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初恋也放荡二中考机遇华山高中性启蒙因裙底偷窥


  第二章 中考机遇华山高中
  性启蒙因裙底偷窥
  内容概要:1986年中考,我没有考上中专类学校跳离农门,却误打误撞,机遇考入华山高中。
  初入华山高中军训七天,我的第一感知就是城乡差距导致的等级屈辱,不由得自惭形秽。
  正式开学的第一天,课间操时,我初遭下马威。第三节课,我无意中偷窥了同桌、城市女生何春蕾的裙底隐秘,开启了我的青春性启蒙,生平第一次对女生产生别样情愫。
  国庆节,"庆国庆、青春励志行"演讲比赛,何春蕾登台朗诵我写的演讲稿《让青春为国尽情燃烧》,斩获二等奖,而和我重姓重名的高二一班秦鹏《为新中国腾飞而读书》获得第一名,独占鳌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后来成为凯远集团总经理、我职业生涯贵人的校友师哥秦鹏。
  写作给我带来前有未有的尊严和荣耀,我逐步沉迷其中,却不想几乎命丧其中。
  正是:世事纷纭一局棋,输赢未定两争持。
  鱼跳龙门蛹化蝶,祸福倚伏怎预知?
  一、中考机遇进华山高中
  1986年8月31日上午,碧空如洗,秋高气爽,是一个极其少有的晴朗好天气,我和魏德刚各自骑着自行车,你追我赶加速比赛,结伴去华山高中报到。
  我们八点钟从家—秦驼村出发,向南行驶走过5公里乡间土路,就到了直达县城的东西马路上,再骑车五公里左右,就可以到达天水县城西郊的环城公路。
  九点钟左右,旭日阳光下,天水县城区域内那座唯一的大山—华山巍然矗立,直冲云霄,占据着整个县域的制高点,仿佛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我们即将报到的华山高中,就在华山东南山麓的脚下,因为依据"华山"建设而得名。
  此"华山"却非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著名的"西岳"华山,而是中国北方某地平原地带的一座小山。由于地处平原地带,这座海拔仅有168米的丘陵才得以称之为"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传说,华山是一位女仙出家前的娘家,她修炼成仙后,慈悲为怀,每遇到某些年份有洪水、地震等灾难,她必定显灵庇护和保佑华山周围几十公里内的村庄、田地等毫无损害,因此,当地人为她在华山山巅修建了华山娘娘庙。
  每年的阴历三月三日,是华山娘娘的生日。每到这一天,天水县及附近县市的善男信女、进香祈愿者齐聚华山,络绎不绝,渐渐形成了著名的华山庙会。
  我们自小先入为主,习惯了当地"华山"的取名,毫不觉得我们天水县域内的华山取名有傍名山的嫌疑,反而觉得陕西境内的华山才是后来者居上,抢了我们天水县华山的风头。
  小学、初中就读阶段,我和同学们因为学校发放新华书店优惠券、电影院放映《少林寺》等事由,不止一次结伴去县城。
  我们每次去县城,爬华山是必定的流程。正如"不到长城非好汉"、"到北京去看天安门",如果我们农村乡镇的人去一趟天水县城,而没有爬华山,回家都不好意思说我们去过天水县城。
  而现在,我和魏德刚即将在华山东南山麓下的华山高中度过三年青春时光,是何等的幸运和荣耀啊!
  "华山高中,我们来了,让我们热烈拥抱吧!"
  "我们和华山高中朝夕相处三年,永不分离啊!"
  "我们要考上大学,让华山高中引以为豪!"
  我和魏德刚狂呼乱叫,加快骑车速度,计划力争上午以前完成报到手续。
  由于报考华山高中,三天录取考试的考场就设在华山高中各教室,我和魏德刚早已是轻车熟路了,不用再问询路人。
  当时从乡村通往县城的柏油马路,仅有3米左右的宽度,却觉得是极其少见的宽阔、通畅。
  偶尔,驶过一辆吉普车、桑塔纳诸类的汽车,我和魏德刚发飙似得竞争超车,口里狂吼乱叫,有时不安分地来个双手大撒把,或者临时起意踹一脚对方的后座,比赛各自的车技,毫不在意对方是否会摔倒、受伤,或者自行车是否会摔坏。
  待汽车绝尘远去,我们两人累得气喘吁吁,就把自行车放倒在马路旁,直接躺倒在乱草上,伸展四肢略作休憩。我还多次装作无意,抽出左手试探一下自己的左口袋是否摔跤撕裂开。
  我的左口袋里装着我这次报到的全部费用50元,主要是2张拾元面值的人民币,其余的均为五元、贰元、一元不等的零票。这是父亲在开学前去乡驻地粮所卖了200斤小麦换得。当年小麦时价0。25元/斤,所得50元,其中35元是学杂费,另外15元是两个星期的生活费,包括未知事项的准备费用。
  1986年,我们秦驼村里去县城酒厂当临时工的年轻人每月工资为25-30元,我携带着50元相当于临时工的近两个月工资,在很多捉襟见肘的拮据家庭中无异于一笔巨款。
  前面,魏宏明叔叔开着他家那辆农村家庭很少有的机动三轮车,开开停停,不紧不慢地等着我们。
  在魏宏明叔叔的机动三轮车上,放着我和魏德刚两人上学必备的学习用品、被褥等,特别是上面横放着一张他特意雇请木匠最新打造的双人大床。
  毕竟机动车比我们的脚踏自行车快,魏宏明叔叔不时将机动三轮车停在路边,吸一会烟,从来不恼怒训斥或者催促我们。
  现在回忆起来,那时魏宏明叔叔将机动三轮车停在路边、回首看我和魏德刚两人的眼神和神态,再联想起我看到儿子凯歌和他的同学们和睦相处、友爱打闹的场景,我深刻体验到了魏宏明叔叔当时作为父亲的宽慰和快乐。
  作为父母,看到自己的儿女和身边人和睦相处,而不受排挤,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快乐无法言表。魏德刚和我一样,都是当年村里考上高中的唯一学生,魏宏明叔叔同时也为儿子的学业进步引以为豪吧?
  魏德刚骑着的"凤凰"牌自行车,是魏宏明叔叔为了祝贺他考入华山高中特别托关系最新购买的,车架、大梁等处包裹着的白色气泡塑料布还没有拆除,继续起着保护作用,车座和车把上缠绕有黑毛线织就的线套。魏德刚说线套是他姐的杰作,他骑着这样装扮的自行车显得有些女人的娇气,本想拆除不用,却又怕拂逆了大姐的一片好心,只能暂且留着。
  我骑着的自行车的则是一辆破旧斑驳的载重型大"金鹿"牌自行车,根本无法和魏德刚的"凤凰"牌自行车对比轻捷、美观。这还是我三舅两年前从部队坦克兵退伍、凭安置发放的自行车票花费150元通过城关供销社购买的。
  大"金鹿"的主要特点:前轮采用杠杆触闸,刹车力极强,如果飞速行驶过程中突然刹车,极有可能车翻人摔。后轮采用倒轮闸,向后轻倒即可刹车。另一主要特点是"三大一吊":大飞轮、大牙盘、大扣链子、吊簧鞍座。它虽比不上魏德刚的"凤凰"自行车轻捷、美观、锃亮,却坚固耐用。
  三舅骑着这辆载重型的大金鹿"金鹿"自行车赶集做买卖已经有两年,听说我上高中没有代步工具,就主动折价80元卖给我们家,其中还有情义让价在里面。
  我的那辆大"金鹿"自行车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地方,就是它随车佩的银色铝制钥匙,它和注册商标中的"金鹿"一样,是仰头飞奔的金鹿形状。我从来没有遇见过第二辆"金鹿"自行车有这种钥匙,格外自豪。
  就在开学前,父亲亲自给大"金鹿"自行车的链条、辐梁、车架等加油擦拭。它将成为我就读三年华山高中往返的专用座骑。
  对于那个年代来说,自行车算得上是中高级代步工具,公安局对自行车实行挂牌监管,去县城或者每逢乡镇大集,公路上经常有执法人员拦路检查,俗称"查车子"。对没有挂牌的自行车,不仅要补办挂牌手续,还有缴纳一定数额的罚款。
  我的大"金鹿"自行车前后挡泥板上有用铝条穿过加固的审验红漆铝皮,并且根据车辆悬挂的铝牌编号,在车把和大架的中轴部分有砸有对应相符数字的钢印。我书包里放着自行车证件,就相当于时下轿车、客车、货车等"行驶证",挂牌手续齐全,不怕县城的公安警察"查车子"。
  我们经过西郊环城公路,进入天水县城,首先迎面扑鼻而来的是白酒厂、啤酒厂、染织厂的混合气味。
  那时,整个天水县城依据华山的西、北、东三面环山而建,只有东面是叠落错致的山村。
  进入县城的东西中央主道,北侧的县中医院、县新华书店、华山商场、县电影院、百货大楼、车站等依序而建,南侧的县人民医院、县委县府、部队营房、烈士陵园通山街、天水师范学校、县技校等,以及从县技校南拐左侧的县水泥厂、县皮鞋厂、华山高中、县食品厂等均是依山而建。
  从外观看,这些路边建筑并无二致,大都是外墙颜色斑驳脱落的2-3层旧楼房。其中唯一可以区别的是,县委县府门口有持枪站岗的警察,昭示着这里是江平县最高的权力和执政机构,驻地部队门口有持枪警戒的全部武装军人,尤其让我这类农村出来的学生感到威严。
  天水师范学校是我们去华山高中的必经之处,它的校牌是白底黑字,字体隽永潇洒。
  我和魏德刚特意在校门口略作停留和休息,内心说不出的隐痛和遗憾。
  "真后悔三年初中没有努力学习,考上这所中专学校啊!"我有些沮丧地发牢骚。
  "叹什么气啊?我们没有考上这所破学校,我们三年后考上大学,不比中专强啊!"魏德刚心有不甘,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预选上中专,却不想临场发挥失常,只能选考高中。
  "秦鹏,我们两个在华山高中一定要互相监督学习,考上大学,哪怕高中中专也行啊。你是没有见夏英才趾高气扬的样子?他复课三年才考上师范,家里放鞭炮庆贺,大摆宴席,村里好像盛不下他了啊。小人得志便猖狂啊!"
