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评价探讨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公共财政体系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其功能发挥和工作效率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财政专项资金的不规范支出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胁,也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鉴于此,文章分析了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机制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措施建议,以期能够促进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和评价机制的优化,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和物尽其用、用之高效。
  【关键词】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F8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22-0062-02
  一、引言
  所谓财政专项资金,就是国家为了某一特定目标针对特定领域和特定工作进行的专项拨款,这种资金的拨付具有十分明显的目的性,同时也具有区域限制和使用限制,具有明显的"专款专用"特征,是政府发挥财政基本职能的重要抓手。财政专项资金的优化配置,能够实现国民经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评价和管理,陆续出台了一些规范性的政策文件,如财政部印发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2002),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2017)等,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发挥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绩效监督评价具有以下作用:一是能够更好地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的预期目标。预期目标是在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之前所制定的目标,也是促成专项资金拨付和相关执行的基础前提。因此,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此预期目标。二是能够更好地完成政府绩效评价的目标导向。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的相关工作是具有目标导向的,诸如资金规模、资金投向、预期效果等。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些目标。三是能够更好地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财政专项资金往往会涉及到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具有民生和社会服务性质等方面,科学、严谨和规范的资金使用不仅仅能够促进预期目标的达成,彰显政府的执行力,同时,通过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评价,也能够提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当然,我国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考核评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度关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规模或预算额,对使用的质量或效率缺乏关注;对使用的过程和合理性缺乏监督评价,由此导致盲目制定专项计划、盲目使用专项资金、权责不明晰等现象,难以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的预期目标。鉴于此,针对财政专项资金建立完备的监督评价机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对此探讨,以期促进和推动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二、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评价机制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一)对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的认识不足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深化改革,我国基本建立起了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评价机制,在运作执行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从整体看,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机制制定和执行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的重要性,导致在工作中忽视监督评价工作,进而减少人员、物资的投入;二是错误认为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会降低财政资金的使用灵活度,进而影响公共建设的良好运转;三是在执行过程中对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工作了解不够,认为其涉及多个利益方,要协调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利益,因此在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积极性不够。
  (二)信息化水平不高,效率不足
  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是多种多样的,针对的具体项目也是千差万别的,国家不仅仅需要考量不同行业或者领域的差异,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特征。因此,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评价过程中,信息化的平台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专项资金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首先,在评价方式上,人工方式还很普遍,评价标准尺度过于主观,不利于评价效率的提升与尺度的统一。其次,没有统一开发的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导致众多的部门或者区域在进行相关数据归纳整理时程序冗余繁杂,不利于效率的提升,还容易出现疏漏与差错。总之,目前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方法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缺乏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三)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管理和控制活动,人才永远是最为重要的基石。对于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来说,其执行和落实也需要相关人才的支撑。但是就现实的情况来看,一是公务员考试招聘的类型和内容,不利于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二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理念落后,直接影响了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工作的落实。
  三、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评价机制的措施建议
  (一)明晰监督评价的主体,营造更加净化的监督评价环境
