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信息理解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问题情境;信息能力 1.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社会的需求,计算机广阔前景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乃至家庭深深吸引着学生,促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这种社会效应引发的学习兴趣转为直接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创设一些和新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是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方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这样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为了让学生对教学"画图"工具中"复制"与"粘贴"产生兴趣,在课的开始,可以作如下的精心设计:教师通过全屏广播出示一幅画好的小老鼠,然后提问:"哪位同学可以用已学过的知识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小老鼠?"然后指名学生进行绘画演示,之后,教师再用"复制"与"粘贴"的方法快速的画出两个相同的小老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分析、比较一下学生和老师哪一位画的更快,哪一位画的更好,使学生认识到教师使用"复制"与"粘贴"的方法来画两个相同的小老鼠比学生使用原有知识来画要快得多、好得多。通过上述方法,不仅引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激起了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教育效益。 2.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些质疑性的学习情境,以促使学生发现规律,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力。 例如,在讲"计算机维护常识"主题中所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如何解决电脑的漏电现象。问题一提出,有很多学生自然而然就把他们的物理知识用上了,首先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并把解决的方法或经验、体会都说出来。经过大家的讨论,解决的方法有两种:(1)是要接地;(2)是要安装漏电保护设备。这个时候,我就让学生分组进一步的探讨,如何接地?接地的方法有哪些?通过小组的发言,大家都知道,在进行接地时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分两种情况:(1)如果电脑放置的地方是一层楼或是平房,可以把一根钢筋埋入比较深的地下,并用一跟铁线把它和电脑的外壳连接;(2)如果住在高楼,可用一根铁线把它和电脑的外壳连接并接在窗口,如果不行,可以安装漏电保护设备。在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学习中,学生会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又再发现新的问题,他们又会再去思考如何解决,这是一个不断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的知识是多方面的。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就能在不断的学习、探究中掌握主题的内容,能比较好的把握主题的精髓,也能在这个主题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到一些扩展的知识。对于老师来讲,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静电"问题,要知道什么是"静电",如何才能尽可能的避免"静电"现象等等可能要用到的知识。 3.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一课中,要理解、掌握动画、视频的特点,必须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技术特点、表达特点,总结两种媒体对表现主题、表达思想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如在讲授动画的技术特点时,演示模拟动画:《圆锥曲线的定义》。先设计第一个问题:(1)此动画对你学习此知识点有什么作用?引发学生思考并回答:此动画很形象、直观,使我很容易理解圆锥曲线的定义这个知识点,并且印象深刻。教师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2)动画与真实的现象有什么关系?它是通过什么方法产生的?又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动画与真实现象的表现过程很相似,不过动画是用电脑画出来模拟真实现象的。在完成第二个问题后,教师又提出第三个问题:(3)动画在技术上有哪些特点?这时回答了前面两个问题,动画的技术特点也就已经得出来了。动画的特点是对真实的物体进行模型化、抽象化、线条化后,生成再造动画,主要用来动态模拟,展示虚拟现实等。 如果在提问时,教师直接提问:动画有哪些技术上的特点?相信没有几个学生能回答上来,而把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从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再因势利导,就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新知识,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再如讲授动画的表达特点时,先演示动画:《玩游戏》。教师先设计第一个问题:(1)此动画作品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学生观看动画后都可得出答案:此动画表达了"为了虚拟世界而忘了现实世界"的主题;紧接着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2)此动画是通过哪些画面的变化去表达主题的?引发学生思考回答:窗外的太阳与月亮的不断交替出现,游戏重复出现及人物很专注的表情,都可反映主题。在完成第二个问题后,教师又提出第三个问题:(3)刚才的同学分析得很好,那动画的表达主题的方式与现实生活有什么区别呢?学生会立即回答:动画比较幽默、夸张,很直观、很形象、很深刻,从而很自然的得出动画的表达特点。 很明显,教师设计的这三个问题,本身都包含着学生思考的任务,三个问题之间,又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前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个问题的提出作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必然性延伸和深化。但是,三个问题又各有自己的侧重点,第一个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得出动画的主题;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思考分析动画是通过哪些画面的变化去表达主题的?第三个问题是让学生分析、归纳动画表达主题的方式与现实生活的区别,从而得出动画的表达特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信息素养的提高,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学习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能力。 同样,在讲授视频的特点时,先设计一个问题:(1)《刘翔获得跨栏奥运冠军》的视频报道,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学生会回答:看了很兴奋、很激动,觉得是一位中国人而自豪;教师再问:(2)为什么会给你们带来这么强烈的爱国情感呢?与动画、图片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视频是真实的,它记录了刘翔的整个比赛过程,这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感染力非常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是动画或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从而得出视频的真实性及感染力强的表达特点。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还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锐意进取,就一定会摸索出一套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较好的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他们能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这一支持终身学习的重要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敖洁.《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索》,广西电大学报,2002年第四期. [2]潘世墨.《在课堂讲授中引入问题教学的探讨》,上海高教研究,1998(2). [3]吴圣潘:《浅论问题教学模式的设计》,教育教学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