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库存作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之一逐渐引起重视,因而"零存货"作为一个新的降低成本的方式应运而生,成为各行企业想要达到的目标,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建立对零存货管理的正确认知,避免国内企业的盲目套用造成经济损失,本文以零存货管理的内在含义为基础,分析了国内企业实施零存货管理前的参考因素及相关建议,希望各企业综合考虑各因素谨慎做出是否实行零存货管理的决定。 关键词:零库存管理;含义;考虑因素;建议 一、零库存管理的含义 近年来,尽管我国企业极力效仿国外企业探索出的成功的零存货管理模式,但也只是流于表面而没有本质改变,首要原因在于对零存货管理的内在含义认识不足。很多管理者从字面上简单地认为零存货就是将仓库中的存货数量降为零,要改变这一认知,首先要将零存货管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管理思想,是为了改善库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供应链柔性的思想。具体而言,它是通过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使企业的库存量合理并且最小化,使原材料、产成品等在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不是以存货的形式沉淀下来而是处于周转状态,从而节约储存成本、利息支出等,提高资金流动性和企业变现能力,而不等于绝对意义上的库存为零。在跳出对概念理解的思维误区之后,企业还要清楚零存货管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企业,而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后,得出本企业是否适合零存货的结论。 二、国内企业实施零存货管理应考虑的因素 (一)供应商及物流体系 从采购环节来说,零存货对供应商的反应时间、交货及时性及应对外界变化的要求更加严格,企业必须选择短距离供应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参考日本丰田及其他实施零存货的成功案例,要么是零配件供应商的原料仓安排在企业附近,要么是依靠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快速供应。而我国地大物博导致了产业布局较分散,且国内的物流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这就极大限制了供应的及时性,增加了运输成本。供应商问题成为企业决定实施零存货管理前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零存货管理还存在一大缺点,那就是零存货解决的只是生产商本身的成本问题,实际上将库存风险转嫁给了供应商,这样的循环使得风险在社会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不断传递,极大制约零存货管理可行性,只有实现了供应商和生产商的共赢,合作关系才能持久。 (二)企业管理水平及供应链 库存越少,对企业管理以及整个供应链绩效水平的要求也越高。因为原料供应、各生产步骤、产品销售等环节必须无缝衔接、环环相扣,任何小的偏差都有可能引发问题,导致企业各个流程和工序的混乱无序。因此,推行零库存管理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追求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零存货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零存货的实施又能使企业发现掩盖的质量管理问题,两者紧密关联、相互促进。另外,企业必须具有相匹配的软件及硬件条件,"软件"层面即员工及管理层的能力、素质、对零存货的接受程度等,"硬件"层面即计算机等高科技管理手段、高新技术的物流设备、电子商务系统等。 (三)环境的不确定及信息的获取能力 零存货管理是基于稳定的市场环境提出的理念,但市场环境仍可能会出现突发情况,在面对订单量突增、个性化需求、突发自然灾害等意外情况时,对企业应对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企业必须衡量丧失的潜在利润与带来的节约成本的平衡点,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考虑到市场竞争已经上升到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零库存的实施必须要有一个能够准确、及时反映市场需求的信息系統,企业获取信息的延迟对实施零存货是一大障碍。 (四)缺货和违约风险对企业信誉的影响 商品能否按时按质地交付给客户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由于零存货管理下进行的生产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极容易出现生产链断裂导致生产过程滞后,或废品率过高不能按量交付的情况,相较普通生产模式下更容易产生违约风险。另外从反方向考虑,零存货管理也可以带来废品率的降低,因为零存货管理可能会发生前一环节产生废品导致后面的环节停工,所以更能引起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解决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使生产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综上,企业必须考虑本身对这种风险的承受能力和估量企业信誉受损的程度,确定对企业发展的约束可以被零存货管理的优势所抵消还是对企业发展存在致命影响。 (五)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创新能力 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探索出来的生产模式给零库存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但许多企业只是简单模仿、急于求成,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做好实施的基础工作,物流不顺畅、设备布局不合理、工序质量差,整体来看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差,供应和销售系统信息反应迟缓,无法真正做到零存货管理。