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心法接纳我们的情绪


  有人曾言,善与恶的界线将人心一剖两半。并非只有别人心中才存在愤怒、恐惧、憎恶、贪婪与好斗,并非只有别人才是世界上种种问题的制造者,所有人都是参与者,我们也一样。因此,与我们自己最强的能量共处,并于我们的感受和情绪中挖掘慈悲、正念和开放,这是冥想中相当重要的一个任务。
  事到如今,或许你已然注意到,心境、意识状态与感受无时无刻不在改变,而它们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经验。因此,你坐在那里,或烦躁,或不安,或恐惧,或快乐,时而坠入爱河,时而陷入沮丧。你可以清晰地看见这些状态如何装点我们的世界。
  所谓境由心生,若你醒来时就带着愤怒、沮丧等糟糕的情绪,恐怕看谁都会有不顺眼之处;若你正沐浴在爱河中,哪怕遇到车祸也能耸耸肩,"噢,不过是一辆车而已,没什么大不了"。显然,与周围的环境相比,意识和内心的敏锐度、感受与喜好对生活的影响要强烈得多。
  当你直接体验情绪时,或许泪水与悲伤都会涌现,你可为它们贴上标签,"悲伤、悲伤、悲伤",直至它们解决。有些时候,你可能会突然意识到悲伤之下潜伏着其他的情绪,如"孤独、孤独、孤独"。而后,你静静地感受它,直至它发生变化或是离开,最后该做的仍是回到呼吸上。
  有许多人认为必须解决了所有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开始冥想。事实上,一切问题都是旅途的重要组成部分。何谓好、何谓坏,我们对此有太多的看法,却从未真正明白。有些时候,全然体验某种我们不欢迎的情绪(如愤怒、憎恨),能让我们走向自己需要学习的功课。举例来说,若你能深入研究且不加判断地接纳自己的愤怒,就等于迈出了了解它的第一步,开启了通往更深层的宽恕之门。
  内容来自《初学者的冥想书》
  版权说明:原文的版权都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林紫心理堂(LINZI-1998)
网站目录投稿:幼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