  "恩,我们要互相监督学习,考上大学,一雪前耻。"我也后悔万分,错失了一次跳离农门、改变命运的扬名立万机遇。
  1986年能出人意料考上华山高中,无形中给我增强了信心。我们秦家是在本村-秦驼村是大家族,占据本村1/4人口,却没有一个在外的显贵可以光宗耀祖,我决心在华山高中三年努力学习,开辟一个先例。
  "对,我们在华山高中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名牌大学,让瞧不起我们的人刮目相看!"
  我们相视一笑,不知是为我们的豪言壮志,还是因为我们自吹自擂的放任。
  在我所处的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国特别是北方的城乡差距极其严重,我们农村户籍的学生中考时报考中专类学校,就有了人生中第一次鲤鱼跳龙门、办理农转非(农业户籍转为非农业户籍)的改变命运机遇。
  我们农村户籍的初中学生,只要中考时能考上工商财、农林水、医卫师等主要三大领域的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即可凭录取通知书即可直接办理"农转非"手续,摇身一变成为非农业户口或称城市户口,不用再交农村户口必须缴纳的皇粮国税等,特别是不用再经历种地的劳作苦累。
  考上中专类学校即等同于进入了就业分配的保险箱,中专生毕业后,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吃上皇粮,从而一劳永逸,完全可以媲美时下的全国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和政府机关事业编类招考等。
  那时,天水县的重点高中为天水县第一高级中学(简称:天水一中或一中)。早在1986年前,它就已经是省重点中学,大学升学率在全省排名前列,也曾出过全省的文科、理科高考状元。
  如果单纯从分数、而非我们农村学生考入中专跳离农门的初始夙愿来看,天水一中、中专类学校的历年中考预选成绩不相上下,应该同列为第一等学校的。但是,考上天水一中却还要经历苦读三年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落榜风险,我们农村各乡镇初中的学校和和家长总是习惯地把中专类学校排在天水一中的前面。
  每年毕业季,校方都在大门口张榜公布那些被中专学校、天水一中等学校录取的学生名单。那些师哥师姐的学习事迹,特别是那些考上师范、邮电之类中专学校的农村学生,经过校方、各任课老师的宣讲,我们大都对他们当年挑灯夜战、奋斗不息的学习事迹耳熟能详,张口即来,甚至可以熟稔地随机报出某个师哥、师姐的籍贯村庄,他们简直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和传奇人物。
  那时,我们农村学生考上中专类学校的荣耀和待遇,即使时下高考院校中的211、985之类国家重点大学也无法超越。2000年中国实行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国家不再包分配以来,时下的博士文凭也不如当年的中专文凭有"化腐朽为神奇"、直接改变命运的即时实用效果。
  2012年,天水县计划申请撤县划市,公示材料中很多部门一把手的第一学历都是天水师范学校毕业的中专生,由此可见一斑当时的荣耀。
  没有考上天水师范学校,成为我一生中无法比拟的隐痛和遗憾。特别是1987年和柳海燕相识后,得知她就读的学校就是天水师范学校,并且和是我同一年的考生,我更是自惭形秽,悔恨难解。
  如果初中三年,我努力学习,考上天水师范学校,我和柳海燕之间没有了农业户口、城市非农业户口的悬殊差距,也许我们的人生会是另一种结局吧?
  因为城乡身份的差距,我整个青春时期自惭形秽,甚至卑贱得低到最深的尘埃中无法仰头。
  我非常痛悔自己任性贪玩,虚度了小学五年、初中三年的八年宝贵时光,才导致了我自己前半生无法化解的耻辱处境。
  我们秦驼村的小学、初中是方圆数个村庄的集中整合学校。1978年9月,我们这一批"70"后农村学生,没有经历过幼儿园或者学前班之类的教育(在农村叫做育红班,是培育红色接班人的意思),满8岁入直升小学,学习语文aoeiuv等二十六个字母,以及数学数字123567890、简单计算等。
  对于我任性贪玩的我来说,每天上学校只不过换了一个玩耍的场所而已,并且人群更加扩大、游戏类别更多。原先我们只和本街道的同龄人玩,各自街道还拉帮结派。上了学校,我们都成了同学,自然就没有隔阂和疏远,可以无拘无束地和其它街道、村庄的同龄人玩耍,
  小学课间操时,我们可以在一起打四角、抽陀螺、跳房、荡秋千、撞拐、滚铁环、跳绳、弹圆珠、甩蛤蟆叫、垛哇捂、打尜(所谓的"尜"读音ga,是10~15厘米长的木棍,两端削尖。又称打垫棍)等玩各种游戏,往往玩的不亦乐乎,直到上课铃声响了仍不愿进教室。
  校园内,唯一的体育器械是乒乓球台,中间用砖砌作为网子。一下课,就被热爱打乒乓球的同学们围上站台,按照一局定输赢的原则轮流上。操场上,有两架篮球架,除了体育课,老师不让去办公室我们拿球,怕我们打烂篮球。
  那时,还没有电脑,电视也只是极少富裕家庭才能购买得起的奢饰品,他们晚上早早关门,非亲近人不让入内。我们很多同阶层男生只能因陋就简自娱自乐,自己制作比如火柴枪、弹弓等玩具。这些属于危险玩具,偷着带入学校是要没收的,我们只能放学后在家,走街串巷或去村外的树林里玩。
  晚上,只要没有晚自习,我们就呼朋唤友玩捉迷藏、打土仗的游戏。比我们大龄的男生也会参与到我们当中,他们心眼多,但在游戏中却也不敢偷奸耍滑,如果有一次违规失信,我们年少的就一起约定都不和他玩,他受到排挤和孤立,漫漫长夜无处排解,有些得不偿失,因此他们很自然很主动地遵守游戏规则。
  1983年7月,经过小升初考试,我们班四十五个学生,三十八个同学早早辍学务农,只有七个同学继续就读初中,其中五男两女,一男一女考入乡驻地的重点中心初中,我和其他五人留在本村的初中学校。
  进入初中,我依然故我,和不爱学习的男生打闹嬉笑,任性贪玩,从来不务正业(学习)。
  中午空间时间,我们结伴去校外的树林里爬树摸鸟,或者去河里集体游泳,或者效仿《少林寺》、《射雕英雄传》等武侠电影中的场面,每人一根木棒或木刀演示招式,极少有同学考虑学业的进步和排名。
  临到考试前,我和小伙伴们很多次费尽心思去任课老师办公室偷试卷应付过关,或者去教研室墙外的垃圾堆里寻找油印作废的试卷,从中寻得关键词,从而在课本中找出有关章节,集中全力破解或死记硬背,蒙混过关。
  1986年4月,按照中考预选规则,我们这一届的学生首先要进行第一志愿:中专、天水一中的预选,预选失利的,再进行各普通高中、技工学校、职业中专的入学考试。
  天水一中和中专类学校属于并列志愿,只能二选一,学校都想争夺优秀的生源,明争暗夺第一的排名。
  1986年4月12日、13日、14日,中专类学校、天水一中预选。
  考场上,我毫无斗志,有种敷衍应付的厌烦情绪,特别是英语考试,我只觉得头脑中一片空白和混沌,除此之外,什么印象都没有留下。
  中专预选,我毫无悬念落榜,直接淘汰没戏。接下来报考,只能选报普通高中、技校、职业中专。
  那时中考报考技校和职业中专是最末流的选择。这两所学校主要县政府为了避免年轻学生无学可上、流失社会恣意闹事,导致社会秩序不安定,打着学习专业技能的幌子招收初中生定向培养。他们大都没有考大学压力,在校所谓的学习技能只是作为待业的过渡期,纯属为了混文凭,因此打架滋事、早恋成风等。该类学校的名声日益败坏,进了技工学校、职业中专学校等于进了大染缸,一般家长都避之唯恐不及。
  对比之下,较高一等的是各区域集中合并后的高中学校,如华山、耀北、邹桥、韩崔、南北庙等五所高中,它们有一定的大学升学率,但师资、配置等欠缺,均和天水一中直接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五所高中中,南北庙是仅次于天水一中的好高中,但是距离家乡、县城等太远,在偏僻的南部山区里。我毫无犹豫,我直接选报了离家最近的华山中学。如果考不上,我决计回家务农。
  7月12日、13日、14日,在华山高中的连续三天考试现场,我却犹如神助,在数理化等考场下笔如有神,顺利完成多门科目的答题。
  我中考机遇考上华山高中,是命运给予我的一次改过自新、皈依正途的机会吧!
