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摘 要】固定资产是民办高校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必要物质基础,对固定资产管理到位、使用充分,才能够确保教学、科研等工作有序进行。然而从当前民办高校固定资产来看存在流失和浪费的现象,所以本文就此而展开探讨具有着较大意义。文章重点围绕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予以探究,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起到良性地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建议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办高校数量也呈现出明显的增多,且规模上也日益壮大。民办高校的资产投入比重加大,比如,楼房建筑、教学设备、图书陈列等等,各项资产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在民办高校中,固定资产成为其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对资产管理予以重视,从现阶段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而言,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所以对民办高校固定资产加强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特点
  (一)资产管理的复杂性
  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除了用于教学与科研之外,还会被应用到后勤以及经营机构,其资产往往具有着经营与非经营相互并存的特点,这些资产在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反映出民办高校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复杂性。
  (二)资产形态的多样性
  在民办高校之中,资产管理的形态区域多样化,这主要是由于民办高校教育教学部门存在着特殊要求,其固定资产的种类多、价值高,且涉及数量较大,与此同时,有些民办高校的校区呈现出分散布局。因此,固定资产管理难度无形中也会加大。
  (三)资金来源的单一性
  由于民办高校在建设期间,其出资人只有董事会,当学校建设完成,进行招生办学,那么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活动的经费都需要董事会来进行负责,这就会形成一种资金来源单一的局面,所以单一性的资金来源成为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一种显著区别。
  二、民办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不足
  现阶段一些民办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轻视管理、注重投入"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管理意识薄弱,对管理重视的程度不足。一些部门未能与资产管理部门形成很好地配合,在固定资产管理清查工作中,由于资产管理部门调整、机构之间人员调动等原因,致使资产的使用和保管人员发生变化,而由于工作交接不彻底,造成部分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管理权责不明
  尽管当前不少民办高校对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然而由于管理权责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之中,资产使用权也分散在个人或者资产占有部门之中。在具体管理中,固定资产会受到资产管理部门、后勤部门以及各院系分头管理。再加上涉及到的资产数量大,种类多,财务部门难以实现彻底清查,仅以报表来加以控制,这种多头管理的模式使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
  (三)管理配置不当
  通常情况下,相比公办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而言,民办高校则更多地体现出自主性,而这种自主性由于超过了一定的"度",因此而产生了随意性,这主要是由于民办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配置不当引发的不良现象。例如,设备长期闲置、设备更新淘汰、设备损耗较大,设备流转困难等这些客观原因都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此外,由于固定资产缺乏必要的日常维护,因此,致使其使用寿命缩短。
  (四)管理队伍落后
  从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其管理队伍存在着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流动性强。一些管理人员由于频繁变更,比如解聘、调岗、辞职等等,而新人上岗之后对资产现状缺乏了解,所以使管理工作脱节,易造成资产流失,账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另外,民办高校缺乏对管理人员必要的培训,加之岗位待遇偏低,一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便易产生懈怠,责任心也有待加强。
  (五)管理手段落后
  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闭塞,主要是指其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个别民办高校甚至没有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民办高校在以简单的文本管理已经无法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主要表现为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没有建立,而有些已建立了资产管理系统的,其系统开放性不足,除了管理部门之外,其它部门均无法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之中来。而由于此种闭塞性和落后性,具有使用需求的部门难以快速查询到自身想要的资产信息和状态,所以固定资产管理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
  三、提高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在加强其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应当引起充分重视,切实提升管理水平,最大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增强管理意识
  民办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上应注重增强自身管理意识。要想切实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健康有序,就应当首先树立正确的观念,校方各级领导应当真正意识到固定资产的价值并非其自身的价格,更重要的是资产本身的使用价值,所以应当树立资产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管理意识,在工作中通过大力宣传和学习,增强固定資产管理的相关培训力度。实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制度,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者个人。可以说,强化管理的艺术是管好用好固定资产的首要条件,只有这样,固定资产才可以达到保值和增值的效果,使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状态。
  (二)强化管理制度
  民办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上应注重强化管理制度。新时期,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建设力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因为规章制度已成为有效保障民办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砝码"。只有循章办事,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健康稳步开展。对此,民办高校应当通过完善固定资产申请、采购、使用、验收、维修、报废、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资产自采购至报废整个过程的规范管理流程,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细节,以有力的制度形成保障,形成各部门相互监督、各环节相互制约、责权任务明确的规范化管理体系,而且还应当强化检查和考核力度,将各个环节工作落实到实处,确保管理制度能够顺利实施。
  (三)优化管理配置
  民办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上应注重优化管理配置。民办高校各学院应当严格按照自身需要购置资产,所以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购置期间,应当由校方相关人员组成审批小组,对使用部门所提出的相关申请,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审批。通过科学的评估,达到资源优化管理与配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应当与学校各个系部之间及时实现信息交流,达到资产使用与资产管理信息的交互,然后经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予以统一调配,从而最大化实现资源的优化管理与配置,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四)加强队伍管理
  民办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上应注重加强队伍管理。现阶段,在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中难免会出现素质偏低的问题,所以应当引起校方的重视,积极组织开展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对于部分资产管理观念陈旧,以及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分散的状况,及时革新管理人员的观念,提升其综合业务素质,并针对培训而组织相关业务考核。对于一些不称职的管理人员,应当及时予以调配岗位或者解聘;而对于那些业务精良,素质过硬,在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给与相应的奖励,提高其在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
  (五)提高信息化水平
  民办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上应注重提高信息化水平。当代社会是互联网大发展的社会,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依托科学技术,实现信息化水平建设,从而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形成良好推动。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形成一种事前审查、实时监控、事后监督的网络化管理机制,并借助于校园网的优势,切实实现学校各部门之间能够对资产信息清晰了然,这样不仅有助于资源的配置利用,还有利于保障财务部门账目与实际相符。而且从长远看,也可以确保民办高校的健康稳步发展。
  四、结语
  总之,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着长期性和复杂性,随着时代的更迭对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所以民办高校要想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就应当主动革新自身思想观念,不断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和技术,全力打造出一条属于民办高校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新路径,这样才能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丁海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2]张惠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對策探讨[J]. 会计之友,2011,33:90-93.
  [3]朱平洪.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思考[J]. 中国集体经济,2015,06:34-35.
  [4]陈成达.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 财会研究,2014,03:49-51. [5]郑铃.合并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4:34-37.
网站目录投稿: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