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成长的要素之一,是接受社会毒打。而在形形色色的社会毒打中,被坑钱,是最常见,也是最令人耿耿于怀的一种。 简单说三件事。 1、一个亲戚投资了朋友的线下培训机构,6万多块,只有第一年拿到所谓的不到4000块的分红,之后三年就再没拿到一分钱。每次询问,朋友回复五花八门:"最近在周转"、"在参与新项目"、"在开拓某某学校市场"……直到今年关门大吉,彻底凉凉,气得她心绞痛都犯了。 2、同事之前买P2P,亏了20多万,从跑路到如今已经快两年了,群里不少投资者依然在想方设法希望尽可能拿回一些钱,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一些人身心俱疲,自认倒霉,放弃了维权,只剩下一小部分人,坚持要讨回公道。 3、今年4月份,原油宝事件刷屏。不少人在中行买了个叫"原油宝"的产品,投资了WTI5月原油期货,结果油价出现史无前例的负数。大家指责中行,不该把一个复杂的期货衍生产品卖给普通人,讨伐声四起:"明显是中行做错了!他们必须负责!" 如果你问我怎么看,我只能说,作为极其普通的投资者,这几年我有个非常深的感触: 在投资理财面前,谈对错几乎没有意义。 开篇说的那位亲戚,她自己都说,朋友比她亏得更多并不是故意坑她,可实在是憋屈得慌;同事买的P2P,当年是行业TOP20,各项资质齐全。 原油宝更别说了,出身于中行这种浓眉大眼的正规军,还是风险等级R3(稳健类)的产品,你说投资者有错么? 可惜的是,依然改变不了亏钱的事实。 对真金白银而言,不看对不对,只看亏不亏。 02:
投资的目标是什么? 赚钱。 每次有坑钱的理财案例出来,很多文章会把问题归咎于投资者如何不理智,如何贪婪,如何异想天开上。其实都是强行归因+事后诸葛亮。 真要有机构想阴你,多数普通人都是无力招架的。 炒股的人可能体会更深。 对错是事后的事,真要想不亏,重心永远放在事前。 第一,用余钱投资。 什么叫余钱呢?就算亏光也不会影响你正常生活的钱。 我同学曾从消费贷中套了20万出来,听熟人介绍,买了某上市公司的金融产品,收益12%-18%。 一年多后,产品垮了公司出事了,同学血本无归,花了两年多才还完债。 对普通人来说,好的投资有个前提:就是使用的资金是你的闲钱。 这本身就是件锦上添花的事。赚了,固然好。亏了,那也不影响生活底色。 一旦你把用于买房、教育、养老等亏不起的钱用来投资,等于赤脚在雷区狂奔,稍有不慎,就会炸裂。至于借贷投资等于加杠杆,趟雷plus,自然雪上加霜。 第二,不投看不懂的东西。 就说原油宝,多数投资者是不知道它是怎么给自己带来收益的。原油为什么会跌到负数啊?为什么原油基金还是涨的,而期货怎么就跌了? 约翰·D·洛克菲勒说过:投资熟悉领域,是获得经济保证的准则。 不懂=不可控。 顺便说下,安全性高的金融产品,原理往往不复杂。越是遇到看起来特别高大上、特别唬人的收益模式,越要谨慎。 3、不押注单一标的 比如你买了A股+港股+美股,内核都是高波动性的股票市场。别盲目重仓,更别为了一时的胜负,押上所有筹码,这属于赌徒行为,赌徒对应的结局,大概率是十赌九输。 普通人的资产配置,买些互联网存款、买些指数定投,想博点儿超额收益的话,再拿出一小部分钱放入股票中就差不多了。 这几点事前防御,相比事后争论对错,要靠谱100倍。 03:
我之前聊过《穷爸爸富爸爸》作者,日裔美国人清崎破产的事情。不少小伙伴质疑:这做法有毛病吧?利用公司破产逃避责任? 实际上,这个操作是完全合法的。 就像之前也有人质疑二房东转租,这种中间商赚差价的行为是不是没道德?我先不说,如果经过出租人同意,转租一直以来就是合法的。不少人就是通过租下房子->装修->抬高溢价->转租,得到不错的收入。 这是典型的把"负债"变成"资产"的思路。 除了投资,这世界上大多数运转规则,其实都不以"对错"衡量。 比如战争。 二战后,两位德国总理先后在纪念碑前下跪忏悔。在记者的闪光灯下,当时的德国总理勃兰特跪立认错的形象,马上传遍世界各个角落。曾经凶狠残暴的纳粹德国形象悄然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友善的新德国。 