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以国际教育培训助推国企高质量走出去


  隨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国有企业"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沿线国家的文化差异对国有企业海外项目带来的现实影响日益凸显。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复杂多元的文化环境和形式多样的文化冲突,国有企业在跨文化管理中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国际教育培训作为提升跨文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主要是指以国家援外培训为主,同时包含企业自主开发的国际教育培训项目。作为主要从事基础交通设施领域的特大型勘察设计企业,中铁二院自上世纪60年代参加援建坦赞铁路开始,至今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各类海外项目合同上百个,并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交通规划研究工作。2012年,中铁二院在综合交通领域开先河,设立国际教育培训中心,秉持中国传统文化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以知识、技术、文化为媒,服务中国铁路"走出去"事业,广交天下朋友。多年来,中铁二院利用国际教育培训大力拓展海外工程项目,一方面对内部员工开展旨在提升国际工程管理能力的综合培训;另一方面对境外项目外籍员工和外国官员开展以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管理培训,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高质量发展。
  综合交通领域开展国际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中国标准"走出去"。伴随综合交通领域企业走出国门步伐的不断加快,需要加强中国标准的推广,从而加大与主要贸易国标准的互认力度,不断提高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而国际教育培训作为宣传与推广中国标准的大舞台,可以通过援外人力资源合作项目,不断扩大中国铁路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标准的互认水平,助推中国标准"走出去"。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国际教育培训既是技术交流平台,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学员与企业可以通过日常沟通交流,不断加深文化了解,持续厚植跨国友谊。彼此间距离的拉近,有利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前了解不同国家的政策背景、商业经营状况等信息,从而减少海外经营的风险,获得潜在的项目信息,促进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
  有利于提升企业国际形象。参与国际教育培训的学员来自世界各国,分布于全球各地。开展国际教育培训,可以使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全面认识到中国企业的实力,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开拓更多的机遇。同时,学员通过亲身感受、文化交流等方式,不仅学到了技术知识技能,而且还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技术水平、特色文化等,在无形中充当了企业海外宣传助推器的角色,有利于推动企业品牌宣传,提升国际形象。
  有利于远播中国文化软实力。国际教育培训立足中国本土文化,以服务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和企业"走出去"等党中央重大决策为出发点,不仅要适应受援国多样化的发展诉求,而且要将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教育培训在培训专业知识的同时,既可以宣传中国文化和对外政策,又可以传播"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内涵。学员通过参加在华的国际教育培训,往往会对中国产生较高的文化认同感,回国后通常会不自觉地推动本国与中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起到传播中国文化的促进作用。
  中铁二院在国际教育培训领域的实践创新
  授人以渔,新渠道助力公司国际化。中铁二院国际教育培训中心秉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对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1 700余名交通基建领域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将企业的铁路专业技术和建设经验转化为对外援助的"造血"工具,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国际教育培训作为中铁二院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新渠道,加强了其他国家的文化与技术联系,促进了企业海外项目的高质量发展,为中铁二院"走出去"打下了坚实基础。2014年,埃及国家隧道局规划部部长参加了非洲英语国家综合交通管理官员研修班,返埃后推进了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项目的快速落地。2016年,缅甸国家铁路局总经理参加了发展中国家铁路信号管理人员研修班,就中缅铁路通道项目交换了意见并积极探寻双方合作机遇。
  服务全球,新粉丝壮大企业朋友圈。作为国际化的勘察设计企业,中铁二院承接的项目遍及全球,吸引了大批学员来华参加国际教育培训。近5年来,已成功举办40多期国际培训班,其中参训官员级别最高达副国级。在培训内容上,中铁二院依托自身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雄厚实力,突出了中国铁路建设水平、建设成就及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培养了大批熟悉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的国际新粉丝,提升了企业全球朋友圈的深度和广度,有力促进了企业海外业务的发展。同时,在培训结束后,国际教育培训中心有专人负责与重点参培对象保持常态化的工作沟通和节日问候。一些参训学员还会回赠一些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礼品,以此来表达对中铁二院的感谢和喜爱。2016年10月,《人民日报》刊登专题文章《中铁二院培养了一批"中国铁路"的新粉丝》。
  主动出击,新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中铁二院为国际教育培训投入了充足的力量。在全公司范围内选调了多位外语精良、有海外项目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并从外部招聘了多位外语专业人才,共同投入国际教育培训的开拓与执行工作。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上,科学统筹了各职能部门、业务院、子(分)公司的力量,选拔行业内最顶尖的专家担任授课教师,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在建铁路、城轨项目作为实践基地。同时,采用"校企合作、社会化培训人才"的新模式,开启了与高校的深度合作。近年来,国际教育培训中心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西南交大、四川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育实践基地称号。此外,通过参加公开投标、项目申报等方式,国际教育培训中心还顺利完成了江苏淮安市,北京地铁公司,四川省人社厅、科技厅、统计局等单位的培训订单,并获主办单位频频点赞。新模式所带来的收益与荣誉,极大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厚植友谊,新使命培育中国文化传播使者。中铁二院国际教育培训中心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乐于推广应用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的国际友人,而且,通过安排参训人员实地感受当代中国伟大发展成就,参观中国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在坚定了其对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的信心的同时,也增进了文化认同和彼此友谊。