  10点左右,我和魏德刚把自行车停下,并列站在了华山高中的校门口。
  由于自己即将三年就读华山高中,我第一次仔细审视它的校门布置。暂不考虑华山高中的教学硬件设施、师资配备力量等,最细微处即能反映它的三等学校身份:门口甚至没有和天水师范学校一样郑重悬挂的校牌,只是在校门两侧的白墙上简单的用黑体美术字喷涂校名:华山高级中学。从校门气势上就无法和天水第一高中、天水师范学校不可同日而语,似乎羞于见人。
  校园内,正中的教职员工办公室是相对较好的前住厦样式,而分布两侧的教室则是和农村较好家庭所建住宅类似的一层红砖房。校内地面没有硬化,铺设的是大小不一的粗石子,毫不平整。
  校园内,报名的学生到处都有,熙熙攘攘的。"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来自全县各乡镇的学生口音各异。我置身其中,就像进入我们农村的大集市,喧闹没有主题。
  那时我没有看到一辆公车、私家车送学生报到,现在想起觉得那时如果有一辆吉普车或桑塔纳轿车开进校园,将不亚于时下的劳斯莱斯、法来利跑车等拉风和招摇。
  校园门口,宣传栏内张贴着用毛笔书写的各班次人员分配表,我和魏德明分别到高一一班、高一四班报名。
  "我们先各自报名,住宿最后再看学校分配吧。"魏德刚对我说,回头嘱咐他父亲去校门口等,
  "爹,你在学校门口等我们,报完名后,我们再看宿舍怎么安排。"
  我和魏德刚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爹",是当地农村的既定习俗称呼,只有那些城市人或者农村进城务工的人,他们的儿女才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爸爸"。我们村里有个年轻人赶时髦,让自己的女儿称呼自己为"爸爸",几成笑柄。"一个庄稼汉,学城市人家让孩子喊爸爸,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价分量!"村里老人对自我和他人农村身份的鄙弃和轻视流于言表。
  从一个简单的称呼,就可以看出当时城乡差距的一个简单缩影。作为农村人,连带自己的儿女也自然传承低人一等。正如小学某篇课文中,"俺"的称呼有贱民的身份歧视。看来命运改变,只有靠我自己三年后的高考结果了。
  我去了高一一班教室。课桌前,一个年轻男老师正在忙碌,他一边询问新生亲自手写登记报名信息,一边指挥旁边的两个男生帮助收取每人35元的学杂费。他手忙脚乱,额头上浸出了微汗。这就是我和化学老师、班主任马斌的第一次见面情景。他是上届毕业的大学生,第一次当班主任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忙乱无序。
  我趁同学们不注意,将手伸入裤子左口袋,使劲挣断了母亲用针线缝住的线条,从中掏出了所带的全部钱钞。
  两个男生负责收钱,现场点清、复核,非常认真仔细,最后均用皮筋条捆扎,放回到抽屉内的一个塑料袋内。那时市面上还少见假钞,学校收取学费自然也未配备验钞机。
  "报名、交款完成的同学,如果需要住宿,就先到教室外集合排队。"马斌老师吩咐我们围绕讲桌前的新生们,然后指着其中一个负责收钱的男生,
  "张刚毅,你先出去整队。够了五、六个人,你就带领他们去宿舍放好床和行李。"
  我们相继出来教室,在外面排队站列。魏德刚报名完毕,也过来了
  "我问过我们班主任,高一不同班的男生可以在同一个宿舍。"他说,"你愿意去四班宿舍还是一班宿舍?"
  "要不,去一班宿舍吧,我们现在准备排队过去。"我连忙说,担心魏德刚变卦。
  初到人地两生的华山高中,我自己的个性又内向不善交流,如果我们不能同在一个宿舍,我没有自带床,真的不知如何解决或者向其他陌生同学求助。
  "都行啊,我们男生怎样都可以啊。"魏德刚赞同。我莫名的担心才得以着落。
  这时,那个叫做张刚毅的男生过来整队,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拱’着自己的‘洋车子’,带好自己的行李、被褥,我们一起去宿舍"。他的地方音很重,不知是天水县哪个乡镇的同学。
  "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我知道他口中的"洋车子"是指自行车,因为最先从国外传过来,国外为洋,即使现在自行车早已实现国产为正宗国货,我们农村当地人仍习惯地称自行车、火柴、煤油为:洋车子、洋火、洋油等,旧习陋规难改。
  我口头上也是习惯地称呼自行车为洋车子,难以改口。不过,张刚毅叫我们把自行车‘拱’到宿舍,我的心里非常恼怒,猪才"拱"东西啊,怎么可以羞辱人啊?
  不过,新生中没有一个人提出口头抗议,我也强压着怒气,顺从着跟着他走。
  有几个善于交际的同学,过去和张刚毅搭讪、套近乎。从他们的谈话中,我方才得知,张刚毅也是我们的同班新生,只不过因为提前一天过来报到,被班主任马斌抓了壮丁,帮忙协助新生报到事项。
  张刚毅前头带路,他没有带我们去校园北区的宿舍方向,却带我们一行六个人出了校门。
  魏德刚坐在他父亲的机动三轮车上,紧跟着我们,车突突喷烟气,他们一直不超越我们。
  我们出了校门,向东下坡一千米左右,经过邮政局对过的马路,再步行一里多地,来到了附近一个村庄(后来我们才知此村名为华山村),停在了一个平整方圆的水泥地上。
  面前,是一排低矮的房屋,墙上用白石灰粉标注着1、2、3、4、5的数学序号。
  "同学们,我们高一一班的宿舍是1号,"张刚毅指着1号房屋说:
  "里面打扫得还不是非常彻底,我们晚上需要继续清扫一遍。学校规定‘洋车子’一律‘拱’回到学校内的车棚内,不能放在宿舍内占用空间。我们回到高一一班教室后,可以随意找座位。下午全部新生报名结束后,我们统一安排排位。"
  我们赶忙进入宿舍,试图抢占最佳安床点。即将入住的1号宿舍,东西成大通廊格局,房顶部留有老式的栅栏通风和采光窗户,整个屋内阴暗、潮湿。同时,空气中散发着牛粪、马尿等牲畜排泄物日积月累后难以清理殆尽的残留骚腥味道,经久不散。
  "这是学生宿舍吗?分明是牛棚、马厩啊!"有家长质疑。"学校怎么让学生住这种地方,而且还是校外?安全不安全啊?"
  这排房屋确实是牛棚、马厩改建无疑。作为农家子弟,我最为清楚不过了。门前的水泥地面,是每年小麦、玉米收割季节作为庄稼脱粒的碾场。
  有同学找到照明的拉线开关,立即拉上,过梁上悬挂的白炽灯泡立即亮了,大概在25瓦左右,照明效果有限。
  "各位大伯大叔、同学们,既来之,则安之吧!我们高一男生全部住牛棚,都迁就一些吧!"张刚毅站在屋中间,试图安抚急躁的家长和新生们:
  "今年我们华山高中第一次扩招和新建宿舍,原先的宿舍资源严重不足。学校对宿舍进行了重新调剂:那些县城内及附近村庄的学生,一律跑校,不允许住校。为了安全,女生全部住在校内宿舍。原来在校生直升高二、三的可以继续住在校内宿舍。我们新入学的高一男生,全部住在华山村由原先牛棚、马厩改造而成的大宿舍内。这样宿舍还有些紧张,我们就只能将就这样了,别无选择。"
  他侃侃而谈,仿佛成了校方的发言人:
  "其实,住牛棚宿舍也不错啊,我们是来学习,不是来享福气的啊。我们刚刚结束的语文考题中就有考孟子的至理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任何伟人成功前,都会经历一番磨难的。我们现在住牛棚宿舍,也许预兆着我们这一级学生中将来能出杰出人物呢。即使不是杰出人物,我们将来考上大学,这段华山高中住牛棚宿舍的经历也是一种骄傲、炫耀的资本啊。文革时代,很多伟人住过牛棚,我们现在也是,将来也一定会有不凡的业绩啊。"
  张刚毅谈笑间,把一件不愉快的事项化解。很多家长都投向了赞许的目光。
  在这种场合,如果换做是我发言,简直一句话都不能成句。张刚毅却能用接近普通话的地方方言,应对自如。我无法描绘对张刚毅的第一感觉。
  张刚毅其貌不扬,小眼睛眯缝着,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想不到他的口才如此之好,不知是自吹自擂,还是有真才实干?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先安顿下来。魏德明叔叔帮助我们选空安置好床铺,现场教导我和魏德刚如何铺设被褥、安置行李。
  我自动选了靠墙、不是很方便下床的方位,把全新的被褥、枕头一一放好。
  从小到大,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到离家二十多里外的学校住宿读书,母亲不想我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受到势利同学的奚落和歧视。开学前,母亲不顾父亲的吝啬和反对,全部给我从镇集市上置办的新品。
  不过,住宿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各个乡镇,从他们铺设的床单花纹、色调就可以看出,一般都是手工缝制的。我们初次见面,都没有攀比。
  返回学校的路上,因为我没有提前将书包等放在教室,所以就需要重新背回去。张刚毅主动从我手里接过了自行车。
  "我帮你‘拱’车吧,你整理下书包,有书要掉出来。"他说。
  我心里突然释然。张刚毅也将自己推车说成‘拱’车,应该是地方方言,而不是我多想的有意作弄人或者侮辱人。我连忙将车让给我,回身整理书包。
  "我叫张刚毅,弓长张,名字中有刚强毅力的意思,家是黄坝子乡的。"他先自我介绍,问我:
  "你怎么称呼啊?"
