还得压缩自身利润,税负已这么高了,金税三期还能找出各种让你补税的方法,企业真是难以生存啊… 马靖昊:增值税改革到底减负还是增负,未来让事实去说吧。 (三) 王阳明说:"致良知,人人皆可为圣贤"。这个观点与佛经上说的"佛就是你自己,只要你想成佛,就能立地成佛"的观点是一致的。而老子"不尚贤"的观点表面上看与儒释不一致,但老子喜欢正话反说,其实他是试图通过"不尚贤"使民不争而达到人人皆为圣贤的。 儒释道殊途同归,实为一家。用佛教的观点去解读老子,最深入我心。我不认为儒家建功立业的观点有悖于佛教、老子,而是人们对佛教、老子千年误读的结果,佛去普渡众生还不是建功立业吗?还不积极吗?老子的清静无为还不是历史上的治国良方吗?(注:无为,绝不是不干事,而是循规律干事,不蛮干,不乱干,不瞎干。)还不有为吗? 用友政务德鸿:心学其实来源佛教,心即是佛,明心见性,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向心而觅,感无不同。 马靖昊:是这样的,在山西隰县小西天寺里,有一副对联:"佛即心,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即心即佛;因即果,果即因,种甚因,结甚果,是因是果。" 借用《金刚经》中常用的句式,可以说儒释道融合后,是儒教,即非儒教,是名儒教;是佛教,即非佛教,是名佛教;是道教,即非道教,是名道教。 儒释道三足鼎立建构了伟大的中华文化,它巍然浩然,它源远流长,它传世留万芳。 (四) 中国很多经济学家其实不是什么经济学家,政府要是无知地信他们,国家就要被他们祸害;你要是盲目地信他们,你就要被他们带到沟里。他们性格暴戾、语言霸道,他们天天雄起,以为掌握了真理,其实他们只是经济学写手而已!这班人太缺人文素养了! 旋覆華:心学,就是良知之学,脱离良知谈学问,谈治世之策,均舍本逐末,为祸之道。马老师 马靖昊: 你讲得太对了! 有些经济学家以为学了西方的一点垃圾,就可以指点中国的江山! 不要太相信知识分子,况且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知识分子。 我始终认为读书读不出经济学家,而认为将一方经济搞上去的官员是经济学家,将企业搞上去的企业家是经济学家。 真正的经济学家其实在企业、在政府,很少在学界! (五)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果靠市场可以解决全部问题,要政府干什么呢?反之,如果靠政府可以解决全部问题,要市场干什么呢?因此,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同"太极图"中阴阳要在动态中和谐一样。我反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我主张有干预的市场经济或有市场的计划经济。 中国经济目前出现的问题是过度市场化,市场侵入到了社会领域,比如医疗、教育、养老甚至宗教等领域,市场经济就搞成了市场社会,一切罪恶就出来了,良心都可以作价出卖。 我认为政府应侧重界定并管理好各种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边界,即界定国家资本、民营资本以及外国资本的边界。在资源配置中不是所有的领域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这个要看具体情况,在资源配置中一定不能忽视计划的作用。 (六) 一个人每年应该有这么一个时期,找一个没有什么人烟的大山,静坐冥想一周,饮朝露、食落英、餐晚风,枕松涛、数星星、眠孤月,就有最大的可能性将平时获取的知识精进为智慧。要不这样的话,城里的乱哄哄,只会将知识弄成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