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找一两个角度,论证你迟交作业的合理性,我就接受你的作业。"近日,华东政法大学一同学因故未及时上交作业,写文论证"迟交作业的合理性",没想到其授课老师——法律学院副教授马寅翔写了一篇《关于"迟交作业案"的归入法分析》来回应许同学,师生之间一来一回的精彩"辩论"走红网络。(10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师生在微信上辩论"能否迟交作业"之所以走红网络,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 首先,这场辩论是一次饶有趣味的学术交流。报道中提到,马老师在第一节课开始时说课间交作业,许同学"以为老师会在某个课间再说一次,然后大家统一上交"。没想到接下来的几个课间,马老师都没提到交作业的事。下课后,许同学和其他同学一起离开。直到和其他同学讨论下次作业时,她才知道原来在她去卫生间的一个课间,其他同学都已经上交了作业,许同学因为自身原因错过了上交作业的时间。围绕能否迟交作业的问题,许同学向马老师提出:"我们对课间交作业这个表述存在分歧,针对这样的重大误解,可不可以共同承担风险?"并写论文论证其合理性,作为任课老师的马老师也以法学专业知识作答。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老师和学生平起平坐,共同演绎了一次精彩的"华山论剑"。 其次,这场辩论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教学检测。马老师所教的是刑法案例课,该课程主要通过典型的刑法案例,将刑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则与典型案例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把刑法的条文、原理、规则变成现实,做到刑法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许同学与马老师辩论"能否迟交作业",就是活用平时学到的法律知识陈述自己迟交作业的合理性,而马老师也在《关于"迟交作业案"的归入法分析》一文中,用刑法中的归入分析法论证补交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以及能否接受许同学的作业。这场辩论不仅是对许同学学习效果的一次开卷考查,也是对马老师业务能力的一次公开考验。 再次,这场辩论是一次生动和谐的师生互动。在许同学提出"风险共担"后,马老师在微信群中回复:"全班192名同学,独独你要误解我,从发生概率来看,显系过于异常,属于异常介入因素,足以排除你迟交作业的合理性。所以,让我背这个大锅,‘臣妾做不到啊’。"不过马老师随后提到,如果许同学能够找角度论证自己迟交的合理性,他就接受许同学的作业。当许同学陈述了自己迟交作业的理由后,马老师给出结论,"就补交作业行为而言,在客观上不具有形式合理性,但在实质上并不违背公平原则。因此,该份作业补交视为有效,本次成绩不受任何影响"。"事虽小,理不轻",马老师与许同学之间教科书式的辩论,也是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生动体现。难怪有网友酸酸地调侃道:"想起了因学生请丧假而怼学生的那位老师…同是大学老师差距怎么这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