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创新教育研究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规模的日益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贸易人才数量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各大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方向上采取了很多方法,培养人才的发展措施和方式种类很多。当前,国际贸易人才缺口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人才培养的方式亟待创新,本文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国际贸易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商务与全球营销、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规避,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外贸出口行业。然而外贸人才的匮乏正成为制约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与全球同行竞争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作为一个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之一,受到了各高职类院校的重视。为了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完善各种教学体系。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规模的日益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贸易人才数量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各大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方向上采取了很多方法,培养人才的发展措施和方式种类很多。当前,国际贸易人才缺口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人才培养的方式亟待创新。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2013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年平均毕业生数量为50万人,其中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所占的比例逐年递增,并且还有大量社会人士与其竞争工作岗位,企业对毕业生的选择比较为难,原因在于毕业的学生无法快速地掌握社会发展节奏,进入工作状态,对待企业运营机制的熟悉速度减慢,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不能利用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帮助自身快速發展,掌握职业技能,学生在团队合作、语言表达、交际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教学质量较差,教学效果难以表现出较好的成绩,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难题。
  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信息
  随着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习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结合,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对自我的学习规划与学习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在社会与学校角色的不断转变过程中,欠缺对自我的明确定位与正确认识,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评估上明显存在不足,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虽然在社会拥有实际工作经验,但是欠缺对工作和职业生涯的规划,不能较为科学的评估自我的社会专业技能,也不能发挥自我的专业技能。在高职院校与社会对接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实习基地和平台只是简单的一些工作场所,解决了基本上的工作难题,但是从根源上无法解决好学生进入社会发展的心态,学生大多数对就业的整体环境和就业的详细信息了解不足,不能对社会发展做出全面的了解。
  (二)忽视专业课程和教育课程的科学优化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专业对项目的了解程度,忽视了项目实际操作的一些技巧掌握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欠缺结构化的调整,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计偏重于理论化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缺乏与社会项目实际操作进行对接,学生们大多数无法掌握项目操作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对操作方法的拓展不能积极应用到位,导致了课程结构不合理,培养目标难以实现的缺陷,现阶段高职教学中主要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性做出调整和整理,提高学生自我对项目的实际认识,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学,未来必须建立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和结构,完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项目操作发展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实际项目的了解程度。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创新
  (一)创新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质量
  要优化师资结构,坚持以育人为本,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采用以任务驱动法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每次学习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求知和探索,把学习过程变为一个任务目标明确、有所收获的快乐旅程。
  (二)创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培养方式
  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与社会实践工作联系在一起,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掌握项目的实际操作技巧和技能。在本地区的公司可以与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专业班级展开教学合作,派遣班内的学生进入公司中担任一些兼职性的工作,切身的体会项目的运营与发展,了解项目多个环节的发展情况,掌握具体的项目操作方式。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通过切身的学习了解到了项目发展的详细情况,要在返回学校学习的新的一个学期让自我保持健康、向上的学习动力,积极提高自我对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与应用能力。高职院校通过总结学生的实际锻炼情况,开设专业的辅导课程,辅导学生进行新的职业生涯规划,完善教学体系,真正做到平稳有效的发展。
  (三)开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质量和培养高技能人才有着直接的关系,培养出的人才必须要具备专业性和实用性。在进行高职教学课程模式的改善的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理念的体现。而中国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不管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难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基本上都是在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高校毕业即成为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历,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迫在眉睫。要求教师既能够重视理论知识又具备教书的能力,还要具备实践操作上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国际贸易人才。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环境和教育资源,把以课堂为主的教育与实际利益为主的校外工作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重点。课程内容以工作和项目为载体,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四)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发展方式
  从根本上说,工学结合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互动的系统,需要各方面的互相配合才能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任何一方的单向运行都不可能实现工学结合教育体系的整体效能。工学结合的主要目的是将工作的实际经验转换到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去,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知识,了解更多的关于工作技能的理论知识,进而利用理论知识丰富自我的工作技能,在高职院校中工作与理论学习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对接都是一种对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的有效途径,这种发展方式可以有效的改进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实际技能掌握能
  【参考文献】
  [1] 梁建林、郭毅.高等职业教育全方位的工学结合模式探讨.教育与职业.2010.09;55-57
  [2] 刘林.对我国推行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若干思考.高等教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09;10-13
  [3] 郭薇.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认识.中国科技信息.2007.04;66-69
  [4] 汪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法治与社 会,2007(8)
  [5] 卢惠林.校企合作:高职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6] 梁广民.微观课程改革中校企合作的典范[J].职业教育研究,2007 (6)
网站目录投稿: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