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福建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研究


  林冬珍 杨紫钦 郑丽仙
  摘 要: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代表着会有更快速,更安全的对外开放进程。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外部资产和高精尖人才,还可以促进内部发展。在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监管制度也必须完善;在满足了开放性与自由度的同时,尺度也得把握住。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福建省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然后从金融制度创新、金融监管创新、金融服务创新以及金融人才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福建自贸区;金融改革;金融创新;发展建议
  自贸区金融即离岸金融,对于福建自贸区而言更多的是指与台湾方面的贸易往来。离岸金融不仅仅影响一个地区以及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影响着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离岸金融是政府政策的产物,也是国家以及地区进行各方面金融改革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促进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参与度。
  一、福建自贸区挂牌以来金融发展现状
  自2016年以来,福建自贸区金融创新步伐稳定向前。
  从表1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福建省自贸区自挂牌以来至2018年6月新增企业和注册资本均不断增加,引进外资数量也不断增多,体现了福建自贸区挂牌以来稳定发展。据统计,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总共发布了一百多个金融创新项目;平潭片区发布了42个,福州片区发布了55个、厦门片区发布了38个。这些项目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持续推进金融体系创新
  自贸区积极建设加速发展中小型企业的金融中介机构。福建自贸区通过引进中小银行及外资企业在自贸区设立代理处或分支机构,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接受信贷服务,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国家从税费和市场准入方面入手,制定加快地方金融中介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市场准入条件和税收额度,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加大技术投入:区块链+金融的运用
  区块链本质上是共享数据库,具有公开透明、可追溯以及不可伪造等特点,它可运用于国际资产结算。厦门国际贸易投入使用区块链+金融,中小企业跨境融资难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厦门国际贸易的首期项目"海运费境内外汇划转支付场景"是福建省首个由政府牵头建设的金融区块链应用场景,该场景利用了区块链数据公开透明,不可伪造、篡改等特点,将相关银行,税务局发票系统以及付款企业等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整合。
  (三)深入推动闽台两岸合作
  闽台两岸在制度上,允许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在区内商业银行与台湾同业之间开展,支持台湾地区的银行发放贷款给区内的企业或项目;在布局上,两岸围绕两岸金融合作、互联网金融、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多层次的交易平台等多个方面进行金融服务创新试点。
  (四)积极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下金融创新已成为热词。金融创新固然会给金融业带来新的机遇,增加金融产品产出,但是新的金融风险也会随之而来,从而对金融安全造成新的危害。为了预防新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非系统性风险,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驻闽机构制定了多条措施来加强金融监管,如政府出台的《福建自贸区银行业监测制度》等相关条例,可以帮助自贸试验区规避区域性、非系统性风险。
  二、福建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制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一)制约因素
  1.内部因素
  (1)金融基础薄弱。目前福建省金融组织体系门类基本齐全,主要以银行业为主,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则比较缓慢。根据市场调查,福建省金融机构的数量、规模、竞争力等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2)三大片区发展不平衡。福建自贸区主要由厦门、福州还有平潭三大片区组成。福建自贸区总面积118.04 km2 ,包括厦门片区43.78 km2 、平潭片区43 km2 、福州片区31.26 km2 。其中,平潭自贸区将以建设自由港和国际旅游岛为重点,是福建自贸区的核心。
  (3)生产技术水平低,企业贸易转型困难。目前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发展跟不上进度,由此在贸易转型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实现金融改革创新的前提就是发展自由贸易,进而必须提高企业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必要将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
  2.外部因素
  (1)政策因素。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投资环境缺乏法制化。在投资贸易自由化方面,自贸区没有形成信息共享,缺乏系统的自贸区法律体系,限制了投资贸易的自由性。对外合作、跨境贸易、外汇管理制度等还处于发展期,有待完善。
  (2)市场因素。福建自贸区对外的主要市场为东盟、欧洲以及美国等地区,国际市场尚未完全开发;福建自贸区的市场服务种类尚未完善,企业类型相对较少,缺乏品牌建设。
  (3)风险因素。在扩大自贸区对外开放的政策下,自贸区的人员往来越发频繁,混迹于往来人员中非法出入境的不法分子也随之增加,这将令自贸区出入境管理工作难度增加。来自台湾方面,出于对大陆的不信任,两岸在金融开放方面一直处于不对等状态;而且台湾金融市场开放较早,金融制度较为成熟,而福建自贸区限于经验、能力与经济实力的不足,很多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而及时的处理;由于两地开放程度以及制度方面的差异,容易在金融市场上产生投机波动。
