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克服焦虑享受生活


  焦虑是什么
  焦虑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一般人都有过程度不同的焦虑体验,焦虑是人大脑中一种固有的"程序",每当人们觉察到某种潜在威胁时它就"启动",提醒自己未雨绸缪,及早防范,避开危险。从这点看,焦虑反应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绝大多数焦虑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属于正常焦虑。所谓正常焦虑是指"合理"和"不过分"的焦虑,所谓"合理"是指有原因,通常是生活事件;"不过分"指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引起焦虑的原因性质和严重程度一致,而异常焦虑是指"不合理"和"过分"。二者的区别在于正常焦虑都有一定的原因,而且可以理解和反应适度;而异常焦虑不但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过强、过长,与个人和现实的实际情况不相称,而且情绪反应的强烈异乎寻常最终不能自控,必须获得医学帮助。还有些人无明显原因而不适当地焦虑,焦虑的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过长,而且多次服药试图解除焦虑,并导致社会或生理功能损害,为此病人明显感到痛苦,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若这样的话,则可能是患了焦虑症。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不同的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包括情绪症状(紧张不安和不愉快、易激惹);运动症状(运动性紧张或不安);自主神经症状(心前区不适、心悸、心跳加快、气促、呼吸困难、窒息感、面红或苍白、胃部或腹部不适、腹泻、尿频);警觉性增高(入睡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对光和声音敏感)。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焦虑有多种类型,包括现实焦虑、社交焦虑、表演焦虑、分离焦虑、惊恐发作、无名的焦虑或自由浮动性焦虑等。
  焦虑对人的工作、学习及机体的生理功能等各方面产生影响,轻度或适度的焦虑,使大脑和整个机体处于适当的觉醒水平或兴奋状态,思维敏捷,判断准确,迅速做出决定,使机体保持充沛的体力;中度或中度以上的焦虑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发展为焦虑障碍。
  焦虑症的种类
  焦虑障碍是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又称焦虑症,可分为五大类,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焦虑等,它们各自的临床特点不同,现简要介绍一下。
  1.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是指急性出现的、无明显诱因的、不可预测的强烈的焦虑或恐惧,伴有多种不同的躯体症状(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其主要特点是发作常常是突然的,通常数分钟达到焦虑的高峰,常伴有濒死或窒息感,有立即逃脱发作环境的冲动,在临床上较常见!惊恐发作多数能治愈,其发作不局限于特定的情景或环境,是自发的、不可预测的,给病人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具有较严重的功能损害,有药物滥用、企图自杀、婚姻纠纷及财政依赖等情况的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
  2.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两种表现形式。其中精神性焦虑的临床特点包括患者长期感到焦虑和不安;做事时心烦意乱,没有耐心;与人交往时紧张急切,极不沉稳;遇到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极易朝坏处着想;即便是休息时,也可能坐卧不宁,担心出现飞来横祸;患者如此惶惶不可终日,并非由于客观存在的实际威胁,纯粹是一种连他自己也难以理喻的主观忧虑。而躯体性焦虑的特点主要包括: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表现为心悸、心慌、出汗、胸闷、呼吸迫促、口干、便秘、腹泻、尿频、尿急、皮肤潮红或苍白;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早泄、月经紊乱等症状;运动性不安症状主要包括舌、唇、肌肉震颤、坐立不安、搓拳顿足、肢体发抖、全身肉跳、肌肉紧张性疼痛等,而且广泛性焦虑障碍常伴有抑郁症状。
  3.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
  所谓社交焦虑障碍是指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不安,可致脸红、气促、出汗、心悸、血压变化、无力、恶心,甚至昏厥等症状,因而出现回避反应。病人明知客体对自己并无真正威胁,亦明知自己的这种恐惧反应极不合理,但在相同场合下仍反复出现恐惧情绪和回避行为,难以自制,以致影响其正常社交活动。其主要特点包括在社交场合害羞、不安;不敢在人们注视下操作书写或进食;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不敢当众演讲,不敢与重要人物谈话,担心脸红(赤面恐怖);害怕并回避与别人的眼睛对视(对视恐怖),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并因此而苦恼。
  社交焦虑障碍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它是最常见的焦虑障碍。严重的焦虑,扰乱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使患者陷于痛苦之中。许多人以为社交焦虑是因为过于害羞导致的,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心理障碍,更不知道它可以通过矫正而改善。
  4.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后,导致个体延迟出现(6个月以后)和长期存在的一种精神障碍。常见的应激事件包括失去亲人、罹患重病、遭遇突发事故、人身受到攻击,汶川大地震、金融海啸突发、破产、女性性侵犯、战争的幸存者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约为20%左右。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有三大症状群:创伤事件的再体验(梦境重演,白日梦和幻觉重现,现实解体,被提到所经历的灾难事件时症状会加剧等)、回避或麻木(努力回避和创伤有关的想法、感受、活动或情况,情感麻痹或休克、与世隔绝,心灰意冷、丧失兴趣等)以及持续焦虑、过度警觉(易受惊吓,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碍,易激怒、暴躁,回忆起创伤事件时心理反应激烈)。
  5.睡眠障碍焦虑
  睡眠障碍是指个体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睡眠发动和维持障碍、过度睡眠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以及与特定睡眠阶段有关的各种功能障碍的总称。在这里我着重讲解一下睡眠与焦虑的问题。
