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离别,对于这些幼小的心灵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而这些伤害往往是隐性的,深藏在他们心底,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尽管物质上可以得到满足了,但心灵上慰藉呢?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与孩子交流特别少,回来也呆不久。所以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有时就显得淡薄,尤其是小孩子,不在显得依依不舍或者哭闹不休。——Psy525.cn 场景一: 2012年2月2日下午1点,气温接近零度,寒风中飘着小雨,陈宗阳、向东芝夫妇提着大包小包在家门口等车准备再次南下,他们不停地回头张望,希望孩子们能来送送他们。而此时,两个孩子正在家里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对父母的远行没有表现半点不舍。即使是回来的这几天,长期被寄养在外婆家的两小孩对自己的亲父母感觉就像是陌生人,甚至这样谈论其父母:"他们呆在我家怎么还不走?" 场景二: 每年的八月底,在广州火车站,这样的一幕幕总是在不断重演:留守儿童捧着爸妈新买的礼物,在爸妈的怀中享受着暂别前的温存;父母们撩拨着儿女的头发,心中的不舍溢于言表。随着火车鸣笛,当别离变得具体,他们眼底盘旋的泪水就会夺眶而出。对他们而言,下一次全家团圆也许要等到春节…… 心理专家表示,父母应该把孩子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即使对于长期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能通过一些行动减少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父母如何离开,才能让孩子少受点伤害? 1、不要"欺骗" 父母千万不要不辞而别,否则会更伤害孩子。虽然你是为了不让离别变得困难、痛苦或难受而决定悄然离开。可是你们可否想过,当孩子突然面对"妈妈不在"的现状时,他们会多么的伤心失望。他们会在心底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他们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不安全感,甚至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并由此产生愤怒情绪。当父母下次再回来时,孩子可能会对父母不亲热,或不再受欢迎,或会时刻担心父母离开而变得不安或焦虑。 2、不要"突然" 不要在孩子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向孩子宣布自己将要离开。爸爸妈妈的离开对孩子来说是件非常重的大事。比较稳妥的方法是提几天对孩子说自己将要离开,使孩子能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接受这一现状。 3、为离开做准备 如实告诉自己将要什么时候离开,将要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将要在那里做些什么,将呆多长时间,去那里后将如何与孩子联系,告诉孩子你会一直想他们。你也可以通过地图、或者照片来告诉你将要去的地方。并叮嘱孩子自己走后要如何听大人们的话,如何照顾好自己等。 4、举行"仪式" 可在离开的前几日举行一个"离开仪式",其实就是诸如给孩子买些新的玩具和衣服,陪他去动物植物园或游乐园游玩,或去电影院看一场儿童电影,或到肯德基、麦当劳去吃一顿大餐等等,告诉孩子妈妈回来的时候还会带他到这里来,享受亲子时光让孩子开心的同时,给孩子一个可靠的期待。 5、离开时和孩子告别 离开的当天一定要亲自和孩子告别,当孩子哭泣时要给孩子一个拥抱和安慰,不要压抑、批评、指责孩子的哭泣,更不可打骂或强行将孩子拉开。当孩子不意让父母离开的时候,父亲应停止离开,并蹲下来拥抱和安慰孩子,直到孩子平静下来为止,再慢慢和孩子分离。 父母离开后,可以怎么做? 1、关键的第一周 当父母离开后的第一天,是最为关键的一天,如果父母还在路上,不要忘记给孩子打电话,告诉孩子你的行程以及你在途中的所见所闻,让孩子感觉到你仍然还和他在一起。到达目的地时,要给孩子一个电话或电脑视频,让孩子知道你到了你要去的地方。以后可每天给孩子一个电话或电脑视频,让孩子慢慢适应你不在他身边的日子。 2、给宝宝写信或视频 学龄前的儿童不一定认识字,可以写给抚养的父母亲,让父母亲念给孩子听;或者用电脑和孩子视频,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虽然在空间上不能和父母在一起,但在心理上仍是和父母在一起。 3、DV传递爱 可用DV记录下父母的生活情况,记录下父母的牵挂,寄给孩子看,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4、定时打电话 定一个孩子和父母都方便的母子通话时间,让孩子每到这个时间就会想到:妈妈想我了,要跟我说话! 5、DIY 抽空给孩子织件小毛衣,做条小裙子,上面绣上孩子的名字,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重视,让孩子觉得父母仍然一直把自己放在心里,感受到父母仍然在爱他。 6、制作孩子成长纪念册 请老人经常给孩子拍些生活照寄过来,妈妈把这些照片分成不同酌主题:如吃饭篇、睡觉篇等,配上父母的寄语,一年做一本成长纪念册,去看孩子时,和孩子一起欣赏纪念册,并给孩子念父母的寄语,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对他的思念。 7、给孩子录制故事 妈妈可以自己录一盘讲故事的磁带寄给孩子,每天让老人给孩子放,让孩子也能享受到听妈妈讲故事的乐趣。 作者简介: 蒋梅玲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1083人 入驻年限 10.4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