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赵霞 摘要:幼儿园活动区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组织形式,是"以幼儿为本"这一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实践中的一种尝试,也是落实《幼儿园教育规程》提出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的这一思想的改革路径。角色区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对生活常规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对情感的宣泄和补偿以及叙事能力的发展,都在角色区得到实现。而"娃娃家"在小班是经久不衰的典型角色区游戏,符合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和认知方式。 关键词:老师;游戏 通过在日常教学中多次观摩"娃娃家"游戏的情况,针对游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1、游戏材料显单一。教师为幼儿准备了灶台、锅、碗、刀具以及各类逼真的塑料蔬菜、精心缝制的饺子等,可是面对成形的食物,除了摆放、排列,幼儿还能做什么呢?如果教师准备的是纸片、橡皮泥、石子、草、树叶等材料,幼儿就可以择菜、切菜、做面条、包饺子、做糕点、炖肉??幼儿只有自主进行大量的切割、翻炒、盛放等活动,做饭才有乐趣可言。 2、材料比例不适当。在材料的提供上,部分教师主张利用家长资源,从孩子的身边收集相关游戏材料,随意地投放,导致游戏材料的大小比例失调,影响了整个游戏的顺利开展。如,游戏中的餐具和相应的食物之间的搭配,经常会出现菜太大放不进锅、碗等情况,影响了"娃娃家"游戏的正常进行。 3、角色分配欠均衡。在游戏过程中,多数幼儿会选择扮演"爸爸"、" 妈妈",都不愿意当"宝宝"。究其原因,如果选择当爸爸或者妈妈,就可以在游戏中负责烧菜、整理家务等多种活动,玩娃娃家里的所有玩具和其他摆件。相反,如果选择当宝宝这个角色,就只能被其他人照顾,坐在一边,活动相对较少,导致游戏中人物之间的交流少,情节发展单一。 4、游戏情节缺深入。在观察中发现,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的水平,游戏情节大都是对生活的简单模仿。如,扮演"妈妈"的幼儿都会在厨房为小宝宝和客人们做饭吃,在做饭过程知道要先洗菜,然后切菜,最后才能放入锅中炒菜。还有些孩子,则是独自做着自己的事情,和其他小朋友没有交流,会自言自语:这是小宝宝的床,小宝宝在睡觉等等。 5、老师的介入不及时。在区域活动中,很多情况都是幼儿自己或者和小伙伴们在"娃娃家"里自由游戏,教师只是在一旁观察。当孩子们分工不明确时、发生冲突时、调皮的幼儿破坏玩具和捣乱时,才介入进行解决和制止,从来不参与幼儿的游戏中去,只关注游戏常规,无视游戏效果。 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对照小班角色扮演区的教育目标,探寻"娃娃家"游戏的调整策略 。 1、营造"家庭"游戏环境,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小班小朋友刚刚离开家庭,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同伴,心理上大都有一定的焦虑,进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心理。幼儿园可以利用"娃娃家"的游戏,营造一种家庭式的游戏环境,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温馨的游戏环境中,调整不良的情绪,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在教室中布置一些餐桌椅、布娃娃、模型床等等。另外,根据季节、话题内容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游戏布局,与幼儿的动态发展相 协调,更能促进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与积极性。 2、提供形象生活材料,满足幼儿游戏需求。小班的孩子喜欢颜色鲜艳、形象可爱的物品,所以在创设小班娃娃家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孩子们喜欢的颜色来装饰。如,用红色和黄色的材料来做娃娃家的窗帘,用有小动物形象的 纸包装娃娃家的电器,还可以在客厅或者卧室投放一些可爱的动物玩偶。小班的游戏材料要足够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品种少一些,但是数量要足够多。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的需求,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如,用牛奶箱子制作煤气灶、电视机、饮水机、冰箱、油烟机等。还可以用一些五颜六色的布来制作一些仿真食 物,如包子、饺子、粽子、烧卖等。也可以利用家长资源,让孩子从家里带一些适合娃娃家的材料来幼儿园。 3、采取自主角色选择,给予幼儿多种体验。在选择角色时,我们应该把权力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自 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角色。这样一来,也许会出现几个孩子选同一个角色。发生这样的情况,教师依然把权力交给孩子们,引导他们自己去商量解决的办法。这样,孩子们不仅能解决角色选择的问题,还能锻炼与其他 幼儿之间沟通交流的能力。 4、渗透主题活动内容,拓展幼儿生活经验。"娃娃家"是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又高于幼儿的生活,促进其发展的游戏。那么,怎样更好地促进游戏的深入开展?就需要教師根据幼儿的原有经验,将主题活动内容有效地渗透到游戏中,引导幼儿深入游戏情节,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如:在小班主题活动"冬天"中,教师可以将冬天的元素渗透到娃娃家中,幼儿就可以有目的地围绕冬天去展开游戏情节,为游戏中的宝宝穿上棉衣、为娃娃家选择取暖用品、给娃娃家布置冬天的环境等。 5、教师及时有效介入,帮助完善游戏规则。教师对游戏的观察不仅是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进行游戏准备的基础,而且还是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进行游戏指导的前提。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作为一位客人或其它的人物和幼儿交流,利用情景和孩子进行交流,引导幼儿关注到周围的人和事物,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切合时机的进入角色,引导幼儿关注到用完的物品要物归原处,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以客人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关注待客礼仪。通过扮演妈妈的角色进入,带领全家打扫房间,引导幼儿关注讲卫生的文明礼仪。这样的形式幼儿更容易接受、掌握和运用,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对促进幼儿的生活、学习、交往、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只有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与个体发展需求,创设适宜的游戏情境、提供恰当的游戏材料、提供自主的角色体验、渗透多元的游戏内容,才能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主、愉快地享受游 戏所带来的快乐,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景吉.指导小班幼儿开展娃娃家游戏[J].学前教育:幼教版,2012(2):40-41. [2] 付丹丹.如何更好地开展小班娃娃家游戏[J].当代幼教,2014(4):41-42. [3] 钱莉琴.谈小班"娃娃家"游戏的开展[J].考试周刊,2009(1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