  (二)存在的问题
  1.金融制度
  自贸区内金融制度受制约严重,跟不上时代发展。我国自贸区的金融制度形成一直以来都依赖于"一行两会"(即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管理部门所出台的法律法规框架和部门规章,所以地方上对金融制度的创新无法做出实质性的规定。
  2.金融监管
  自贸区内监管力度不足,忽视对金融产品消费者的保护,使得金融纠纷案件频频发生。查阅2017年厦门中院发布的《厦门法院自贸区司法保障白皮书》,其中金融类的案件纠纷高达五成之多,且涉案金额高;自贸区内缺乏宏观审慎监管,就目前福建自贸区内的监管来看,其主要集中在微观审慎监管方面。虽然早早就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细则,很多措施无法实施。
  3.金融服务
  自贸区内负面清单较为模糊,我国的《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中对个别行业的默认允许常常存在歧义,通常我们说法无禁止即可为,负面清单上的部分条款细节尚还模糊,与现今的金融行业的发展还有距离,不能够准确地定义金融产品;尚未实现自贸区利率、汇率市场化,自贸区内资本活跃,在利率、汇率尚未市场化时,极易造成自贸区内外的汇率差,导致汇率风险。
  4.金融人才
  随着福建自贸区的贸易投资越来越自由化和便利化,对自贸区各种软硬件需求也越来越大,其中外贸人才尤为重要。在我们自贸区从业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熟知国际贸易准则、专业能力强,还要实时跟进了解不同国家的相关的外贸政策,才能在符合自贸区规则的范围中取得利益最大化。目前,福建省高校的金融科目,基本仍是以金融学为主的传统学科,而相对而言较适用于自贸区的互联网金融等应用型科目却少之又少。在人才培养最为关键的高校培养中,落后于当前形势的课程,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能力等造成影响。因此,在当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难以撑起福建自贸区这片新天地的。
  5.金融开放
  扩大自贸区金融的对外开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基本导向。坚持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自贸区金融机构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以便更好地参与全球的竞争。此外,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自贸区的金融体系以及市场秩序将迎来新的挑战。
  三、对福建自贸区金融创新的一些建议
  (一)金融制度创新
  自贸区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进完善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需要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自贸试验区探索金融改革成为必然。福建自贸区进行金融制度改革创新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制度与国际接轨,提高制度水平。
  不论在哪个行业制度都是尤为重要的,制度不仅影响着社会发展,更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由于自贸区制度创新协同机制不完善和改革内在驱动力不足的问题,导致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我国的自贸区金融创新都是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另起炉灶创立新的制度,国外自贸区以"境内关外"为特点,而我国则是以"境内关内"为其特征。制度创新应该以节约成本为目的,走渐进性制度创新道路,步步稳扎稳打,以防出现重大失误。因此,要对自贸区金融进行创新,首先要以金融制度创新为基础,以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坚持对外开放与改革双管齐下,减少行政因素对市场的干扰,带动自贸区本身及其周边的经济发展。进行金融制度创新,一方面,要加大对核心重点产业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切实保护好自贸区中市场的资源配置权。应该多借鉴上海等自贸区的各项措施,进行进一步优化。需要简化人民币跨境资金的管理程序,进而提高进行对外贸易过程中发生的资金清算效率;进一步探索利率市场化以及深化汇率改革,使政府职能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二)金融监管创新
  探索国内外自贸区监管实例,结合实际完善自贸区内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体系及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在金融产品消费者的利益和金融企业经营者的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适当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的快速解决小额金融纠纷的机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可行的快速解决小额金融纠纷的机制。
  政府各部门应该联动起来,开展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建立健全的金融审判机构体系;依据福建自贸区自身的特点,整合当前自贸区内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重新制定涵盖福建所以片区的金融监管的法律规范,构建高阶位的金融监管体系;扩大监管范围,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并行,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细则,使监管有法可依。注意投资者脱实向虚的高杠杆投资,要将"金融业发展必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一态度牢记于心,谨防泡沫,在此基础上寻求合适的监管体系框架以实现自贸区的金融业国际化和自由化。在自贸区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加强关注涉及跨境资本的流动。监督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强与国内其他监管部门的配合协作,还应该加强与国际监管部门的合作,密切关注跨境资本的流向,动态追踪和监管自贸区资金的进出情况,对异常流动的跨境资本及时发出风险示警。因此,金融监管创新对于防范自贸区跨境资金的异常流动,以及非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金融服务创新
