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必将对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厘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基本要义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时代特征,并试图探寻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9007304 【收稿日期】2018042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研究",课题编号为2015B072 【作者简介】郭中华(1973—),男,江西吉水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顾高燕(1993—),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必将导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人口結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等的变革。这将带来农村"人才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从而对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在挑战与机遇面前,农村成人教育该如何改革创新、转型发展?这不仅是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举,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要义1明晰"以人为本"的转型宗旨 旧城镇化更多地关注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城镇经济总量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完善等"硬实力"的发展,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的文化素质的提升等"软实力"的发展却原地踏步或踟蹰不前,究其原因在于城镇化的发展"见物不见人",功利化取向严重,忽略"以人为本"的发展要义。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农民公民素质的提升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因此,明晰"以人为本"的转型思路是首义所在。 教育理念上注重"以人为本",这是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从源头上明晰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社会价值及在中间环节的教育投入上慷慨不吝啬;要求在提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教育的同时更加关注提供适宜的、平等的、保障人权的"生存教育",促进人权和尊严、消除贫穷,强化可持续,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尊重文化多样为基础,切实保障文盲、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 2深化"多维对接"的发展意识 一是农村成人教育对接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德国视成人教育为与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并列的第四种教育,特别是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沟通,为成人终生学习提供教育服务。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可以借鉴德国的有益经验,创造条件让农村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进行多维对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农村成人教育水平。 二是农村成人教育对接城市各级各类教育。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城市"日益形成紧密的共同体,彼此之间的影响也日趋深刻。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形成城乡成人教育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建设及交流、人才培养帮扶与互助、城乡互鉴办学模式等城乡成人教育方式方法,促使城乡间成人教育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此来促进教育领域内的城乡和谐发展。 三是使农村成人教育融入终身教育,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系统。农村成人教育在办学中要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除了满足农民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还应注重铸造人格、发展个性,最终达成"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的目标。 3厘定"双线互动"的深刻内涵 一是生存与发展之线互动。农村成人教育指向不仅在于生存,更在于发展。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顺利地由"村民"向"市民"转变,农村成人教育的首要任务与目的便是帮助农民在由农耕文明向城市文明的剧烈变迁的历史潮流中求生存,这包括提供城市适应性课程、城市基本生活技能的课程以及满足现代化进程中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的培训等。在基本需求得以满足之时,人的发展需求也必须被兼顾,这要求农村成人教育肩负提高成人科学文化水平、基本素质的双重任务。 二是精神与物质之线互动。物质是精神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精神则是物质的归宿和目的。只有处理好这一关系,农村成人教育才能遵循精神与物质的辩证法正确地进行。在物质条件得以保证之时,精神文明的建设正是提升农村成人基本素质的必然之举。必须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养成"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立脚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先要破,即破除陈旧的、腐朽的、不合理的、不文明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进而建立新的、合理的、积极的、文明的东西。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时代特征在遵循以人为本要义的基础上,新城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彰显人的时代特征是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必须回答的应有之义。 1互通立交的转型诉求 一是农村成人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类型互通。建立类型互通的转型结构的必然之举要求在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内部形成新的、有机协调的一体化整体,改变原有的"各自孤立、分散发展,较为混乱,内部纵向不衔接,横向沟通不顺畅,相互关系未理顺,与原有教育体系不协调"的关系,使成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内部互通衔接,外部才能与人才、职业、就业结构达到匹配。 二是农村成人教育教学模式之间的互通立交。