  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的执行落实来说,其良好的执行环境是首要的保证之一。因此,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机制时,应该首先明晰监督评价的主体,具体包括:财政部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部门、第三方社会机构。针对这三个层面的监督评价,首要的是要明晰彼此的区别和联系,既要相互统筹联系,又要相互区别有所侧重。财政部门主导宏观的组织和规划工作,保证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的总体运行;使用部门主要通过同级别监督评价以及自身的内部控制来实现对资金用途、资金效率等方面的规范和控制,该层级主要负责具体的监督评价工作;第三方的社会机构主要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来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监督评价工作本身进行监督,以中立的姿态来彰显监督评价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对于前两个层级的监督评价工作是一种无形的监督和引导。借助专业的社会力量,往往能够出具更加真实客观的绩效评价报告。
  (二)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和评价的效果和效率,也是当前我国各个层级进行强化提升专项资金监督评价首要采用的方式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虽然我国整体上已经具备了信息化运营管理的硬件水平,但是在具体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过程上还是存在着适应和转变不充分的问题。对此建议:一是在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执行的过程中,充分打通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信息化通道;二是信息的呈现方式和内容也要多样化,不仅仅涵盖项目类别、项目金额等基础信息,同时也应该包含诸如项目周期、资金需求节奏、资金需求预测等内容,以期能够更加深层次和全面地反映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状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当前的信息化又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对此,建议在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适时地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在提升监督评价效率的同时可以进行相关工作的延伸拓展,挖掘更有价值的信息,进一步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的效果。
  (三)创新和综合多种财政资金监督评价方法,积极应用先进模型和技术理念
  要加强和优化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工作,其具体的执行方法也十分关键,方法层面的创新不仅可以带来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会由于更适应当前的变化而带来更好的监督评价效果。具体方法的创新一定是基于具体的区域和项目领域的特点而进行的,辅之以积极的、先进的监督评价模型和技术理念,才能够塑造出最为契合和科学的监督评价方式。对此,河南省济源市的一些做法可以借鉴。该市从2018年以来,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如《济源市扶贫项目资金报账会商制度》《济源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创新性地设立了会商制度、周报制度、30环节全流程监管制度以及专项检查制度,在项目批复、资金下达、预算评审、招投标、动工、施工、完工验收、结算评审、资金支付等各个环节按时间节点有效推进,促进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济源市实现了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方法的创新和制度优化。
  (四)夯实财政资金监督评价人才基础,提升人才基本素质和水平
  人才是管理控制工作的基础,也是实现优化和提升以及实施相关措施的重要前提,可以说,没有人才相关工作的跟进和支撑,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和评价的优化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将难以实现,或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人才工作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人才理念和人才结构方面;二是人才数量方面;三是人才质量方面。对于人才理念和人才结构来说,传统的人才理念主要强调的是学历和背景,而当前先进的人才理念还增加了对实践能力和经验的考察。同时在人才结构方面,不仅仅需要实干型人才,同时也需要管理型人才,彼此的良好联系和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各类型人才的最大作用。合理的人才结构,既能够保证工作效果,又能够实现良好的成本控制,这是人才结构的优化方向。对于人才数量来说,也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根据实际的工作量情况来科学决定,寻求工作效果和人才成本之间的良好平衡。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工作的人才数量主要是由项目数量和区域范围所决定的,更多的专项数量和更大的区域范围往往需要更多的人才。对于人才质量来说,由于财政专项资金监督评价工作的复合性,决定了其需要的主干人才也要求具有复合性,包含知识技能的复合性以及经验积累的复合性。所需人才一方面可以通过直接招聘引进的方式解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培养、自主培养、深造机制建立等方式来实现,这些方式也是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和保持人才长期稳定的重要途径。
  (五)以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为抓手,提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对相关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专项事业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干部职工与专项事业的管理者与建设者应高度重视专项资金的使用工作,通过绩效评价来真正发挥其使用效益。一是要评价专项资金的分配。保证按需分配,不可随意分配、因私分配等;二是要评价专项资金使用项目明细。例如对于某专项资金是否按使用计划与方案进行列支,原预算的使用区域、设备、科研等是否足够采购使用,形成的资产或成果是否按相关规定登记、申报,并考查其是否属实;三是要评价专项资金管理团队或人员是否履职尽责。要重点评价主责人员与经办人员是否具备专项资金管理的能力,是否按相关要求及时报告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阶段性成果。四是要评价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专项资金是否按申请、预算以及相关可行性研究方案达到了预计的目标,并与项目后评价、验收审计等综合考核。
  四、结语
  财政专项资金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引导社会建设、完善公共事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实现政府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针对在专项资金使用過程中的种种违规或者不合法行为,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评价机制已经刻不容缓。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从净化监督评价环境、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创新评价方法以及夯实人才基础等方面着手,切实地促进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财政专项资金的预期效果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玉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评价机制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0).
  [2] 郑方辉,廖逸儿.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基本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15,(06).
  [3] 李贤君.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构想[J].商业会计,2017,(13).
网站目录投稿:凡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