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使者赵咨到魏国,魏文帝曹丕嘲笑地问道:"吴王也懂得点学问吗?"──在他看来,孙权虽然是有实力的一方之主,并没有什么知识学问。 赵咨的回答是:"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使贤任能,志存经略,一旦有了空闲,就博览书传历史,从中汲取精华,而不是学那些书生,不过寻章摘句罢了。" 曹丕的嘲笑是没来由的。而赵咨的回答有他的道理。 曹丕是个颇有名气的诗人和文论家,他所说的学问,也正是赵咨所不屑的"寻章摘句"学。评诗论文也确是一门学问,并非人人都弄得了的。在这一方面,他是可以向孙权表示骄傲,因为没有听说过孙权在这一方面有什么特长。 但学问不止文学一途。创基立业、安邦定国、经世济民,也是一门大学问。在这一方面,曹丕可没法同孙权相比。当年曹操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未必没有对他自己的儿子,包括接他位的曹丕的某种失望之感。 在文学上的成就,曹丕、曹植都不弱于曹操,可以说是"将门出虎子"。但在政治成就、帝王之学上,儿子同父亲无法相比。 试看曹丕称帝、孙权臣服之时,魏国本来有一个绝好的灭吴吞蜀的机会,且有谋臣陈说利害,而被曹丕轻轻放过了。这一时期,实际上孙权是利用外交手段把曹丕玩弄于股掌之上,而曹丕还自以为得意。待到曹丕醒悟过来,时机已去,悔之晚矣! 其实在这里,倒是该孙权来嘲笑曹丕。 作为一个帝王的曹丕,谈不上有什么雄才大略,不过借其父余威,守其父基业而已。在这一方面,他是大大地不如孙权,怎能够嘲笑对方呢?作为一个文人、学者的曹丕,他倒的确是不错的。但在这一方面也没有理由去嘲笑孙权,因为孙权从来就没有说过自己在这一方面有什么过人之长。他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就凭曹丕这一句"吴王也懂得学问吗"的嘲笑,就活脱脱地显示出一个文人的狂傲自负和偏见,而缺乏雄略之主的大度和洒脱。人的气质和生性总是难以改变的,即使他的地位起了很大的变化。 写文章、著书立说,是做学问;当帝王、经世济民,也是做学问,即所谓帝王之学。这两者能够结合起来那就更好。如曹操,就是兼诗人和政治家而有之,在这两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但这并非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 即使不能两全其美,在任何一方面有突出成就,都可以说是不虚此学。曹丕的诗文,孙权的政绩,都是他们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东西。我们现在写着他们,谈论他们,这表明他们的成就不仅闻名于当时,而且影响及于后世,作为历史遗产,可以说是不朽了。 所以我说,曹丕的嘲笑没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