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以学生为主体寓美术技能于兴趣之中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寓美术技能于兴趣之中,可以通过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先试后导,"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创造"开放"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尊重学生审美体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等等途经,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主体;兴趣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如何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场所。我的实践体会如下:
  1.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堂并非是老师的一言堂,因此老师的话不一定多,但要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老师就象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言词中透露着思辩与智慧,话语中体现着幽默风趣、语调中包含着抑扬顿挫。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轻松地展现自我,那么,学生就会把对老师本人的喜欢迁移为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以发射构成纹样为例,我先从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比如旋涡、波纹、射击的靶心等例子出发,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引起暂时神经联系的兴奋,以唤起学生对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的联想;再促使学生比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和由四周向中心集中;接着我以这些现象的共性向学生提问,从圆形引申到正方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的图形等。最后我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展示一些发射构成纹样的作品,同时加以具体形象的描述,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发射构成纹样有了更深的了解,从完整意义上看,这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发展创造力的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堂气氛宽松,学生思想活跃,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发挥,学生学会了发现与思考、同时也学会了探索与创造,从学生的作品中表现的正是不同层次的创作。
  2.实现"先试后导",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如在美术字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一边看步骤图及课本中的美术字写法与步骤,一边进行练习,给于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当学生碰到了百思不解的难点时,教师再及时给予讲解,这样在学生学会写美术字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3.创造"开放"情境,让学生"玩"中"学"
  情境中的学习往往会得到意外的效果。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我觉得应该带学生去感受这白色的自然世界,他决定把课堂放在室外。于是这样的情景出现了: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在雪地上忙碌起来,很快,一条10多米长的大龙雪雕完成了。老师说,观赏这样的大作品要有距离才行,大家登上五楼从上往下感受、欣赏、体会、评论着自己的艺术作品和收获……这是通过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之后所得到的愉快收获。看上去,教师放弃了原来教材内容和授课方式——实际上这种"玩"是教学有效性的延伸,是一种开放的情境。一般而言,学生对美术的了解和感受,大都是从一张画开始的。这就决定了:教学先要进入一个共同的情境和语言系统,共同的情境才能产生共同的语言。情境中产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学习场效应,同时我们看到美术教学的"玩"是"由技入道"的最佳入口。
  4.尊重学生审美体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对一件艺术品的批评,首先是学生进行的体验过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真正走进艺术家的世界,无论是高尚还是低微,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审美活动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创造潜能。
  学生有想法是最可贵的,这是艺术创新的动力。教师应当正确把握引导,进而帮助学生去完善他的感受。而不是用自己的情感去取代学生的情感。以宽容的学术眼光与胸怀去包容学生,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给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天地。
  下面让我们看看九年级城乡美术文化考察一课中是如何贯穿这一思想的。我带学生去新街大桥考察写生时,学生对该建筑的审美体验发生的较大的差异:
  学生甲:新街大桥与赵州桥形式差不多,只是多几个拱,而且外表不美观,我不喜欢。
  学生乙:我同意甲同学的意见,这个大桥灰溜溜的,桥下到处是垃圾和粪便,脏得要死!
  教师:对一座建筑有不同的意见是正常的。但是这座桥对我们的交通还是有很大的用途和帮助的,至于环境的污染就要靠我们大家去维护了!
  学生丙:我觉得像赵州桥才好,赵州桥过了一千多年了,仍然保持完好,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要是把大桥重新装饰一遍,我们的大桥一定会涣然一新,更加美丽!
  教师:说得好!时代在发展,人的审美趣味也在发展,好的传统,只能说明过去,现代人要有创新精神,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之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现在已进入21世纪,新的时代更需要创新精神。
  所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考虑更多的应是,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自己去感受。如在欣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对于画中"神秘的微笑"的描写,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程度各抒己见,讨论出她的口腔可能有疾病,内心很痛苦;有的学生则结合画中人物着装,认为蒙娜丽莎刚失去亲人,强颜欢笑,心情十分矛盾。这样就使学生思维呈现发散性。
  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让学生多从感性的角度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艺术作品信息。如何引导学生步入审美体验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创新,使学生去求异,使他们努力破除"完美"的概念,大胆向权威质疑问难,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感性认识与体验。这才是美术欣赏课这一特殊文化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总之,美术新教材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有义务和责任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努力探讨新形势下美术课程发展的方向;在一个科技日益先进的环境中,对各类信息的感知、阐释、理解与评价的能力便成的关键。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增强学生自信心,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已与众不同的见解。
  参考文献:
  [1][澳]德西迪尼厄斯·奥班恩著:《艺术的涵义》,学林出版社.
  [2][英]赫伯·里德著:《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网站目录投稿:怀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