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学在中国的研究进路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相对于西方管理研究范式的标准化管理,探索适应中国情境的中国管理学研究范式,对于指导中国管理实践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梳理并综述了管理学在中国的研究起源、主要内容,比较了管理学在中国不同研究范式的研究路径,尤其是研究方法,探索中国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启示及研究方法。 关键词:管理学;进路;启示 现代管理学在中国已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回首现代中国企业发展之路,多数企业在企业管理上应用西方管理学方法及工具促使企业效率提高,创造了经营效益。然而伴随着企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许多西方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中国企业后,同时也产生了水土不服的不良反应,怎样在中国情境下更好地应用西方管理理论已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彼得·德鲁克在论述管理的本质时指出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的本质是在于行而不在于知,检验的是成果而不是逻辑。由此可看出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理论的逻辑性、严谨性、科学性,而在于管理理论指导实践的实际适用性及实际效果。相对于西方管理方式的科学化管理,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中国管理学研究范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管理学在中国的研究进路 根据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管理学研究与发展的相關文献与实践进行归纳总结,管理学在中国的研究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一)完全西化 研究范式是对西方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完全复制,不管是在管理学研究的问题假设条件抑或是管理学研究的视角还是在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的应用上全部是对西方管理学的完全照搬。其强调管理主体的独立性,管理对象的客观性,管理技术的规范性。现代管理学研究主要来源于西方,无论在管理理论的探讨、还是在研究方法的应用,抑或是管理实践的应用使用最为广泛。究其原因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一直沿袭前苏联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自主经营意识不强,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单一,不注重管理效率的提升,管理效益的改善,致使中国企业陷入经营效益低下的泥潭。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企业经历着市场经济的洗礼,促使国有企业改革及民营企业兴起。这都直接促使中国管理学界对西方管理技术即实证研究分析技术与精准数量计量技术的尊崇,致使管理学界普遍出现完全西化现象。在管理学研究领域及管理实践方面,重视西方管理理论和管理案例应用,存在忽视中国管理情境的现象。在中国管理学者掀起管理研究完全西化高潮的过程中,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与管理学研究范式不具有普世意义,主张完全引进西方管理学。完全照搬西方管理研究及应用于实践,使管理学在中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西化的管理学研究范式以完全西方管理情境研究代替中国管理情境研究,忽视对中国管理情境的研究和考量,导致目前中国完全西化的管理学研究大多不能直接应用于中国管理实践,究其原因是完全西方情境的管理学研究范式以实证精确数据模型假设验证方法代替对中国情境管理实践的研究论证从而不能有效指导管理实践,因而完全西化的管理研究范式价值值得商榷。 (二)洋为中用 研究范式是依据西方的管理学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总结或描述中国管理实践的特征,用西方管理理论中国化解决中国管理实践问题。鉴于西方管理学理论不能有效解释中国管理实践,学者们试图在西方管理学研究范式框架下结合中国文化视角演绎创建管理新理论。例如卢泰宏立足于中国市场现实,译著的营销管理是引领读者以国际视野结合中国市场来学习营销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理论探索;黄光国以西方管理学研究范式实证主义为指引,将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尝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尝试创建以儒家关系主义为核心原理的理论模型,进行中国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创新。然而由于从抽象管理学研究转向具体实证研究,在研究底层逻辑层次上会遇到一个价值观逻辑的断层,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把西方管理科学的数理方法和管理模型与中国传统的管理哲学作机械性融合,致使大多数中国的管理者应用西方管理理论进行实践时普遍存在在中国管理理论情境中直接强行加入西方管理方式的现象。这种结合,虽说没有走完全西化的极端,但其结合存在一定的耦合问题,以易经智慧来讲就是在下卦坤,加上卦乾,形成了否卦。象辞说否卦的卦象为坤(地)下乾(天)上,地在极低之处,天在极高之处,内柔而外刚,天地阴阳不能相合交融,导致时世闭塞不通的情况发生。