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子物语读后感 又在书架上见到了严歌苓的名字。抽下这本《穗子物语》,不到三个上午就读完。 看《霜降》那回事第一次,被封面吸引,情节与人物都营造得挺不错,让我感到满足;看《扶桑》的那回,因为里面总是穿插了一个"我",像画外音似的评论,让我觉得整个情节时断时续,到现在想来都有点云里雾里的。而这一本,着重刻画了六七十年代的一些形象,每一个都鲜活,让人印象深刻。 取名叫《穗子物语》,《XX物语》的这种书名很有日本的感觉,但内容完全写的是中国六七十年代的事。起初大致浏览了一下目录之时,以为是像迟子建的《白雪乌鸦》那种,以许多的名词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又错了。每一个标题是每一个故事的核心,像《角儿朱依锦》就以一个叫朱依锦的名角儿作核心人物展开。《黑影》又是将一只黑猫作为故事所展开的中心。分开来看,每一个故事都可以独立成篇,也不一定非要按照目录编排的体系来阅读;但目录的编排又有其依据,是围绕一个叫萧穗子的女孩的成长过程,以此为线索展开的。在这矛盾又统一中,不觉会心一笑,觉得这种方式真是充满了趣味性。其实之前在另一本名不见经传的小说也见到过这种方式,不过因为是台版书,作者本身没什么名气,也就不知道是文化差异还是作者自身功底不够之类的,相似的写作与编排方式,在那本书里我却没能找到共鸣。 说回来书的内容。以第一篇《老人鱼》为例。中心锁定在穗子外公身上。说是外公,其实也并不是真正的外公,是穗子在九岁时才知道她的外公是外婆守寡后由政府撮合改嫁的老兵,因此并无任何血缘关系。但即便不是真的外公,这位老人还是把穗子当亲的外孙女一样地看待。外公的形象,除了通过有人来抄家时他的言行举止以及穗子和其他小伙伴们因偷笋被关、外公的所作所为这两个具体的事件得以展现,还包括贯穿整篇的外公与穗子父母的不和、却对穗子极度关爱这样的对比来突出。说到外公,一大堆勋章、走路时深深浅浅也成为鲜明的指示符号。外公的爱,穗子能感觉到,而且因为小时候被母亲踢了两脚的关系,穗子亲外公而不亲自己的父母。穗子妈第一次想骗穗子把她接走、远离外公时,穗子趁妈不注意一路狂奔回了外公家。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一路上她都想上厕所,但都忍住了,直到"跑到家门口时,一泡滚烫的尿灌入棉裤"。透过表层的诙谐,我们所能见到的是"祖孙情深"。 直到后来,抄家的人第二次来时,说外公的奖章是假的,外公的真实身份是"一个手上沾满红军鲜血的白匪"。残废津贴似乎也就从那一天开始停发。穗子爸妈又来接女儿回家,这一次穗子同意了。在道别饭上,外公与穗子的"祖孙情深"依然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但之后,"穗子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填此类表格,她从来不再把外公填进去"。直到末尾,别人以外公的口气写信给穗子,提到若穗子手头宽裕,能托人去买进口止疼药寄去。穗子没什么钱,在信封里夹了二十元。不多久,外公故去,老人亲属栏只填了穗子的名字。整个故事就在这层轻纱的笼罩下结束,留给读者一种朦胧的悲凉感。 贯穿全书的线索是穗子,主题都是爱,包括亲人间的爱(外公与穗子、柳腊姐与穗子等)、朋友间的情谊(穗子及其外公与黑猫的不解之缘、部队上的人与藏獒颗韧的故事等)以及夫妻的爱(余老头与萍子的感情、小顾与杨麦的情谊等)。这些情谊,有的事正面的,有的是侧面的,但围绕着爱,每一个形象都是真实可感的,情节也都足够细腻、自然。尽管文坛曾出现过反映"文革"带来的灾难之类的"伤痛文学",严歌苓的这部小说也主要将社会大背景定在那个时代,但整部小说并没有着重去刻画灾难,而是细致地勾勒一个个人物,刻画一段段真实可感的情感。这样,竟使我读完欲罢不能。 想感叹的是,那个时代的人,感情多么纯洁,哪有那么多心思。但社会终究在变,可惜的是,逝去的日子终究不会回来,纯真的爱也似乎伴着那远去的日子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