信息化时代、多元化社会对农村成人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及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要求在培养方式方法上形成"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发展思维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发展人际关系技能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以人格发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四种教学模式互通立交、相互补充的格局。在培养路径上遵循多方参与及对话,共同建构打造多渠道、全方位的农村成人教育培养路径。 三是培养人才方向及输送出口的互通立交。要求破除城乡二元建构体制,深化并努力建构具有普适性、公平公正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这要求农村成人教育培养目的及方向向城乡居民的共同利益转变,即培养现实人才与培养未来人才同步、培养本地人才与培养外地人才同步、培养低层次能力结构人才与培养高层次能力结构人才同步、培养技术人才与培养科技人才同步、培养专业性人才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同步。 2多重治理逻辑的转型思路 治理是个人和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1]治理的实质就是多元主体打破一元垄断格局,与传统权力中心的国家协商分权的行为、活动、技术、观念、方式、过程或模式。[2]长期以来,政府作为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中统筹者与治理者,在出台相关政策制度、监控、管理、资金投入及教育资源整合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治理逻辑具有"权力集中、高执行力、整齐划一"的特点,在历史上长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城镇背景下,伴随着经济的不均衡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文化的激荡与融合等多方面矛盾,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实现多重治理越来越符合时代的召唤。形成以"国家治理、区域治理以及公民治理"三者协同联动的多重治理逻辑有利于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区域治理要求进一步放权改革,破除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中的城乡二元对立状态,在省、市、县三级地方管理体系中,地方政府应确保城乡成人教育统筹发展政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并以公正平等为导向,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立足点,保证城鄉成人教育统筹发展制度的有效供给。公民治理要求培育、扶植公民的治理主体地位,树立农民是统筹城乡成人教育的受益者、参与者和监督者的意识,可以通过公众媒体舆论、信访等方式行使公民治理的权利。 3"双资双新"协同联动的转型指向 "双资"也称为"双资融汇"、"一体两翼"的资金融汇投入模式,它强调的是国家教育资源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若干意见》明文规定"要落实现行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经费渠道,努力增加对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这一方面表明增加与保障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投入是政府的职能,政府集"资源投入、立法建制、行政管理"职能于一身以促使农村教育资源达到最优化水平;另一方面也阐明了社会资源投入的适切性与重要性。 "双新"指的是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与教育管理体系创新。[3]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要求管理者在教师管理、学员管理、课程管理上都与时俱进。在教师管理上,要严把入口关,考察师资队伍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以及身心素质;在学员管理上,充分考虑到农村成人的个性特点、学习动机及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性,鼓励其进行职业技能考试及相关技能的获取,采取多种灵活的管理策略;在课程管理上,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设置模式,内容要富有实用性、针对性,切合农村成人的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教育管理体系创新要求进一步培训及优化农村成人教育的管理人员,最大化分享农村成人教育资源,实现高效率的教育管理目标,在管理工作上做到刚柔并济、宽严并施,转变传统的管理制度为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转型宗旨。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路径探寻1共享"双线双合"发展路径 双线指的是国家政策与市场调节之线。对于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而言,发挥政府经济、政策引导功能与市场调节功能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资源分配与实施大有裨益,此举集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低风险性、普惠性与市场带来的灵活性和集中性的优点为一体,遵循国家政策与发挥市场调节联动共进的办学方式也体现了融洽社会又协调市场的时代诉求。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实现人才师资、教育教学资源"国家—市场"式的调配流动能充分整合有效资源,实现市场资源与国家资源的相互浸润和互为补充,它更注重与国家政策协同发展的共存性、与时代需求发展的联动性以及与现代科技进步的同步性,国家与市场之线齐抓更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农村成人教育机构的可持续性和自身的可更新性。 双合指的是传统与现代结合。传统以打造实用型农技人才的培养导向已经不能与现代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契合,同样要求传统成人教育办学方式方法亟需做出调整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这要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上,既注重生存技能的训练和习得,又注重新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吸收;在教学目的上,既注重艺术技能的掌握与提升,又注重品德情操的浸润与养成;在教学方式上,既注重沿袭传统教学方法的优良之处,又注重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办农村成人满意教育。 2构建"三维一体"协动路径 农村成人教育的联动主体涉及政府、社会和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在这三主体构成的关系网中,人才作为一只"无形的手",始终交织在各方主体的联系之中,通过政府、社会和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形成三维一体的协动路径,实现三者互利共贏与深层次发展。 