此外,国际教育培训期间还经常组织学员学习毛笔字、练习太极拳等国粹技艺,让学员在学习中国技术的同时,更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综合交通领域国际教育培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主导的援外培训项目供不应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现了经济腾飞,对外援助项目呈现出数量不断上涨、需求满足不了供应的形势。国家在综合交通领域致力于把"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的经验推广至邻近国家以及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在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国家也致力于帮助周边及发展中国家破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人才不足两大发展瓶颈。然而,由于援外项目标准高、需求大,符合培训标准的教师人才数量较少,因此,我国政府援外项目总体上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以国际教育培训促进市场开发的能力较为薄弱。国际教育培训作为企业对外交流国际平台,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前获取潜在的项目商务信息,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推动具体项目的实施落地。然而,当前企业主导的对外培训项目多以技术标准输出和文化传播为主,以国际教育培训促进市场开发的能力尚显不足。尤其对于综合交通领域的企业而言,国际市场前期开发成本巨大,不确定风险众多,企业在开展各类培训的同时,很难兼顾市场开发同步高质量推进。因此,企业以国际教育培训促进市场开发的能力目前还比较薄弱。
  缺乏对跨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当前,企业主导的对内培训以提升员工语言水平、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为主,普遍缺乏对跨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同时,企业自主开发的国际教育培训项目主要在亚非拉地区,这些区域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风俗等都与我国具有较大差异,然而,单一培训项目通常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因此,跨文化管理培训本身较高的要求,也成了制约跨文化管理专业培训的客观条件。此外,由于对项目经理等团队中关键岗位的核心人员缺乏跨文化方面的适应性训练,没有相应地事前模拟项目运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其解决跨文化管理实际问题的实战能力也普遍不足。
  国际教育培训体系不够科学完善。对于企业来说,国际教育培训通常不是企业的主业,其虽然重要,但相对企业来说,对其投入终究有限,不会倾全力打造科学完善的国际教育培训体系。同时,由于很多培训项目筹备时间短,导致前期沟通不足,企业与参训学员间沟通不深入,导致培训课题设置不能完全满足或合理匹配学员需求。此外,援外培训由于参训学员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但國际教育培训的培训教材和课题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很多培训没有根据学员的文化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定制课程,导致培训效果不可控。另外,目前的国际培训教育通常以课程教学为主,以学员学习专业技术管理知识为首要目标,普遍缺少学员的反馈跟踪机制,导致国际教育培训体系整体缺乏改进完善的基础依据。
  积极构建综合交通领域高质量国际教育培训体系
  依托优良师资,打造国际教育培训深层次核心能力。由于国际教育培训的内容具有专业性,培训对象具有特殊性,培训教师通常需要承担技术知识教学、管理素质提升、隐性文化传播等多重任务。应该说,培养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打造国际教育培训深层次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需要选拔出一批精语言、懂专业、会管理、勇担当、善表达、有作为的国际化技术骨干人才。同时,要通过举办授课大赛等一系列师资人才选拔活动,把经过比赛角逐出的人才纳入内部培训师资人才库进行专门培养,不断优化壮大企业培训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可以开设针对企业培训师的培训班,通过学习课程开发思路、优化课程框架、设计课件要点等内容,系统地提高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依托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建立高水平的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专家库,为培养国际化优良师资团队提供坚实支撑。
  掌握真实需求,定制国际教育培训差异化教学方案。在国际教育培训项目的运作中,必须针对不同国家参训学员的文化背景,充分了解学员真实需求,从而定制差异化的教学方案。要通过编制《铁路工程专用辞典》《交通工程情景英语手册》等实用性专业类语言工具书,浓缩专业技术人员在海外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模拟铁路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情景,提炼典型对话句型和专业替换单词。同时,要尽可能覆盖交通工程的各个专业,并通过铁路工程相关技术专著,介绍我国铁路建设的先进方法及管理经验,让学员了解认可中国铁路的技术标准和建设水平。同时,要将各类课程及时进行提炼总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成果,扫除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中的语言障碍,促进海外项目铁路工程技术术语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此外,还要在通用教材之外,结合中国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针对学员所在国情和铁路建设情况,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教辅资料和学习内容。
  完善机制保障,提升国际教育培训全流程服务水平。提升国际教育培训全流程服务水平,必须要不断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国际教育培训的各项工作必须严格遵照《商务部对外援助培训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手册》实施执行,并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外籍学员在华培训安全须知》和《外籍学员在华培训保密须知》等各项规定,在学员抵华后进行安全培训并签订安全承诺书。同时,要建立一批《援外培训工作指南》等简单、易懂、操作性强的指导手册,不断规范和优化援外培训工作流程。要通过制定完善的国际教育培训的责任分工、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应急机制等,来确保国际教育培训的安全保障底线。此外,要定期组织国际教育培训专题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做实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基础性研究,对国际技术援助发展、我国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方式的调整与创新、重点国别的援助需求进行系统性的深入研究。
  促进文化融合,搭建国际教育培训跨文化交流平台。国际教育培训项目短则一周,长至数月。一定要让参训学员在学习中国铁路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近距离接触中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要通过安排参观学习,让学员们用双眼见证中国发展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要通过安排参观名胜古迹,品尝中华特色食品,鉴赏中国国粹文化,加深学员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要通过安排学员与企业员工开展联谊活动和文体活动,增进彼此友谊。要通过国际教育培训中心这个对外交流平台,搭建厚植友谊、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国际文化沟通桥梁,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
  (本文是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2019年立项课题《加强文化融合能力 提升跨文化管理水平 探索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体系创新路径》部分内容的成果转化)
  (
网站目录投稿:代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