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对于增强小学生的法治观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沈石溪笔下动物小说的教学为例,分析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法治观念的实践方法和渠道,并进一步得出教学启示和思考,为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推广法治教育方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法治观念;沈石溪;动物小说;教育教学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德育观念历来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小学生由于身心智力发育尚不成熟,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欠缺,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而加强小学生的法治和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培养小学生法治观念的过程中,除了设置传统的法治知识课程外,教师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各类具体学科的教学中,有意识、有安排地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不足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语文教学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推动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法治精神属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安生立命、生活学习、寻求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内容背后隐含着丰富的法治理念和道德精神,通过教学充分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这些重要的思想理念,对于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 笔者长期担任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更多地放在汉字认知、文意理解、谋篇布局、语法训练和经典篇章背诵上,对于扩展性阅读和发散性引导涉及较少。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管会根据教学内容提供课外阅读的建议,但往往浅尝则止,课外的延伸仅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拥有更多的阅读量和掌握更多的文法表现形式,而忽略人文精神特别是法治观念的塑造和培养,从而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二、以沈石溪笔下动物小说教学为例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法治观念 (一)沈石溪笔下动物小说的特点和教学切入点 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上册中,有一篇由中国作协会员沈石溪所写小说改编的课文,题为《最后一头战象》。在这篇课文中,讲述了一头名为"嘎羧"的兵象,在经历抗日战争后得以最后幸存,在生命终结前,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曾经战斗过的江边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将自己掩埋的故事。和沈石溪所写的其他动物小说类似,这篇课文除了语句精炼、文词优美之外,还从充满灵性的动物的角度,生动刻画了人类也为之追求的友情、荣誉、记忆、尊严等情感元素。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所要表达的关键情感外,还可以通过发散性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潜在法治意义,以使学生获得超越课文内容本身的思想和感悟。 (二)透过沈石溪笔下动物小说教学开展法治教育 以《最后一头战象》为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透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其中潜在的法治理念。首先,在讲述兵象嘎羧经历残酷的战争之后得以幸存,被当地村民运回村寨精心照料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发问:"从村民照料幸存兵象的过程中,大家认识到了什么?"学生在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兵象的英勇和村民的善良的同时,也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到另外一个层面的思考,即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如何更好地和谐相处。此时,教师再结合《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向学生传授保护野生动物的法治理念,便能在第一时间内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其次,在讲到兵象在大限之日,独自来到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坑掩埋自己的情节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图文演示,展现出"百象冢"旁兵象刨坑的场景,在引导学生领悟兵象珍视友情的悲壮情怀时,进一步进行发散性解读。再次,在课文教学的最后,教师还可以有针对地发问:"从兵象赢得村民尊重的过程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此时,学生的思维被完全打开,除了认识到兵象是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为正义而战赢得荣誉外,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还能从中发现背后的法治意义,即任何荣誉的取得,都是要通过正义、合法的渠道,才能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尊重,如果兵象是站在非正义、有悖法理的一方,那么再大成就的取得也终将为人所唾弃。由此,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所要传达的基本思想和情感,也充分接受了一次法治洗礼,加深了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三)通过课外拓展阅读深化小学生法治教育的效果 除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最后一头战象》外,沈石溪笔下的不少动物小说背后也隐隐透着法治理念的元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布置课外拓展阅读作业的方式,进一步地将学生引入探寻故事背后法治理念的具体过程中。如,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沈石溪的另一部代表作《狼王梦》,在帮助学生理解"母狼紫岚为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耗尽精力并最终献出自己生命"的基本故事脉络的同时,有针对地设置问题:"相比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人类应该树立怎样的竞争理念?"从而引导学生意识到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建设合理有序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又如,教师还可安排学生自行选择阅读沈石溪的其他作品,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法治感悟,写成一篇观后感或读书体会,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深化法治教育的效果。 三、启示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内容多、应有题材广、表现形式丰富,以沈石溪笔下动物小说教学为例,只为更直观地说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法治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其他篇章中,仍可以找出不少与法治理念相关的契合点。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就有题有《只有一个地球》的课文,其背后就生动体现着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走好生态环保法治之路"相对应的理念;又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有毛泽东所著的《为人民服务》一文,当中所蕴含的思想其实是与当前所提倡的法治精神不谋而合,即推进依法治国最终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融入法治教育,探索学生法治观念培育新渠道,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唯有深入結合教学实践,准确把握学科教学与法治教育的契合点,通过精心编排、有效挖掘,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和渠道,才能真正优化法治教育的成效,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舒姝.动物小说的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1-10-24(7). [2] 陈庭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贵州教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