很多人以为,反法斯西战争胜利,这是正义的胜利。 德国为什么认错? 因为战败了啊!就这么简单。 战场上,胜负>对错。最大的目标就是活着,至于对错那些都是后话。没有赢下战争,你甚至连谈对错的权利都没有。 《人类简史》里有两句话,我记忆犹新—— 1、历史从无正义。 2、鸟类会飞就是因为它们有翅膀,可不是因为有什么"飞的权利"。 战场上从来不会看你是否是正义的一方,而对你分外温柔,"成王败寇"这四个字,自古以来就是血淋淋的真相。 再比如法律。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晗在一篇文章中,问过一个问题:法律依据什么标准来解决纠纷? 多数人的本能反应是,依据是非对错解决纠纷呀。 实际上,法律并不关心对错,而关心双方都具有哪些权利。 刘晗老师举了真实例子,说一对夫妻离婚后,法院把孩子判给了女方抚养,男方可以每周探望孩子一次。爷爷奶奶非常想念孙子,所以也经常去看孩子。 可后来他们经常在母亲没同意情况下,去幼儿园把孩子接走,母亲不允许,老两口就施加道德压力,到处说前儿媳妇没人性,弄的两边关系恶化。 孩子妈妈一纸文书,把爷爷奶奶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不能再来看孩子,还得赔礼道歉。 爷爷奶奶在庭审现场,痛哭流涕地叫着冤枉,认为自己看孙子就是天经地义。 结果呢,法院判爷爷奶奶败诉。 因为从法律层面上来讲,爷爷奶奶是没有单方面的探视权的。尽管看起来有点不近人情,但确实没有任何变通余地。 法律不看谁对谁错,不看谁强谁弱,只看双方的权利如何定义。 所以你发现没,很多时候是非对错仅仅是个看问题的角度,并非判定的维度。 04:
这个误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相当常见。 想实现目标,靠辩论对错根本没用,靠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才有用。 我以前公司,有一次开发部门和运维部门由于一个项目上线出现状况,开会协调处理,说着说着,演变成扯皮,你说我架构有问题,我说你部署有问题。 1个多小时后,雷厉风行的技术总监进来,还没等双方告状完,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你们能不能先解决问题?吵赢了怎样?赢了问题依然存在啊!今天如果没拿出解决方案,谁都别走!" 大家被骂得面面相觑,赶紧回过神来讨论处理办法。 半小时后,确定好方案,马上分头执行。 解决问题,往往摆在对错前面。 就好比和女朋友吵架时,有些人特别喜欢一个劲儿地讲道理、说对错。妹纸原本只是想吐槽几句,被你一顿教育,火上浇油翻脸就走。OK,你有道理,但女朋友气跑了,这恐怕也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吧? 这是许多人常犯的毛病。 总以为生活是辩论赛,非得唇枪舌剑辩出个子丑寅卯,却忽视了最重要的目标并不是赢得辩论。就像《奇葩说》里,哪方赢了从来不是核心关注点一样。 所以,你现在可以明白,为什么投资或一些事情,我们没必要过于纠结对错了吧? 如果你的目标是赚钱,就应该想着如何本金不亏损,如何安稳赚点儿小钱,而不是考虑别人坑你有没有道理。 如果你的目标是通过晋升,就应该想着如何写好晋升报告、展示工作成果,而不是计较做一份汇报PPT到底有没有必要。 如果你的目标是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就应该想着多找些共同话题,求同存异,而不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才是对的,自己的三观才是完美的。 这个世界当然存在对错,而且结论经常显而易见,只是,它起不到什么作用。 美国金融畅销书作家纳西姆·塔勒布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想赢,一种想赢得辩论。 你呢,想成为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