  "我是韩秦公社的-现在叫韩秦乡,我叫秦鹏,秦是—秦始皇的秦,鹏是大鹏展翅的鹏。"我绕口令般地报完家门。
  我讲自己的姓氏的时候实在不愿意和秦桧拉上关系,但对于"秦"这个姓氏,我一时忘记了历史上出过什么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
  秦始皇虽然是暴君,干出过焚书坑儒、修建万里长城逼死数万民众等残忍事件,但他是中国五千年第一位国家始皇帝,历史功过无人能评断。我的姓氏和他有关联,不至于耻辱,也不管"秦始皇"并非姓"秦"
  1983年,中国各地的人民公社体制废除,建立乡政府,我们所在的韩秦公社早已改称:韩秦乡,我总是改不过口来,总是习惯地称为:韩秦公社。
  张刚毅不以为意,边走边和我闲谈学校的情况。他的家所在的黄坝子乡,位于天水县最西北角,盐碱地很多,被视为天水县的"西伯利亚",带有偏僻、蛮夷的歧视意味。他们上几代从某个地方迁移而来,地方口音和天水县大多乡镇有着非常的不同。
  青春时期的友情形成就是这样简单。我和张刚毅一见投缘。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已经俨然是多年交往的好朋友,一同和魏德刚去食堂买票、打饭,一起混合着吃菜。
  在整个华山中学三年,我和张刚毅是无话不谈的知己朋友之一。高考时。他考上北京的某所本科院校,是我们86级校友中唯一的重点院校本科学生。
  我和张刚毅二十多间一直保持着联系,"把你的快乐和朋友分享,你的快乐就变成两份,把你的苦恼告诉朋友,你的苦恼就会减为一半。"
  真正的好朋友真的可以友谊永存,弥久不变。
  下午,报名基本完毕。班主任马斌老师组织我们高一一班新生在教室外排队,按身高、男女搭配等进行了座位排定。
  我的座位在中间第二排,同桌是一位叫做何春蕾的漂亮城市女生,她在我的左手边。
  课桌右上角,刻有上届年级学生的留言:成功就在脚下。这也许预示着我的华山高中学习和生活有美好开始吧?我欣喜,浮想联翩。
  班主任马斌老师随即召开了第一次班会,他说:
  "大家都是新生,互相都不熟悉,班干部人选就不投票民主选择了,我独裁一回,直接任命吧。如果过一段时间后不能胜任,我们再投票选举或者竞选。"他手中拿着一份早已拟好的班干部人选名单,
  "班长由张刚毅担任,生活委员有贾斌宏担任,文艺委员由何春蕾担任,体育文艺由鄢展新担任,语文课代表由秦鹏担任……。"他拿着名单宣读,直接指定了班干部人选。
  秦鹏担任语文课代表?!我幸运当选语文课代表,是依据高中入学语文考试的分数选定的吗?我无从得知,怀疑自己的听觉出了问题。
  不过,能从五十多个人中崭露头角,担任语文课代表,我还是有种难言的隐隐自豪,首先证明我不是本班一无是处的劣等新生。
  对于张刚毅当选班长,我最初有种横空出世的惊奇感觉。因为他的入学考试成绩排名,还是因为他提前来当了一天的壮工?我当时还没有发现张刚毅深藏不露的天赋才能。
  对于生活,马斌老师做了详细安排。按照校规,我们来自较远乡镇村的学生必须住校的,两周允许回家一趟,周六下午提前一节课放学、周日下午赶回来上晚自习。
  我们住宿生由学校食堂供应馒头、菜、饮水等。由于没有统一的餐厅,一日三餐的馒头数量要提前一周报到学校食堂,每天三次根据就餐计划领用。
  我们高一一班的生活委员贾斌宏,迅速进入了角色。他排定了我们高一一班周一到周六的每天生活轮值表,每组3个人,其中1人负责排队领馒头(每周六下午就提前预定好下周每日三餐的馒头数量,事前用钱直接买票或用小麦去换票),两人负责打水、抬水到教室。
  我申请和张刚毅一个组,贾斌宏同意了,把他自己也编排了我们这组,三个人一个小组。
  每班发放了一个铝桶,贾斌宏在教导处领取时,用红漆写上了"高一一班"的名号,以免混用、丢失。
  下午,晚自习前的就餐时间,我们就开始了生活轮值。我和张刚毅负责打水、抬水,贾斌宏负责排队领取馒头。
  回到教室,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各自寻个课桌混餐。
  那时学校对学生没有开放定菜,只对教职员工售卖,每份0.5元。农村学生们极少舍得,一般都是从家自带的辣椒、黄瓜、莴笋、苤蓝、各种萝卜等之类的咸菜,统一放在桌上,互相品用。
  由于第二天开始军训,我们当晚没有晚自习,吃完晚饭就返回了宿舍。
  当晚,我们通铺宿舍十个人,开始了第一次卧谈会议。我们互相做了介绍,包括各自家的住址、毕业学校、入学成绩等。当时没有学校老师监督,我们畅所欲言,随便一个话题闲聊地很久。紧邻华山村,村中的狗叫可闻。
  "金庸小说中,三次论剑江湖排名,都是在华山。我们华山高中,比不上一中少林寺的正宗地位,但也是第二的首选啊。"有喜欢武侠小说的同学自我安慰。
  一句戏言竟成我们的标志。由此传开,我们华山高中的学生,毕业后都喜欢以华山军校自居。
  入学第一晚,由于我第一次离家住校,换了睡觉的地方,特别是入住少见的牛棚或马厩,我回忆起种种往事,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对于中国城乡差距的造成根源,我们的政治老师夏理光多次给我们提前解析过多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工业赶超英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政策实行了城乡二元制经济体制,就是:学苏联,搞重工业,农业哺育工业,城市通过工农贸易剪刀差榨取农村的劳动成果,通过剥削、榨取农村的原始资本积累,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加速中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
  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成年累月辛苦种地无利可图,工厂却可以轻松地获取超额利益。中国的经济政策人为地将城市人和农村人划分了两个悬殊的等级,造成了农民比城市居民低人一等的等级制度,农民始终永远处于受歧视、被压迫的阶层。农村人吃的苦累最多,收入、医疗保险、生存条件、政治地位等都严重低于城市居民。
  中国8亿元农民就相当于美国独立战争前的奴隶,做牛做马供养着城市户口的人。而那些城市人却从来不知感恩,尽情享受着农民的供养,如同古代的贵族、奴隶主,却从来不把农民当做人看待。就像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中国的农民的和美国的黑人都是永远受歧视受压迫受剥削的阶层,千变万变不离其宗。
  相比农村户籍的,城市户籍的还有"恩荫制"现实版:父母为公家人员,若提前退休,可以恩荫给自己的子女或称让子女顶替。农村大小干部林立,导致基层管理队伍庞大,10个中国人中,有5个是吃公家饭的人。
  一进入初中,学校各任课老师们都会在任何可以利用的场合给我们灌输"拼命奋斗三年、考入中专学校"的远大跨越等级理想,其实质就是"跳离农门,吃上皇粮"。
  每年开学典礼,我们秦驼初中有一项既定的流程,就是:邀请考上中专的师哥、师姐回母校给我们全校的学生现身说法,传经解惑,重申"拼命奋斗三年、努力考上中专"的校训。
  按理说,考上中专的师哥、师姐们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先进人物的示范效应该是不可估量的,但是,传奇归传奇,榜样示范效应却并不强烈,甚至另我们产生攀登珠穆拉玛峰般的畏难情绪。
  我所在的乡镇学校-秦驼初中,每个级部两个班、100个左右的学生,每年考上中专、一中的仅有5-6名左右,如果平时不是级部中出类拔萃、排名永远在前5名之内的学生根本没有继续升学的可能。
  因此,班里除了极少数的学习优秀学生,无论男生女生,大都是应付学习,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只等三年混完拿张初中毕业证就回家务农的。
  "中专那么好考吗?三年混张初中毕业证就完结了啊。"
  "满了十六周岁,就不算童工了,就可以进厂当临时工,比上学有趣多了。"
  "回家种地多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直是桃源生活,饿不死就行!"
  同学们大多如以上计划。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同班同学徐德利,因为害怕读书熬成近视眼,他初上第一学期还未读完,就辍学回家,走街串巷叫卖冰糕、收购废金属等,学做买卖谋生了。他经常回校给我们带来各式零食,夸耀自己的赚钱能力。我们均对徐德利羡慕不已,却很少有羡慕考上中专的师哥师姐的。
  在学校和家庭缺乏管教的学习氛围中,我们大多数学生毫不例外地对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沉溺于一个单纯、浑噩、无知的世界中,任性贪玩,虚度青春时光。
  初一《青少年修养》第五课教育讲述说:轻视劳动是旧社会剥削阶级的残余思想,这种思想在人们中仍有影响。例如,有的人轻视服务性劳动和农业劳动,认为服务性劳动是"伺候人",农业劳动是"泥腿子",没出息,低人一等。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只有劳动分工的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分。
  对于课本上的考试必背标准答案,我们的政治老师、班主任夏理光从不照本宣科,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公然在课堂上发表反动理论开导我们,对我们进行残酷的时政教育,激励我们向更高的等级奋斗晋升:
  "同学们,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存在着不平等的等级划分,那种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生活只能存在于幻想中。课本上那些所谓的‘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工作或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说辞,是自欺欺人的冠冕堂皇的谎言,其实质是中国正统教育中对你们幼小心灵的虚伪说教和人为误导。你们背过标准反驳答案应付考试可以,但千万不能相信!美国有根据肤色划分的白人黑人种族歧视政策,中国有城乡差距的人为歧视政策。如何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等级划分?就靠你们自己的奋斗,努力挤进更高一级的等级!就像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低端生物必须进化,否则就会被优胜劣汰。"他痛心疾首地对我们谆谆善诱说:
  "现在中国的城乡差距严重,农村学生想跳离农民阶层,吃上皇粮,就必须在学校每一天里争分夺秒,拼死学习,争取考入中专、大学,办理农转非。作为农村学生,你们如果考不上中专、大学,将来只能从事农村种地、煤炭挖掘、建筑工地等工作,条件恶劣,风险大,劳动强度大,一个月辛苦所得的甚至不如某些工人一天的工资,你们还能说人或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你们农村学生现在不醒悟,待走上社会明白过来就晚了啊!"夏理光老师愤恨我们的玩性不改,最后总是习惯性的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作为结束语。
  对于夏理光老师切中城乡时弊的言论,我们农村学生在下面寂静无声,似有触动,却又是很快好了伤疤忘了疼。
  小学、初中时候,每年每逢小麦、玉米两季庄稼的收割时分,农村学校都给学生放假帮助家里抢收庄稼的。很多任课老师都是民办老师,家里也有很多地需要收割。即使非农业户口的老师,上推上一代也是农村人,不能刚跳离农门就不帮助家里抢收庄稼,哪怕做做样子也要回农村老家干几天农活的,否则在村里将担起不孝、忘恩负义的名声,遭人批评。
  作为年幼的小学、初中学生,我们主要是帮助父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的活计,比如烧水、送饭、捡拾地里遗落的麦穗或者玉米棒等。有时实在太累或者太热,我们可以随便找个理由躲到荫凉下偷懒,或者和小伙伴去河里洗澡冲凉,父母也不会过分责骂。
  由于我们作为小学、初中学生,我们结束短暂的助忙假期,回到虚心继续读书,很快逃避了农村劳役的酷热和辛苦,并且还没有把务农作为生存第一要务的真正压力,我们天真地以为种地并非最坏的境地。
  很快地,我们把夏理光老师的教诲抛之脑后,继续我行我素,任性贪玩,虚度光阴。
  初中三年,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10名、级部25名左右徘徊,父亲、母亲没有实施一次棍棒教育。
  那个时候,只有极少数的农村父母富有远见,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时下的父母一样强制逼迫自己的儿女学习成绩进步,逼迫儿女挑灯夜战,通宵达旦攻读学习,努力学习考上中专类学校或大学,从而跳离农门。
  绝大多数的农村家长都没有"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后天压力,对儿女的教育要求相对宽松。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可以说是属于散养式或者是放牧式的,交给学校后就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了。只要学生不在学校打架闹事,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至于子女在学校是否发愤读书、将来是否能考上中专或大学办理农转非、毕业后是否能找个好工作,农村父母每天从事农活,累得要死,加上很多人自身没有文化,不会强制儿女学习,更加没有辅导班之类的教学,主要看学生自身的悟性和造化。如果学生自己不好好学习,将来因为务农而后悔,那就只会责怪学生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和父母毫无关系。
  究其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家里需要劳动力给家里挣钱。那个时候,农村刚刚实行分田到户行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单干,田地的耕作、收割等主要依靠人力和牲畜,机械化设备很少,并且由于顾虑联合收割机等机械化设备的使用价格,用的很少,都是一垄塈、一亩地人工分片收割。如果不想继续学业,而回家务农,会给家里增加一个强壮劳力,有立竿见影的收益。只要有一把力气,首先在家务农足够保障最起码的温饱,不会饿死。
  父母在家种地,每天劳累得腰酸背痛,苦不堪言,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业,甚至还要安排子女放学后下地割草,负责喂牛、喂猪等。正如妻子郝霞在我们结婚后经常对我和儿子凯歌提及的,1986年9月她的父亲、我的丈人、凯歌的姥爷就拒缴10元初中就读学费,"女孩子会认得自己的名字、会简单的算术就行了,读什么初中?"妻子叶红霞因此小学毕业后就没有继续上学,学历就永远停留在小学。后来她进入凯远集团务工时不能胜任过磅房远程计量的办公微机等操作,遗憾无穷。
  我也是如此,直到在家务农,抢收玉米庄稼,想到终生要在田地里劳作,才身临其境幡然醒悟,后悔莫及。
  在家等待华山高中录取通知书的绝望末期,正值玉米成熟季节,我们全家要抢收玉米庄稼。
  烈日当空,正是秋老虎肆虐的35℃以上高温天气,我和父母、小妹等四人在玉米地收割玉米。我们一人一垄分工,先是把成熟的玉米棒子连皮掰下来,隔一米半的距离,前后扔成一堆一堆的。
  玉米秸秆高低不一,最高的有2米左右,干枯的秸叶扫过脸庞,玉米穗籽散落在身上,整个玉米地里密不透风,却处处躲避暴晒,我汗流浃背,浑身瘙痒不止。
  我用镰刀乱砍一通,忍不住咒骂道:
  "简直不是人干的活!现在可是在中国,却比美国南北战争前农场主的奴隶也强不了多少!"我发牢骚,真想撂挑子不干。即使父母生气,用皮鞭抽打我一顿也在所不惜
  "现在1986年还是老牛拉破车,想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简直是痴人做梦吧!"