  进一步明确负面清单,充分利用自贸区内的资本项目进行改革试点,采取分布措施,让负面清单的范围先大后小,一步步向国际负面清单靠拢。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国际准入限制适当借鉴国际标准中负面清单所涉及的范围,加大对外开放,增加对外资准入的限制措施,从而增加负面清单的内容,保障自贸区经济的发展以及进一步的金融创新工作。对新生的金融服务产品要加以研究分析,积极推进完善包含信息公开和行政审批等在内的制度建设。近年来,金融服务产品越来越多出现在各个自贸区,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投融资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各自贸区可以积极与政府建立合作,建立一个涵括不同金融机构的平台,由政府作为担保,建立一个旨在帮助自贸区企业的价值评估体系,引导各企业的积极性。现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越发成熟,这些技术被应用于各个行业,在现如今金融行业的发展中,这些技术更是不可或缺的。将这些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中,能够更好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监测国内外市场利率变化,合理规避金融风险。利用好利率传导渠道,逐步推进自贸区内利率、汇率市场化。加强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市场化相协调,推进完善利率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在此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积极加强与海关等部门的合作,保障企业的发展水平和信用水平。
  (四)金融人才创新
  对症下药,针对自贸区的人才需求开设相关的应用课程。针对福建自贸区内的各国家签订的不同的贸易规则,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自贸区体制内的不同的货物贸易规则与实施程序、海关程序、管理与机构条款。在原有基础专业课的基础上,发挥地方所具有的优势,利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定期开设公开课或者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不断变化的贸易、投资、金融的相关规章制度,与时俱进,时时紧盯自贸区的最新动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离不开实践能力的培养。福建高校可引入校企合作机制,为高校金融学子的实习实践与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牵线搭桥,共同创造出一条人才制造流水线。企业方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高校学子提供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通过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的实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既可以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也可以收获目标人才,实现双赢。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共同建设理论加实践的全能型人才队伍。
  (五)金融开放创新
  自贸区对外金融开放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当地金融机构应当积极落实党中央政府的要求,一方面要积极创新,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以及优化金融服务,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确保自身能在国际竞争中优质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融入金融开放,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国际上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服务当地企业走出去,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自贸区实行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特殊时期疫情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在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审慎监管,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开放过程中的应用,实时监测和把控资金出入境以及人员往来的情况,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创新是福建自贸区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地域、产品、科技、政策等优势,打造出福建特色金融服务是福建自贸区的发展方向,福建自贸区虽然建立的时间不长,在金融制度,金融监管,金融服务,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下一步福建自贸区应该综合利用自身优势,合理进行金融制度、监管、服务及人才引进这四方面着手创新改进,紧随自贸区的发展而改革,提高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增强自贸区的经济发展实力,加之在国家对改革开放的重视与支持还有"一帶一路"战略的实施,相信未来福建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发展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丰翔,罗薇薇.福建自贸区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专业改革及人才培养探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04).
  [2]黄小凌,肖本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2013-2018[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19(02).
  [3]史欣媛.自贸区金融创新立法的缺陷及其矫正[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03).
  [4]梁德思.我国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的现状及升级途径分析[J].金融经济,2018(08).
  [5]王明惠.福建自贸区视域下闽台高校联合培养金融人才研究[J].教育评论,2017(10).
  作者简介:林冬珍(1999-),女,汉族,福建省龙岩人,本科。研究方向:自贸区金融。
网站目录投稿: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