企业必须明白,照搬式的零库存管理方法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零存货管理能否在企业内部"存活"下来。 二、相关改进建议 (一)与供应商建立共赢关系 如果企业能够找到"短距离"供应商,那下一步就是在对供应商有充足的了解的前提下建立合作关系。零存货管理要求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利益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企业和供应商的地位是平等并且相互约束的——企业保证长期从该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供应商保证及时高质量地提供原材料,这种关系对双方都有利。双方可以通过合同或其他法律形式的约定来维持这种关系,实现双方分享信息,共同解决问题。但即使如此,也可能出现供应商出尔反尔临时恶意加价的情况,或者在行业中没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一开始就很难获得供应商的积极响应,因此保持行业优势地位对实行零存货管理的企业来说同样至关重要。 (二)改进企业管理体系及供应链网络 为了实行零存货管理,企业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水平与供应链体系,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技术体系,同时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并严格监督实施情况, 使各工序之间紧密衔接,实现同步和持续生产,避免某个环节的衔接出现问题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崩溃。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管理和生产技术的付出成本,明智的企业会衡量投入与产出,做出正确决策。 (三)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为了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企业一方面应提高预测市场变化的能力,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成为可能,可以构建一个信息传递快捷的信息机制;另一方面,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将风险降为零,所以在倡导零库存的同时,应该考虑实际情况适当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这对企业盈利是有益的,也符合前面对零存货的定义"库存合理且最小化"。而对于自然灾害风险,可以通过与地震局、气象局等部门的联系进行灾害预测及对生产计划和原材料采购的调整。如果该做法对本企业而言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也可以提前制定灾后重建方案,提前做准备才能在灾后尽快恢复生产,最大限度上降低損失。 (四)合理选择零存货的实现形式 对零存货管理而言,必须具体的措施来保证它的实行。在确定企业适合采用零库存策略的前提下,从具体方式入手,可以采用拉动式生产系统或推动式生产系统、准时供应系统、委托保管方式、以及其他针对零存货管理应运而生的措施,都可以实现快速满足客户需求,只是在不同水平的企业之间实施起来效果会存在差异。企业应选择最适合企业的生产系统,降低缺货和违约风险。 (五)考虑企业实际并积极创新 我国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本身基础较薄弱,照搬国外经验可行性不高,但是并不能因此否定零存货管理这个理念的正确性。企业必须在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比如协作分包方式、看板方式、按订单生产方式、配送方式、轮动方式等,都是在积极探索创新下产生的零存货实现方式,也就是我国企业在实行零库存管理时,应该积极地思考、谨慎探索,将其改良为适合中国国情的运作方式,要有所取舍、有所创新。 结束语: 零存货管理问题的关键不在"零",而在于产品是处于存储还是流转的状态,在理解内在含义的基础上,企业应该明白任何管理技术和手段都有成本代价,需要考虑其内外部的相关条件和风险,即对上述决定零库存能否真正实现的具体条件进行全方位衡量,通过分析可行性谨慎做出是否要实行零存货的决定。如果企业确定要实行零库存管理,也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经验,必须根据企业特点加以改进完善,制定符合自身发展模式的库存管理策略,并提前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才能让零存货管理真正地效力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胜平."零存货"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现代化,2008(34):131-132 [2]鲁小丽,石文伶.浅析零存货管理在我国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6(31):81 [3]夏旭东.企业零库存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1(17):389 [4]王爽,赵景芬.我国企业在实施JIT生产方式中应当注意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9(02):98 [5]黄文杰,黄奕.零库存可行性分析和风险防范措施[J],企业经济,2009(09):38-40 [6]李俊倩.我们能否做到零库存?[J],企业管理.,2006(08):83-86 作者简介: 陈艳青(1998.11-),女,山东省泰安市,本科,延边大学,会计学,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