  父亲却是永远的不急不躁,停下手中的活计和我心平气和地交流。"鹏子,不种地不知农家苦。人生来就是这样的不平等,有的人在酷热暑天累死累活地卖命劳作,有的人在有风扇的屋里喝水看报纸,不用受这份罪,待遇还高。比如隔壁你茂林叔部队复员后,分到国营白酒厂,他一个人在酒厂当工人挣得的工资,比我和你娘辛苦种这十五亩地挣得多。人家还有轮休班,年龄大了,干不动了,还可以退休不干,工资照拿。你茂林叔凭什么啊?就因为你茂林数在部队立功提干了,办理了农转非。"
  父亲用镰刀,一笔一笔地比划计算,一年两家庄稼的预计收入,除去已经支出的化肥、农药、即将上交的公粮数量(皇粮国税)等,所剩无几,也就是父亲常说的:农民种地挣个起来趴下(意即全部归零)。
  "这还是好年成啊。如果有冰雹、暴雨等自然灾害,就基本颗粒无收了。如果上头不批准,你的公粮还要继续交,更是寅吃卯粮啊。"。
  "难道当农民就不是人了吗?为什么不平等?"我苦恼,痛悔万分,因为我突然想起了夏理光考试给我讲述的城乡差距的根源、人生不平等需要奋斗改变的教诲。
  "鹏子,我和你娘没有文化,所以全部指望就在身上了。如果你想复读,我和你娘砸锅卖铁也要共供应你读书考出去。或者去当兵提干也行啊!我们不求你能将来能当官发财,即使像你茂林叔进家国营企业当个工人,也是铁饭碗啊,旱涝保收。想想种地的苦,想想当工人的福,你自己选择取舍吧。"父亲絮絮叨叨诉说期望。他对我订立的目标也不是太高,能和茂林叔一样进厂国营企业当个工人就知足常乐了。
  "我知道了!"我不知怎么答复。现在在家务农,收割玉米,如果报考华山高中落榜,我一生就这样和父母终日劳作,低人一等,我真的心有不甘。
  我计划说服父母,回学校复读,"拼搏一年,考上中专学校"。毕竟那时复读的成本很低,假如侥幸考上中专,办理了农转非户口,不必再务农种地,也是鲤鱼跳龙门的巨变,成本、收益比是最高的。
  这时,大妹来玉米田地里找我,说家里有一个男同学找我。我求之不得地逃避劳作,回家。
  原来是我的初中同学魏德刚,他和我一起报考的华山高中。不知他来我家有何贵干?
  "秦鹏,你怎么不去学校拿通知书?"他劈头盖脸问我,"还幸亏是我去拿,要不就耽误报到了。"
  "什么通知书?"我不明所以。
  "我们两个都考上华山高中了,这是你的录取通知书。"魏德刚递给我信笺。
  隐约记得华山高中录取通知书的概要内容为:
  秦鹏同学:
  你已被我校录取为1986年级高一新生。请于8月30-31日来校报到,9月1日军训、开学。学杂费35元。如果属于县城外的学生而需要住宿的男生需要自带床一张。
  对于通知书的要求,我有难言的郁闷和烦恼。1986年这一年春,经过父母多次斡旋,秦驼村书记好不容易给我们家批下宅基地,父母集中家中全部财力、物力动工盖了六间砖房,已经没有多余的积蓄,借贷也无门。学杂费35元除外,家庭的拮据情况不可能为我上学买床,或者请木匠另打一张的。
  提到学杂费、床的烦恼,邻村的初中同学魏德刚大包大揽,主动提出让他父亲打一张新的大床,我们两个高中三年共用一张就行。学杂费35元,他可以预先借给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才还,甚至不还都可以。
  后来我才知道,魏德刚的父亲魏宏明走街串巷做生意,在当时农村少见的万元户,相当富裕。
  我释然,让大妹多炒几个菜,招待魏德刚在我家吃饭。
  "从我们这届起,学校不再招收复课生了。"席间,魏德刚对我说。"秦鹏,我们两个一定要学习王收昌,拼死也要考上大学,跳离农门。"
  "恩,他也是我的佩服对象!"我赞同。
  1986年的开学典礼,校方邀请的是一位叫做王收昌的大师哥回校现身说法,他已经中专毕业,分配到了天水县税务局。
  他自己当众承认说,他自小就不属于聪明男生,他母亲是小学民办老师,在他的小学、初中阶段,每晚逼迫着他做各类习题,实行题海战术。如果他某次考试成绩排名退步,他妈就对他扭耳、鞭打,毫无留情。
  有时,他学习很晚了,但他妈布置的题海作业还没有做完,他妈也不他让睡觉,必须日清日结。他的父亲相对和善一些,和他母亲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角色扮演。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商校中专,办理了农转非。
  他当众承认说:"当时我非常痛恨我的母亲,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后娘领养的,不是她亲生的。我经常试图从大人的言谈举止中窥知实情,一直没有结果。在母亲的强势逼迫下,我无计可施,无处可逃,只有拼命学习。考上中专后,因为有生活补助,我往往一个学期也不回家,对母亲还是满怀恨意。后来,我看到一些同班同学他们在农村辛苦劳累、过早衰老等变化,我才蓦然醒悟到母亲的良苦用心。
  天下只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父母啊!人生的学习有强制学习、自觉学习、终生学习三种形式。由于青春时期我们每一个人的天生惰性,认知能力弱,如果没有外界的压力,是不会去自觉主动学习的,必须需要外力强制。十年寒窗、一朝补偿,将来才有享受成果的资本,否则成年后终其一生为生存、养家糊口劳累奔波,就会得不偿失。可惜,我的母亲因病很早就去世了,我工作有了第一份工资,她却没有享受到我一天的尽孝和赡养。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和悔恨!……"他一脸的感恩和痛苦。
  当时,我们很多同学在主席台下几乎泫泪欲涕。王收昌以自身的经历教育我们,诠释了韩愈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的治学名联。
  如今,我误打误撞,机遇考上了华山高中,我暗暗发誓,决计以王收昌为学习榜样,在华山高中的三年时间里内不惜发扬锥刺股、头悬梁的精神攻读文化课,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竞争,考入任何一所大学或者某所高中中专学校,实现鲤鱼跳龙门的夙愿,办理农转非,不再经历父母耕作田地的劳役和苦楚。
  二、性启蒙因裙底偷窥
  在全县所有中考学校中,华山高中虽然排名位列三等学校,但由于它毗邻天水县城,地处城东郊区,是除了天水一中离县城最近的高中学校。
  天水一中、天水师范学校以全县考试高分选招,技术学校、职业学校是家长避之唯恐不及的择校最下策,其它的高中学校都在较远的乡镇,由此作为评价,华山中学是城市学生就读高中的不二选择。
  县委县府机关、公安局、电业局、水利局、银行、法院、保险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子弟因学习成绩差,进不了天水一中,都托关系转门路,各显神通进入了华山高中,华山高中简直成了天水县所谓高干子弟的集结地。
  9月1日-7日,为期一周的军训。华山高中从县城驻地部队请求安排了四名军人,每班一个作为教官对我们四个班实施军训。
  军训的主要内容,重头戏无非是不厌其烦的队列练习,如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行进、齐步走、正步、跑步、踏步、立定、蹲下、起立、整理着装、整齐报数、敬礼、礼毕、跨立等等。
  在军训过程中,我们每一个新生像站军姿、走正步这样的简单动作,都会机械地重复几百次。一天下来,连热带累,不胜其烦。
  初入华山高中短短的七天军训时间,我感同身受,第一认知就是县城学生和农村学生之间贫富、地位的羞辱差距,也是城乡差距的一个小小缩影。
  在我们乡镇初中,同学们大都来自附近的各村,基本是依赖土地刨食的农民子弟,穷富没有明显的差距。
  进入华山高中,从学生们的肤色、穿着等方面,可以立即判断每一个学生的就可以立即判定学生的城乡户籍归属,等级鲜明。对比之下,我不由自主地自惭形秽。
  首当其冲的是肤色。城市学生无论男生女生,因为没有耕种庄稼、经过风吹日晒的缘故,皮肤一般都非常白皙。即使父母是普通工人的,比起我们农村学生特有的黝黑皮肤,也简直是两个明显的类群。
  其次,是穿着和神态。1986年,也许是华山高中校方考虑到各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农村学生家庭大都刚刚走出温饱,减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收费开支。因此,军训、入学没有统一收钱购买规格统一的军训服装、校服等。
  农村学生各自穿着父母为我们入学添置的五花八门的新衣服,如同一支刚收编的杂牌军。而城市学生们,他们不约而同地为军训、开学购置了各式各样、量身合体的新款运动服。
  很多学生的运动服上衣上印有"中国"二字,基本上以蓝色为主,其中运动裤两侧面均带三条白道(三道杠),是天津梅花首创出品的运动服式样和标识,和后来引入中国的Adidas等运动品牌相似。因为国内运动服没落,没有申请专利,"三道杠"后来竟然成了阿迪达斯独有的标识。
