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独立学院是近几年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该文就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加以分析,并就如何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 关键词:独立学院 思想行为特点 思想教育 针对性意见 1.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模式上的一种尝试,它是公办高等院校教学资源与社会资金有机结合的产物,是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全面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改革与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6号令规定"独立学院对学习期满且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并以独立学院名称具印"且"独立学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取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独立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学院高昂的学费、含金量较低的文凭以及将来就业前景的未知,使得这一特殊群体的本科学生一进校门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2.独立学院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2.1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较大差异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差距悬殊。 有的学生非常珍惜学习机会,进入独立学院后下苦功扎实学习,立志考研,赶超二本学生,最终殊途同归,也有被父母所逼,无奈坐进课堂的学生;有家庭经济状况非常优越,也有靠自己打零工赚取生活费和靠东拼西凑学费的学生。可以说是良莠难分,管理难度相当大。 2.2心理需求趋向多元化,渴望认同但存在自卑情绪,心理容易失衡 独立学院学与普通大学生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因为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他们感到沮丧,对未来没有信心。 但同时他们又处于自我意识成熟过程中,渴望自我评价水平的提高,重视扩大人际关系的交往,渴望在交往中得到尊重,找到心理安慰和归宿。长此以往的郁积会导致一种心理失衡,表现在行为上就会产生孤僻、厌学、重视网络虚拟的人际关系而漠视现实等一系列现象。 2.3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动机,但因缺乏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会日益淡漠 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在刚入校的时候,对学习抱有一种强烈的积极性,特别渴望成功,渴望与自己昔日的同学一起进步。然而由于自身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对、惰性大、缺乏恒心等等,再加上办学条件及教育模式方面的不足,使得相当一部分同学磨灭了原有的"雄心壮志",逐渐变得厌学、不自觉、不自律,甚至影响了周围的同学。 2.4价值取向日趋务实,重视自我素质提高,但存在片面追求物质功利倾向 民办高校比公办学校收费高,而且在学生心目中,独立学院与公办的性质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传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教育关系发生了改变,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变换成了消费者与消费提供者的关系,学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较少考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较少考虑奉献,更多地强调向社会、学校索取,追求物质享受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学习动机和人生目标。 2.5职业意识较强,但对就业普遍不抱乐观态度 独立学院的学生对就业抱有很大希望,期望自己得到普通本科生一样的就业前景和待遇,但是,目前国家对独立学院等三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在并没有特殊倾斜,社会对独立学院高校毕业生的认可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他们渴望平等,希望社会能给予他们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但对自身又缺乏足够的信心,这种矛盾与困惑加剧了他们对学习目标的疑虑。 3.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3.1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能以自己是独立学院三本的学生而放弃理想,忽视社会责任。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活之中。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才可能树立自信,赢得他人尊重。 3.2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应当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讲授一些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我調节,并且要形成自我调节的意识;在基础知识了解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测试加以巩固,并且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接着让他们试着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良好的环境下,学生们的个人修养会不断提高,心态也会表现得比较平静。 3.4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学生了解社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提供必要经费。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责任感。 3.5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室 在独立学院里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室,当学生发现有心理问题时,可以随时进行心理咨询,将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 [2]鲁洁.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刘兆吉.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独立学院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王向荣.试议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德育教育[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