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虹+吴禹江+骆静 【摘 要】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健康,与此同时也呈现出思想政治意识淡薄、自制能力弱等不足。这是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的家庭和学校综合影响而成,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阵地应从各方面着力解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高等院校应通过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健康,他们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政治素质也还存在着许多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思想政治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方式从国家统派转向市场,使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地务"实"不务"虚"。他们认为马列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等都很重要,但这些都是虚的;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专业知识是实,他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情有独钟,出现了"高学历热、计算机热、英语热"等现象。当然,这种追求知识的现象并没有错,问题是,由此而导致学生从关心国家、关注社会,逐渐转变到更加注重自我的发展和成才。这种过分注重功利、注重眼前的价值取向,使得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理论课、对思想政治意识的漠视和冷淡。 (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辨别能力较差 随着高校网络体系的建立,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迅速介入到高校教育、教学过程。这大大提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计算机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内容纷繁, 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信息量空间增大,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更加迅速、广泛和多样化。然而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信息的蜂拥而至,国内外的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也有了直接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机会,甚至一些敌对势力也趁机进行渗透和争夺,这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崇尚自我,唯我独尊 改革开放后社会形态的多样化给青年人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对他们的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些青年偏向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个别人甚至偏离了人生的目标,以我为中心;有的青年人对共产主义认识模糊,即使是要求入党也更多地是从个人的发展和追求进步出发;有的青年人过分崇尚物质利益,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作为个人的最终目的;有的青年人处处讲究实用,完全忽视精神上的追求。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四通八达的信息渠道强烈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我国所处转型时期的社会各方面因素使我国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变化发展趋势。面对各种触手可及的思想,大学生辨别能力并不是很强,其中很多腐化的思想深深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乃至行为方式。 (二)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家长忽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向孩子灌输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观点,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进行非正确的利益观教育、对孩子进行非正确的成才观教育、对孩子进行非诚信教育等等使得孩子从小在心理上受到不良影响。此外,家庭风气、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成员受教育的程度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 首先是学校体制问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以行政为主实施",这一指导思想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思想教育体系虽在逐步建立,但总体上不够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亦不配套;其次是教师队伍问题。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人心不稳,后继乏人且不安心本职工作,使得思想教育的自身发展举步维艰,从而降低了对高等教育目的实现的支持程度。第三是教学效用问题。在实践中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在教育的内容上,缺乏连贯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 三、高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德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质的主要渠道。我们应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指导,并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和完善学校各种管理体制。 (二)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 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养大学生;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 (三)"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灵魂 以人为本,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大学生作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教育主体,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四)积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 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是属于学校环境的软件建设部分,具体包括教风、学风、校风、制度、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等,其中树立优良的校风,是创造良好的校风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首先,校风是校园文化的本质表现,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形成的、具有办学特色的、全局性、稳定性的精神力量和行为作风,是学校环境中无形的教育因素,校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要加强制度文化的规范作用。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专业理论教育的必要补充,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五)在学校教育中要培养教师与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内心体验。俗话说:"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情感因素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向学生传递爱的心胸、爱的温馨、爱的信任、爱的尊重和爱的期待。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感化学生,也只有感化学生,才能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开启心扉,消除芥蒂。 【参考文献】 [1]胡凌云,姜宪明,大学生心理健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 [2] (美)安东尼奥·M·勒姆.政治社會学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