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阵法,可能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什么小说中那些强大威力,玄妙莫测的"阵",就比如说《封神演义》中的十绝阵,《三国演义》中诸葛武侯的"八阵",《杨家将》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总之,这些活跃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的阵法,玄之又玄,纯粹是为了迎合观众和读者的口味,那么抛开这些"玄幻"的外衣,古代的阵法,其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吾爱诗经网小编用图解的形式,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的常用阵法。 中国古代很讲求阵法,所谓"阵",就是军队在投入战斗时,根据地形条件、敌我实力等具体情况而布置的战斗队形,从基础的一兵、一伍、一列开始,一直到全军,都做到"立兵伍,定行列,正纵横"。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临阵作战,十分注意阵法阵形,要使军队"止如堵墙,动如风雨"。指挥上只能利用金鼓和旗物,并通过一定阵形来予以运用。在《周礼》中记载教战时,主要在于辨别旗物、金鼓之用以教民众坐下、起立、前进、后退、快速、慢速,以及距离疏密的节度,就是在一定的阵形中进行的。金鼓旗物与阵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全面体现两者的综合功用。 下面简单介绍7种古代常见的阵形。 01 紧急防御阵形——圆阵 圆阵多用于防守。此阵形多用于兵力不足的时候,对敌军采取防御的时候使用。将部队布置成圆周形,金鼓旗帜部署在中央,集中兵力,这样敌军就很难攻破。 可以说方阵是攻守并重的较好阵形,而圆阵则是以守为攻的较好阵形。圆阵多用于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和在被追击、被包围的极端危急、极端紧张的情况下,阵欲圆而不方,踞而不锐,能密而不能疏,缓中有急,首重防御。只有战势稳定后,才能逐步向攻击方面转化。 项羽该下大败后,以二十余骑抵抗汉军几千人的追击和包围,羽"因四山为圆阵外向",给汉军以重大伤亡。 此战可以看出,项羽是善于置阵的名将,乌江自刎之前,能够使用圆阵,以几十个骑兵对抗几千名汉兵步骑,布阵出击兼以自卫,还能坚持一定时间,没有熟练的阵法,早就束手就擒了。 02正面攻击阵形——方阵 此阵多用于正面攻击敌军时使用。指挥官坐镇部队中央后方,掌握全局变化,增加正面兵力,加强攻击力,以取得作战的胜利。 孙膑说:"方阵之法,必薄中厚方,居阵在右",意思是说,布设方阵的方法,中间宜广,四方宜厚,居阵在后。 也就是说,方阵中心的部队更少,周围的部队更多。中间力量很小,你可以虚张声势。周围有许多部队,可以更好地防御敌人的攻击。方阵是相对平衡的攻防阵型。金鼓等队一般部署在方阵的后方。 著名的方阵有斯巴达方阵、马其顿方阵、罗马方阵等,都是当时比较著名的方阵。 03 中央突破阵形——锥形阵 中央突破阵形,其形像斧头一样,用尖端利刃劈开敌阵,前曲两列深入,后曲的强韧部分切断敌阵,接着后续主力部队对敌军实行各个包围歼灭。 孙膑说:"锥形之阵,……未必锐,刃必薄,本必鸿。然则锥形之阵可以决绝矣。" 这就是说:圆锥形阵列就像一把钢剑,叶片必须锋利,即前锋部队必须锋利而灵活,叶片必须薄,即两翼部队必须擅长机动,剑身要粗壮,也就是说,后续部队必须有强大的冲击力。 04 应对变化阵形——钩形阵 孙膑说:"钩形之阵,前列必方,左右之和必钩。" 此阵将方阵的左右两边弯成钩形,就形成了钩形阵。左右钩形不仅能确保侧面的安全,还可以成为队形变化的支点。即多用于变换战斗队形。 钩形阵的战例在《左传》中曾讲到"越子为左右句卒"。左右句卒为中军之外的两支部队,如同左角右角,左拒右拒等。 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乘吴国发生旱灾,大举攻吴。两军夹笠泽(水名)对峙。勾践为渡江进攻,决定采取"两翼佯动、中路突破"的战术。他在主カ的两翼派出"左、右句卒",令"左句卒"溯笠泽水上行五里隐蔽待命;令"右句卒"顺笠洋水下行五里隐蔽待命,到夜半时分,令预先潜伏的"左、右句卒"同时鸣鼓呐喊,佯渡进攻。大差中计,将吴军一分为二,分别抵御越军上下相距十里的左、右句卒进攻。于是勾践率中军从中间潜行行渡江,直插吴中军大本营。吴军猝不及防,全线崩溃。 05 野战防御阵形——车城 这是战车部队在野战中的防御阵式,当形势不利于我方时,部队则由方阵变换为圆阵,接连战车形成圆环形状,然后在阵前设置障碍物,使敌军无机可乘。 在小说《大秦帝国》中曾讲到车城阵法。 "上将军但说,何法可固守待变?" "车城圆阵。" "车城圆阵?" "正是。" …… 次日清晨,赵军开始轮番忙碌轮番歇息,将长平城堡内所有老旧战车与可用物资都搬运了出来,整整五日劳作,一座旷古未见的车城圆阵终于巍巍然矗立在了长平大战场! 06 攻守两用阵形——箕形阵 攻守兼备的阵形,适合缓慢的推进作战,各兵种间能很好地协调,起到不错的进攻和防守作用,对于注重攻击轻防御的鱼鳞等阵形有很好的打击作用。 07 包抄迂回阵形——雁形阵 所谓雁形阵是一种横向展开,左右两翼向前或者向后梯次排列的战斗队形,向前的是"V"字形,是一种用来包抄迂回的阵形。而向后的排列的就是倒"V"字形,则是保护两翼和后方的安全。缺点后方的防御比较薄弱。 结语 研究阵形,是离不开战略战术的。研究阵形,也大有助于战略战术的理解,相辅相成,会是必然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对于爱好研究古代战史的朋友们,在研究兵法的同时,可以相应的对阵形做些研究,以填补学术界在这方面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