  睡眠障碍常见的临床类型: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发作性睡病、其他睡眠障碍,现在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失眠症。
  失眠症指对睡眠的质和量持续相当长时间的不满意状况,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睡眠时间的长短不能作为判断失眠严重程度的标准,失眠可导致焦虑、恐惧,而焦虑、恐惧又影响睡眠,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症状的持续存在,失眠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睡眠障碍。
  失眠既是许多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又可能是原发性失眠症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症状,失眠可以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社会功能。其操作性定义包括(1)入睡困难指就寝后30分钟不能入睡;(2)维持睡眠困难指夜间醒转2次或2次以上;(3)总的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4)多梦,尤其是噩梦频频,醒后不解乏。
  失眠分为原发和继发二类:原发性失眠占失眠的25%,它是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继发性失眠继发于疾病、精神因素,它属于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睡眠间歇性醒来。
  如何克服焦虑
  患上焦虑障碍后,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疗呢?世界卫生组织曾发表一份报告指出,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的时代,而心理疾病也将取代生理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敌人。有关的心理医生专家也指出,心理疾病不仅需要系统、严密的心理治疗,有些更需要药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个体性格及人格缺陷。首先应调整好心态,然后再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1.调整心态:调整心态最好的医生还是靠我们自己,首先应尽量去除病因或诱因,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精神刺激,造成精神紧张或精神压力,一定要正确面对,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凡事要量力而行,在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一定要经常保持微笑,因为微笑能明显减轻压力和焦虑。俗话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必要时也可以以哭作为发泄方式来缓解烦恼和焦虑。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自己的爱好如垂钓、养花、绘画等。遇到困难和压力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要学会向知心朋友倾诉或求助。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学会和别人一块儿分享喜悦,积极向上,远离烦恼。
  2.如果通过调整心态仍不能缓解焦虑,建议去医院看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进行咨询,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心理治疗和/或药物治疗。在焦虑障碍的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均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不过是在具体的治疗中,针对不同的症状、轻重,选择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侧重程度不同而已。另外在不同的治疗阶段,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偏重性也不同,在治疗初期,会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当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有了显著缓解后,治疗也进入了中后期,这时就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药物治疗主要是给予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另外也可以给予中药治疗,但是要切记任何药物的治疗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乱投医、乱吃药。
  3.失眠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心理治疗,放松治疗,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以及睡眠卫生的健康教育等。
  病因治疗:失眠具有原因或诱因的应针对其原因或诱因进行积极干预和治疗,这是治疗失眠的根本方法,如躯体疾病引起的,积极治疗躯体疾病;喝浓茶或咖啡引起的,应停止使用等。
  睡眠卫生和认知行为指导:这一点也很重要,应逐步培养适合于个人的良好的睡眠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帮助患者了解睡眠生理和睡眠卫生,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失眠的态度,避免出现对失眠的过分关注,此外生物反馈及各种放松治疗对消除焦虑也有帮助,可以有效促进和改善睡眠。
  药物治疗:经过以上积极治疗,睡眠仍不能明显改善的,可考虑短期使用安眠药物。理想的安眠药物应具备以下特点:起效迅速,短时间内即可入睡;醒后无残留作用;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成瘾性和依赖性小等。其选择药物的原则是:对于入睡困难则选用短效抗失眠药物,而睡眠维持障碍的患者则选用中或长效抗失眠药物;个别病人有时需要几种药物联合应用。目前最常用的安眠药物是苯二氮卓类,如三唑仑、艾司唑仑、佐匹克隆、罗拉、阿普唑仑、氯硝西泮、氟西泮等,任何一种药物的使用一般不能超过四周,否则易成瘾,而且利少弊多。另外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还可以使用抗焦虑药或者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等。
  睡眠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大众化的睡眠健康教育和对医生实施相应内容的继续医学教育,让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对存在睡眠障碍的病人积极开展睡眠健康教育,如睡前不要吸烟、喝浓茶、咖啡或酒,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不看情节激烈的电视剧等。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网站目录投稿: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