  当时我觉得穿上这样一身梅花"三道杠"运动服,即使不是去军训、不是去运动锻炼,也会给人精力十足,雄赳赳、气昂昂有气势的感觉。县城的百货大楼有专柜出售,一套普通的梅花运动服要卖到四五十块钱,我们一年的学杂费才35元,我立即打消了购买奢想。
  有些城市学生的衣服,在我看来是奇装异服,但他们穿上却自然、大方,浑然天成。
  于是,在军训的操场上,我们自发的排队秩序是:农村学生站在一排,而他们穿运动服的城市学生站成一片,截然成了两个不同的阵营:一个杂牌军、一个正规军。
  第三,是吃的对比。我们农村学生基本是每两周一次回家,从家中带来小麦去学校食堂换饭票,或者拿钱直接购买饭票。每天三次,我们轮值从食堂抬水、领取预定的馒头,在教室就着从家自带的咸菜就餐,极少有人吃菜。
  如果有条件的农村学生,可以到教师窗口打菜,如豆芽菜、菠菜豆腐等打打牙祭,次数也极少。因为每份菜最少要五角钱,我们农村学生一般都不舍得。
  城市学生大都中午、下午跑校回家吃饭,早晨时间短,他们会自带盒饭,有的是白米饭、把子肉,有的是保温菜、白馒头等,或者结伴去校外的供销社饭店凭粮票优惠购买油条、豆浆或馄饨等。我们农村学生没有粮票,必须额外多付款,所以更加舍不得。
  第四是男女学生的交往。在华山高中,城市男女学生之间交流谈话、追逐打闹,毫不设防。我始终恪守农村"男女授受不亲"的疏离防线,无法融入和习惯。
  在我们农村乡镇的小学、初中阶段,我们男女学生之间有着严格的异性区别对待,恪守"男女授受不亲"的疏离防线。除了本村家族内的嫡亲近支、本家直系的姑姨亲戚等,少年男女学生之间相互之间从不来往,从来互不搭腔。这是当时穷乡僻壤的乡村共同风气。
  在学校,如果男生女生异性同桌,总有一方会主动在课桌的中间位置用粉笔或者钢笔甚至刻刀划条分界竖线,俗称为"三八线",一是课本作业不能过线,二是胳膊等身体部位不能过线,双方严格遵守,更不可能有身体碰撞等此类接触。
  "三八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朝鲜战争结束后在三八线的基础上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划定临时军事分界线两侧各两公里内为非军事区,习惯上仍称其为三八线。
  男女学生课桌上的一条简单分界线,会无限上纲称呼为"三八线",其实从另一反面反映了当时在我们乡镇学校中男生、女生之间的界限分明,越界很有可能引起不可预料的争端或者是非议。
  我的同桌、城市女生何春蕾最喜欢效仿《大众电影》中女演员的模样穿衣、装扮,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引领华山高中女生的时尚风向,不愧于"白雪公主"、"美人蕉"的美称。
  "白雪公主"的得名,顾名思义是因为她的雪白肌肤,她裸露在衣服外的脸短短的七天军训时间,我们男生宿舍谈论起办理的漂亮女生,送给何蛋、脖颈、胳膊等无不是雪白柔嫩的,和我们农村学生黧黑或者黝黑的肤色截然不同,甚至能看清她雪白肤色下轻微跳动的红色毛细血管。
  "美人蕉"的外号得名就可能仅仅是望文生义吧。我见过名为美人蕉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高可达1.5米,全株绿色无毛,被蜡质白粉,花冠大多为鲜红色,和何春蕾没有相像的地方。男生们给她何春蕾起外号"美人蕉",可能仅仅是其中的"美人"望文生义吧?
  我虽然没有在课桌上明目张胆划"三八线",却特意和同桌何春蕾保持适当距离,故意装出一副凛凛然不可接近的非亲密样子,似乎要对同学们昭明我对美女同学从不献媚示好,试图要在无形中树立我不近女色的独特形象。
  我决心军训结束后,好好学习,在学习上超越城市学生,碾压他们,作为自己出人头地的表现,让他们对我刮目相看。
  正式开学第一天,9月8日,早晨5:20前,我们在校外牛棚住宿的男生互相吆喝着起床,简单地刷牙、洗脸,呼朋唤友,一路小跑到本班教室前集合。
  5:45-6:15,我们以班为单位,各自列队,统一到校园内北面的大操场上跑操。
  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即使教室、教职室的灯都亮着,整个校园、操场影影绰绰的,看不分明。有的同学出列系好松了的鞋带,抬头往往会找不到自己的队伍,只能在队列外晃悠。一般早操跑五圈,就结束,各自带队回到教室。
  6:30-7:00为早自习时间。
  7:00-7:45为早饭、晨休时间。
  8;00-8.45 为 第一节课。
  9.00-9;45 为第二节课。
  这天第二节课下课后,我刚上厕所回来,体育委员鄢展新在教室门前吹响了集合的哨子,呼喊我们在集合、列队。
  待我们整齐列队完毕,鄢展新又指挥我们每一个人按间隔分开,依次排序。
  "稍息、立正",他喊完口令后,没有归队,一个人站在在队伍的正中前面。
  我不明白所以,无所适从,只能呆呆的站着等候。这时,学校的扩音喇叭即时响起,记得开首是一个很温柔的女声喊:
  "现在开始做,第六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
  身边的几个同学们,已经开始按照指令舒展身体。我茫然不知所措,手脚无处安放。
  在我所在的本村小学、初中,没有体育老师,我甚至不知道有广播体操。我只能傻傻的站着,回头发现张刚毅也是茫然无措的呆站。他来自偏远的乡镇学校,也没有学习过广播体操吧?
  伴随着节奏,身边的同学们伸展四肢,有韵律的做操。我无
  事可干,低着头默背每节广播操的名称,借此消磨时间。第六套广播体操共有十节:伸展运动、四肢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腰部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直到同学们收拾姿势,立正站好,我仍傻乎乎的站着,无所适从,也不敢逃离队伍。
  班主任马斌老师指着我和张刚毅:"你们两个怎么回事?怎
  么搞特殊,不跟着做?"
  "报告老师,我们学校没有交过这个,我不会。"张刚毅回
  答得理直气壮。
  "我们学校也是,我们没有做过广播体操。"我低声附和。
  "奥,你们学校怎么不按教学规程?" 班主任马斌老师转身安排鄢展新。
  "鄢展新,你是体育委员。你负责教会他们两个。我们这个学期还有课间操比赛。就是有一个同学不会,在队伍里也不伦不类啊。"
  鄢展新却阴奉阳违,待马斌老师走后,他直接对着我和张刚毅说:"这么简单,不用交的,以后比划着学就行了。"临走,他
  "乡巴佬!土鳖子!"
  我无法忘记体育委员鄢展新当时的鄙夷颜色,却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表露于色,只得强制退忍。
  何春蕾过来,"第六套广播体操很简单的,不用担忧,以后你们两个在我后面,我教你们做。我可是实验初中的全校领操员呢。"他的帮助不亚于雪中送炭。
  语言对人的伤害无形无踪,有时一句自觉无关紧要的一句话,有可能让人萌生仇恨,也有可能让人顿生感恩戴德。
  此后,每逢课间操时间,我和张毅刚就自发站队在何春蕾后面,伴随着音乐,她伸展四肢,一招一式示范,有时过来手把手教我们两个。
  一周过去,张刚毅已经学得有模有样了,我却仍是顾头不顾尾,一到课间操实战演习就丑态百出。每次上课间操,对于我来说,无异于上刑场受刑。
  最后,我强制自己不顾别人的眼光,对照着前面何春蕾的做操保准,不管横平竖直,依葫芦画瓢般机械做操,循序渐进,竟能逐步应付得体了。
  等到我基本能按标准做广播体操了,同学们却开始找借口逃避千篇一律的做操了。特别是女同学往往以身体不适为借口请假,马斌老师也无法检查,只能应允。即使在做的同学们,也应付了事,一到结束就如鸟兽散。
  当时对于我,课间广播操是根深蒂固的记忆。不知现代的中学生何时取消了课间广播操的强制推广,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各广播电台停播广播体操节目。以后的岁月,每每听到广播操的韵律,我的内心仍有难言以表的悸动。
  某类事件的发生,总是偶然中带有必然的概率。
  在我们的农村乡镇小学、初中学校,校方虽然没有明令禁止女生们夏天穿裙子,但没有一个女生敢率先穿着裙子、打扮得花枝招展上学,公然挑衅着装潜规则。女同学们只有放学后,在本村中穿着裙子逛街、串门、乘凉。"女性的形体不能袒露于众"——这种观念仍然紧紧地锁着我所在乡镇学校的所有女生。
  9月10日,天气仍很炎热,城市女生们大都穿着各种款式的裙子上学,她们窈窕曼妙的身材在裙子时隐时现的包裹下,不经意间显露出妙龄女生的青春肉体,在课间操队伍中争奇斗艳。
  我的同桌何春蕾经常穿一身素白的束腰过膝连衣裙,婀娜多姿,在任何场合都非常容易引起空前瞩目,无论年幼无人不惊艳,惊叹为天上仙女下凡一般。
  女性依靠美丽装扮世界,男性依靠征服世界、展示雄性的霸强来征服女性,这就是弱肉强食、繁衍后代的动物宿命吧?