所以洋为中用的管理研究方式的实践管理效果仍然是在管理应用的局部上有效,但不具有完全适配中国情境的实践作用,有时因其所特有的上下不通卦象,致使中西结合变成了形式上的统一,而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在耦合过程中变得闭塞不通、整体上脱节,致使其管理的适用性不强,这是洋为中用结合演绎的管理理论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中国式管理 研究范式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维度和视角研究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学实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深邃的管理思想智慧,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养分应用于中国的企业管理实践,探索应用于中国管理实践的实际成果。然而罗珉指出中国式管理研究有诸多先天不足之处,首先,中国在社会演进、历史演进、经济演进过程中,没有真正形成管理学孕育的社会人文文化土壤。其次,中国在新民族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国民意识形态上还残留封建主义的观念意识形态。再次,苏联模式的方法论应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管理研究重视考据、阐释、演绎的研究风格契合,自然形成在研究中不重视理论体系创新及实证研究而偏重定性研究的情况发生。中国管理学者形成的抽象思维惯性使管理学研究基于中国管理情境向实证方法转变需要经历一段发展过程。这导致了中国式管理的研究方法各异,百家争鸣,其研究思路和理论体系差异很大。 例如,胡祖光等著述的东方管理学十三篇将东方管理学归结为十三项管理重要要务进行阐述,成中英提出中国管理哲学C理论,苏东水创建东方管理学体系,提出三为,四治,五人等理论观点是中国传统哲学修身,治国,平天下在现代管理学的解读。席酉民的和谐管理理论尝试把西方管理科学研究的系统方法论和中国优秀传统哲学的和谐耦合整体观结合提出了完整管理理论框架。宁建新运用孙子兵法对中国式企业战略管理进行理论体系构想。这些理论都把能够指导中国管理实践作为重要目标,但这些理论都侧重于构建概念理论体系的诠释应用及论述相应运行原则,应用于指导管理实践还需不断演进,在管理实践中还需进一步验证。曾仕强提出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虽然该理论成为中国管理学研究的普适理论还有一段距离,不过其已具有相对的实践指导意义,曾仕强认为中国式管理是基于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优秀成果来合理应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量中国人的文化特质与传统以及衍生的心理特性,使管理实践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同时强调中国式管理实质是合理化管理,并提出以易经哲学为指引的大易管理,管理实践中应具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灰度太极思想。陈凯诚提出中国近现代管理实践毛泽东领军之道的管理思想及古代孙子兵法的应用等,是将中国优秀军事管理思维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其目的均是试图将中国优秀传统管理思想范式转化为现代管理范式从而更好地应用于管理实践。 (四)中国管理学 徐淑英指出:将西方管理学理论应用到中国的管理实践中时,会在实践中不断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与障碍。这一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管理学者的认同,越来越多的中国管理学者和管理实践者开始尝试建立一个既具有普适性特点,又具有中国情境文化特色的管理理论体系——中国管理学。越来越多学者们意识到并着手进行解决中国管理实践问题的管理学研究,探索符合中国情境的中国管理学研究范式,已经成为中国管理学者的历史责任。管理學在中国学术研讨会的不断召开及相关文章的发表,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已渐趋形成,其研究在管理理论反思、实践探索、理论体系建构等方面有诸多建树,其研究范式是基于大视野视角构建中国情境下具有普世意义的中国管理学体系,并以解决中国实际管理问题为出发点。 二、启示 融合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精髓,指导中国企业管理实践问题, 是中国管理学界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中国管理学界正在尝试应用西方管理学的精髓,融合中国管理思想,采百家之所长,立独树一帜之观点,为中国管理学的研究创新贡献智慧,逐步形成指导中国管理实践的中国管理学体系,立足于管理学理论体系丛林。因为中西管理情境语境不同,对中国管理学的研究不能完全西化,应提倡基于中国管理实践多作实证研究,深入研究中国管理情境下的管理理论创新指导中国管理实践,是中国管理学未来的研究趋势。只有唯道是从,遵循客观规律,西方管理学研究在中国的实践意义将更加强大。只有结合中国情境,遵从管理实践方能使中国管理学研究更好地推进。管理学在中国的研究进路依然任重道远,但相信只要管理学界不断探索和演进,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和完善将指日可待。并且中国管理学只要脚踏中国情境实地,中国管理学顶天立地的理想诉求就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5). [2]黄光国,儒家关系主义:文化反思与典范重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04). [3]罗珉.中国管理学反思与发展思路[J].管理学报,2008(05). [4]罗纪宁.创建中国特色管理学的基本问题之管见[J].管理学报,2005(02). [5]曹振杰,王学秀."管理学在中国"研究的理论反思与实践探索——第2 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M].管理学报,2010(02). [6]曾仕强.中国式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03). [7]郭重庆.中国管理学界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J].管理学报,2008(05). 作者简介:刘嘉华(1982-),男,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