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就是为社会输送经过系统培训的满足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的人力资源,通过输出人才间接实现自身的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政府、社会通过对人力资源的选拔及"消费",不断获取人力资本及其附属的经济、文化价值以维持自身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即成人教育实则是为维护国家和社会长期稳定、和谐、繁荣发展奠定必不可少的基石的。本着受益者承担的原则国家和社会不可避免地要为人才的培养买单,由此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与国家和社会之间便形成了以人才为纽带的供需关系,但若想二者完全实现无缝对接即成人教育培训机构输送的人才完全符合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这需要三者加强之间的通力合作。市场作为人才输送的渠道和中转站,对整个系统起到辅助作用,市场在配置效率及公平、推动社会分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在成人教育发展中要适度发挥市场的优势作用,但要避免"教育经济化"的取向;政府作为人才培养的宏观管理者,通过人才培养的宏观引导、支持、监督、协调等方式实现对人才培养的统筹服务,并通过接收来自其他主体的反馈信息调整政策和策略。 3打造"多元立体"联动路径 多元立体联动路径包括主体层和要素层两个层级结构,主体层的构成要素提取出"投资者""培训组织者""培训对象"三个基本维度,要素层则提取出"技术""素质""人才"三个基本维度。由于主体层和要素层之间的相互关系要通过"人才"这一纽带联结而成,因而两个层级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成为逻辑上的"耦合"关系,即主体层与要素层每三个点交织则构成一个面,由此则形成投资者—技术—素质、投资者—人才—技术、培训组织者—技术—素质、培训组织者—人才—技术、培训对象—技术—素质、培训对象—人才—技术、人才—技术—素质、投资者—培训组织者—培训对象八个面。从动态的角度说,这些关系因在人才加工和处理中的作用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阶段关系。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的关系上,即主体层方面、要素层方面以及主体—要素层方面。 在主体层方面,对"谁来求学、谁来办学、谁来督学"的回答是新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获得发展所绕不开的话题。由投资者、培训组织者、培训者与培训对象架构的空间彼此交错、密不可分,其共同构建纷繁复杂的多元立体的联动路径即是对人、财、物资源的最优配置路径。多元立体联动要求投资者、培训组织者、培训者与培训对象之间建构多元合作、互通立体式的合作体系,促进多边互利共赢。 在要素层方面,涉及对"怎么办学、学什么"的回答。新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要想获得长足发展,从办学形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都需要锐意创新。在办学形式上,建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系统,开设各种富有实效的短期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在课程设置上,构建网络化课堂,打造"微课慕课、网络化自主研修、在线互动"等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流互动平台;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农技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生存教育与发展教育相结合,立足农村成人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筛选出符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兼备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应当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 在主体—要素层方面,其建构的是纵横交错的主体与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涉及建立农村成人教育新体系及其支撑体系,匹配农村成人教育结构层次对接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结构等。一是依靠"双资"加大投入,相应地进行实践基地、师资及课程开发。二是建构以县市区为单位,以县市区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及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层级联动的,包含教学站点网络化和教学形式网络化的,覆盖广大农村区域、跨越时空地域的教育资源网络农村成人教育新体系。农村成人教育的专业结构设置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应当相吻合,农村成人教育培养的人才层次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结构应当相吻合,农村成人教育的招生结构与区域经济的规模结构相吻合。三是构建学历非学历相结合的办学体系。在学历教育方面,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可以联合并依托本地区大、中专院校开展学历教育,提升农村成人的学历水平;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农村成人教育的有关机构和部门可以与人事厅、农业局和劳动部门等行业主管部门协调,开设各种实用技术和实际操作课程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可以发给相应的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2—3. [2]丁煜.多重治理:机制、模式与关联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3):111. [3]卢雯璨,曾青云.城镇化视域下的农村成人教育转型[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7.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Adult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GUO Zhonghuaa, GU Gaoyanb (a.Continuing Education College; b.Faculty of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and further advance of the national new urbanization policy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dult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clarifying the essentials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adult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new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ulteriorly illumin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adult education and tries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dult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new urbanization; rural adult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