  上午课间操后的第三节课,英语课,新毕业的大学生夏芙蓉老师创新教学模式,全堂用英语口语讲课、提问、交流。
  我如听天书,一句也听不懂。同桌、英语课代表何春蕾听得津津有味,兴味盎然,不断用笔记录。她侧对着我,她的胸部发育早熟良好,隔着白色略显透明的连衣裙可以看到那已经开始隆起的乳房的轮廓,还有闻到淡淡的少女体香气味。
  我心烦意乱,就拿着那圆珠笔在手中弄花样,一边似听非听夏芙蓉的英语授课。我的圆珠笔失手碰落在地上,我弯腰去拾取。
  旁边,何春蕾不安分地把右脚抬起,放在了长凳下的支撑横梁上,她的裙子下摆摺叠,白色三角内裤一览无余,由于她的三角内裤裤脚略大,大腿之间有了空隙,我在不经意间第一次窥视到了何春蕾的女性下体外在生殖器秘密,如同春天里正在含苞待放中的花蕾心瓣,如花似玉…‥
  就在那一时刻,我突然触电般呆住了,纹丝不动,顿觉立即喘息不过气来,时间也仿佛停止了流动。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此生绝无仅有的唯一一看到同龄少女的下体秘密。
  我屏住呼吸,佯装缓慢拾笔,尽情贪婪地窥视着孟如仙的下体秘密,她的白色内裤,以及她的里面深藏的时隐时现的花蕾……。
  我立即坐回课桌前,装作旁如无事地立即恢复坐姿,却不敢起身挪动,因为连自己也不知什么,我的下体部位可耻地硬了,坚挺得厉害,一柱擎天,把内裤顶得犹如小帐篷,只能把身体的下部分全部挪进课桌下,掩饰自己的失态。
  从孩童时代起,我们就被教育不能随意窥视异性器官,到青春期,更扩展为禁止对所有异性的窥视。
  男人喜欢偷窥,就如同女人喜欢观花一样,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换句话说是植物的私处,这使人们感到好奇和想一探究竟,而植物不知道掩盖这些,还争奇斗艳开放。可以说,男人对女人身体的探秘,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男人对女人身体构造、身段曲线永远有着强烈的窥探的欲望。处于青春期躁动期的男子,对女人胸、私处、脚等隐秘部位有着更加强烈的窥视欲望。同样,女人也有这样的"猎奇"心理。当然,由于有道德约束使她们的这些想法仅仅止于幻想,有些甚至因为道德准则,她们会为自己这些想法感到羞愧和罪恶。这样说来,男人"偷窥"应该说就是人的一种"猎奇"的欲望,是一种常见的心理。
  在农村,高年级的下流男生们在街巷的斑驳墙壁上,女性的下体生殖器一律以讹传讹被画成了竖立窄瘦的菱形图案,其中心画一个点,表示出生的地方。如果得罪了人,旁边就会上下:" XX他妈的",借以泄愤。而在那一刻,我却看到了何春蕾的真实秘密,并且如同正在含苞待放中的花蕾心瓣那般美丽。
  从小,农村老人讲故事一般都是鬼怪、神仙之类的故事,
  其中不乏一些贞妇列女的故事,让我对女人有种天生的敬畏。在中国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女子的肌肤是决不可以让陌生男子看到的,只能让丈夫看到,如果一个未婚女子的肌肤被一个陌生男子看到,那就必须嫁给他,这个身体就是属于他的了。比如,传说中的"盂姜女哭长城",起初是孟姜女在后花园洗澡,万喜良逃避修长城的苦役跳进了盂姜女家的庭院,偶然看到了孟姜女的裸体,于是孟姜女只能嫁给他了。还有七仙女,因为从天庭偷着下凡在人间洗澡,被牛郎看到,也只能结为夫妻。
  对男女授受不亲的故事,尤以"李氏断臂"的故事,在我记忆中格外残忍深刻。据说某个朝代,一位李氏女子携子护送丈夫的灵柩回家,夜投旅店,旅店主人拒绝她入住,拉着她的手臂驱赶她出去。她仰天长恸,认为此臂已经被男人玷污了,立即引斧自断其臂。我记得村里老人摇头晃脑地吟诵古文:"我为妇人,不能为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大概意思是:我的手臂被陌生人触摸了,就不贞洁了,只有砍掉手臂保持贞洁。后来被当做中国女人贞洁守身的典范。
  如今,我虽然没有触摸到何春蕾的身体,却看到了何春蕾作为女生最隐秘的身体部位,也应该对她负责,或者有所补偿吧?她是城市女生,自然不会下嫁给我,但我的眼睛看到了她作为女生最隐秘的身体部位,按同罪同罚的律法应该挖掉自己的眼睛作为惩罚吧!
  设想到自己被挖眼的痛楚,以及挖眼失明后类似村中沿街串巷叫喊卖卦的瞎子的摸打滚爬,我恐惧地出了一身冷汗,惶恐不安,不敢在深想下去。
  那个时期,学校、家庭对青春期的性教育基本是空白,性是禁忌,不仅是教育,而且话题也是谈性色变,似乎低级下流。
  当时,我们大多数学生能接触到的正规的性启蒙是书本初二课本《生理卫生》。《生理卫生》全一册,一共12个章节,其中第十一章:生殖与发育。也正是这一章,我背诵得滚瓜烂熟,某种程度上引起了我对《生理卫生》课的兴趣。书上说:女性的卵子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里。在这里如果遇到精子,就会与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地分裂,产生许许多多的细胞,这些细胞再进而形成各种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胚胎。
  我纳闷的是,书上并没有交代清楚精子如何和卵细胞结合。然而,两性的结合似乎是人们永远不能启齿的秘密,我们没有一个学生不敢向老师、家长提问,同伴之间也不敢交流。
  对于《生殖与发育》这一章,授课的女老师有意跳过,让大家自习,并声明那一章在考试中不会占多少分。于是,那课本里的事情成为许多同学谈笑的内容,而我看着女人生殖器的解剖图,只看到抽象,和传说中的异样,又无人交流和解答。
  我们对自身、对异性的身体探索,都靠自己,有男人对男人的性知识传授,以致于带给我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一直到十六岁,我从来没有有意识地翻开包皮清洗外生殖器,以为包皮里许多白色的污垢是精液,是宝贵的,便很小心地将它用包皮盖住。甚至某个时间,我的YJ龟头逐步外露,我还害怕的不行,努力按住包皮拉伸试图让它回复"包茎"原状。
  至今我还记得《生理卫生》课本中"如何防止青少年手淫、遗精"这道题的标准答案:一、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都放在学业上;二、不要睡得太早;三、穿宽松的内裤;四、不接触不良读物。
  我一边背诵着标准答案,一边思考着标准答案,什么是手淫、什么事梦遗,我没有发生过,也不知怎么回事,更陷入无所适从的迷茫中。至于精子和卵子究竟是如何结合成受精卵的,盯了半天《生理卫生》课本的生殖图,也是未能弄明白。
  "我们不用学,年龄大了,我们自然会无师自通的。女生们比我们还着急啊。"魏德刚曾这样劝解我。
  但进入高中,两性话题仍是禁忌。在正常的获得信息途径受阻的情况下,我们都处于求知若渴、却无从探知的迷茫和困惑中,无处求解。
  这次,我无意中偷窥到何春蕾的裙下隐秘,陷入无所适从、如履薄冰的情绪中恐惧不已。
  下课铃声想起,男生们首先发起解放的起哄,纷纷走出教室。何春蕾起身,顺势整理了衣裙,把压在长登上的裙角收齐,对于我的窥视毫无所知。
  此后的日子里,我仍旧始终恪守"男女授受不亲"的原则,和同桌何春蕾的课桌间保持一条无形的"三八线",只不过她有时逾线,我只能主动向右倒退距离,不和她发生肢体摩擦。
  对于偷窥何春蕾裙下的隐秘一幕,我守口如瓶,不敢对任何人说起。
  那一幕,永远是我青春记忆中最热血、最性感的片段。
  9月20日,华山高中团委下发通知,10月1日举行"庆国庆、青春励志行"演讲比赛,各班必须派选手参加。语文老师章柏录责令我们文科班必须每人写一篇讲演稿,从中优中选优参加比赛。
  作为语文课代表,我义不容辞,利用自习时间构思、写作,完成了我的讲演稿《让青春为国尽情燃烧》,按时交差。
  语文课上,章柏录老师对我们的讲演稿逐一点评。
  "同学们,你们的语文基础还非常薄弱啊,青春励志青春励志,关键是青春阶段如何励志,如果报销祖国。你们可好,上交的讲演稿中无病呻吟装腔作势,毫无激情,甚至遣词造句中前言不搭后语,毫无章法。我都为当你们的语文老师感到羞愧。"他唯独对我的讲演稿颇为推崇:
  "秦鹏不愧为语文课代表,写的讲演稿还可以。我决定,秦鹏的讲演稿《让青春为国尽情燃烧》代表我们高一一班参赛。"
  同学们纷纷瞩目我,但我表面上强装荣辱不惊的样子,暂时忘记了某些与生俱来的自卑。
  章柏录老师却略一停顿,话音已转,
  "不过,秦鹏的地方方言味道太浓了,不会说普通话,影响评分。何春蕾,你代表我们高一一班参赛吧!"
  我无语反驳。我自知我的地方方言有碍评分,我有自知之明,完全可以提出自己不登台参赛,另选普通话好的同学。章柏录老师不经我的意见就擅自决定,让我觉得他也是老师也是势利眼的角色。
  从同学们口中得知,何春蕾的父亲是天水县公安局副局长,这一点让我产生不平等的感觉,觉得章柏录老师在讨好她。
  国庆节这天,华山高中"庆国庆、青春励志行演讲比赛"在教职楼前开始。各班班长上台抽签决定选手演讲顺序。
  我们以班为单位,搬去各自的凳子在下面观看。主持人宣读第一个登台演讲者,说:
  "下面,请秦鹏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为新中国腾飞而读书》"
  我当时吓了一跳,以为是章柏录老师篡改了我的参赛演讲题目《让青春为国尽情燃烧》,并临时更换了我为参赛者参赛。不过,何春蕾还泰然自若地坐在参赛席上,不可能替换选手啊。
  这时,一个男生走上主席台,鞠躬致敬。他国字脸面庞,
  身材魁梧强壮,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定会是体育健将。
  "是同名同姓的秦鹏啊!"我轻吁一口气。
  秦鹏的演讲中分明带有农村某个乡镇的地方方言余音,和普通话相距甚远,但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气势不凡。他的讲演词非常有穿透力度:
  "……在中学就学阶段,周恩来总理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这三类志向都不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正确选择,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才是所有有志青年共同的正确选择。
  周总理等一代伟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们中国将来能多出几个周总理式的英雄人物,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就不敢再侵略中国,‘东亚病夫’才能真正崛起,才能成为真正的东方猛狮。
  同学们,人生能有几回搏?既然我们拥着激情,踌躇满志地走进我们华山高中,选择了求学这条路,就应该百折不挠、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为新中国腾飞而读书’,实现那志存九天的壮怀理想。我们新时代青年唯有树立‘为新中国腾飞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振兴中华,抗击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才能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有毅力、有恒心才会有成功,我们不能惧怕任何艰难险阻。学习必须脚踏实地。求学之路是充满挫折、坎坷的,只有不怕困难、顽强进取的人,才有机会登上知识的巅峰,采携成功的果实,一览众山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
  秦鹏挥舞着手势: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和快乐,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在华山高中这块热土上,同心、同行、同德,共同铸造新的辉煌! 为新中国的腾飞而读书!……"
  秦鹏的讲演获得了全场师生的热烈鼓掌。他毫不顾忌自己的普通话不达标,勇敢上台演讲,我自叹不如。
  轮到何春蕾上台,她穿了一身白色的运动衣服,如同白天鹅亭亭玉立的感觉。她的普通话很标准,字正腔圆,把我的讲演稿《让青春无怨无悔》背诵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台上,何春蕾背诵一句,我在心底接一句。讲演词从她城市女生的口里流出,如黄莺啼谷般的清脆、流畅悦耳。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章柏录老师的良苦用心。何春蕾的母亲是天水县歌舞团的,她深得其母文艺细胞嫡传,又从幼儿园开始普通话训练,她能歌善舞,样样在行,参加任何比赛场合毫不怯战。如果以我木讷的个性确实不适于抛头露面登台参赛,即使参加,获奖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经过评选,秦鹏获得了演讲比赛一等奖,何春蕾等获得演讲比赛二等奖,她收获的奖品是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
  比赛完毕,我们解散,别人都是同桌两个人抬着凳子,唯有我一个人拖拉着凳子回教室。
  坐回课桌,何春蕾正视着我,说:
  "秦鹏,这次演讲获奖,主要是你的稿子写的好,我只不过照本宣科念了一遍,主要功劳属于你。我把重要的钢笔给你吧,希望你可以写出更好、更棒的作品!"她把奖品中的英雄牌钢笔递给了我,独留下了笔记本。
  "奖品是给你的,我不能要。"我不善言辞,不知怎么应对。
  "再有比赛,我们还要合作呢,你还是收下吧!"何春蕾不由分说,把钢笔强塞给我。
  "谢谢!"我手足无措,没有再言语。
  孟春蕾的课桌上有本小说,我扫视了一样,她发觉了,把小说也递给了我:
  "你喜欢看,就看吧!"
  那时,城市学生总是在上课、晚自习时偷着看畅销小说。男生们看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女生一般看亦舒、三毛、琼瑶等人的小说。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琼瑶的言情常笑小说,书名为:《雁儿在林梢》》,挺有诗情画意的。小说一开头,我就被就吸引住了,心悸不止。小说中的遣词用句完全完全不同于我在章柏录老师处借阅的世界名著,另有一种独有的风格:纯粹得只剩下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故事的政治背景、社会矛盾等被过滤或忽视得一干二净,似乎是在另一个现实世界。
  《雁儿过林梢》故事概要是:靠已亡故的姐姐陶碧槐和差点成为姐夫的江淮的不断资助和鼓励,在英国念戏剧的陶丹枫终于学成归国。而由于不断的通信,她和江淮已生出"恋情"。在与姐姐的生前好友谈话时探知,姐姐不是因心脏病而是江淮爱上了别的女人而死。陶丹枫发誓誓查出姐姐死亡的真相,并决定报复江淮。一方面,陶丹枫以冷艳凄美的女性形象令江淮对她欲罢不能,另一方面,她又装扮成热情开放的青春少女,将江淮最心爱的四弟江浩迷得魂不守舍。靠着多年所学戏剧,她的表演没有留下一丝破绽,然而她不知的是,在爱上她之前,江淮心里从来就只有陶碧槐一个人,而陶碧槐的真正死因,其实在她。
  此后,我从何春蕾处借来琼瑶的小说,阅读了《窗外》《婉君表妹》、《烟雨濛濛》、《聚散两依依》、《梦的衣裳》、《在水一方》、《月满西楼》、《庭院深深》、《几度夕阳红》等十多部言情小说。这些耳熟能详的"白痴"纯情故事,征服神州大地的痴心男女,也让我痴迷不已。
  琼瑶小说中那些"超凡脱俗、空灵梦幻"的女主角,不仅成为何春蕾、孟如仙她们女生自我幻想的对象,也成为了我对美女的判定选择倾向:长到腰际的长发,着一袭白裙,不带一丝烟火气的,娉聘婷婷在风里走……"我把我自己对美女的"中分长披肩直发情结"归结于琼瑶小说的潜移默化。
  我的初恋、我的女主角在哪里?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设想。我先入为主,无法设想和何春蕾这样的城市女生会发生超出友谊的情感发展。
  何春蕾的家庭在天水县是名门望族,她毕业会分配到权利部门,找一个门当户对的权势家庭。我是农业户口,如果我考不上大学只能回村务农。在那个时候,户口是城乡爱情、婚姻一条横亘难越的桥。很难想象一个城市女生会下嫁给农业户口的男生。
  通过和同学们数月的朝夕相处,我发觉华山高中真的是藏龙卧虎之地啊。张刚毅、贾斌宏学习成绩优异,成绩遥遥领先。成冰雪、王国维绘画水平高,给班里后墙的黑板报上插图惟妙惟肖。何春蕾在元旦晚会上,通俗唱法、美声唱法、英语电影主题曲等歌曲,随意转换。
  我曾寄托希望为学习成绩,渴望排名班里或者级部名列前茅,老师、同学想必会高看一眼,不再被淡漠和歧视,想不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遭受挫败。
  迷茫中,我常常扪心自问:我的特长是什么?什么可以让我某个领域能崭露头角,一雪前耻,赢回自己的尊严?
  直到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科,班主任章柏录老师带领我们创办了"萌芽"文学社,我作为语文课代表成为当仁不让成为主编,文学写作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尊严和荣耀。
  每个人的发展机遇真的是各不相同,自有天定。1986年,我对广播体操深恶痛绝。而今日蜚声海内外的"功夫巨星"李连杰却是因为广播体操逐步走上成功之路。据说,李连杰当年仅仅是北京厂桥小学一名小学生,因为做第五套广播体操姿态标准优美被选为全校领操员,并幸运地上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新闻纪录片。正是这次露脸,让他被选拔进了什刹海体校,专攻武术。若干年后,因电影《少林寺》一炮而红,从此事业顺利发展,成为"功夫巨星"。对于李连杰,广播体操在他的记忆中相比意义非同一般,影响作用巨大。而对于我,广播体操却总有着深刻的耻辱印记。
  "80后"韩寒热爱文学创作,高一期末期七门功课不及格,他还自我解嘲:"七门功课挂红灯,照亮我的前程!",他后来被迫退学。200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韩寒的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轰动了出版界,连续10个月排名榜首,并在法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出版,《三重门》的出版预计为韩寒带来200多万元的巨额版税。后来,他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韩寒因为退学写作真正实现了名利双收、功成名就。
  在华山高中,"70"秦鹏参加创办"萌芽"文学社,最初的目的为练笔交友,万万想不到逐步沉迷于文学创作中不可自拔,不知不觉中荒疏了全部学业。高三上学期,我的期末考试中六门功课全部不及格,其中三门为零分,受到了教导处"留校察看"的处分。自此,我自甘堕落,特别是求爱柳海燕遭受严词拒绝后,我绝望中刺杀"华山八虎"之首鄢展新,试图同归于尽,一生背负着"杀人未遂"的恶名忍辱负重。
  步入中年,我很多次情不自禁的设想,假如报考华山高中落榜,我浑噩昏庸,混张初中文凭回村务农,沿袭"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生活,一生做个无权、无势、无钱的平凡农民,娶妻生子,永远生活在社会底层,随遇而安、自得其乐,也未尝不是一件人生乐事。
  那样,我也不会在有过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光过后,一生饱受美色、金钱、权力之类的多番折磨,导致生不如死。可是,谁又有能力未卜先知、趋利避害呢?
  正是:世事纷纭一局棋,输赢未定两争持。
  鱼跳龙门蛹化蝶, 祸福倚伏怎预知?
网站目录投稿:觅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