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蒋方舟吐槽李诞变心这个字道出成年人交往的扎心真相


  写公众号以来,临公子经常接触到形形色色的观点,受益匪浅。
  熟悉我的读者可能知道,我向来欢迎不同想法,有时质疑得有道理的,我还会特别用心回复表示感谢,甚至很多话题是从反向评论提炼而来。
  但有一类评论,我几乎很少搭理。
  就是那种,上来就劈头盖脸一顿痛斥,口口声声说"误人子弟,举报不谢"、"什么鬼?真是笑死我了"、"胡扯吧,败坏风气的就是你们这些自媒体"……既没带任何依据也没说明理由,一副"我是对的,你是傻X"的姿态。
  这种自我仰视的态度,其实挺可惜。
  它只会让一个人永远陷入二元站队,被唯我独尊的幻觉拖入泥潭。
  越用力,越坠落。
  01:
  2019年10月,美国知名脱口秀《艾伦秀》的主持人Ellen,被拍到与前总统小布什坐一起看橄榄球赛,两人谈笑风生,轻松自在。   就这么件小事,引发了猛烈的骂战,Ellen被舆论喷成筛子。   为什么呢?   Ellen早在1997就大胆坦诚出柜,当时美国环境对同性恋并不宽容。她为这一举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以她名字命名的热门剧集被电视台拒播、制片方迪士尼终止合约、代言的广告被撤下。   整整3年, 她都没有工作。   同时,她也成为全美同性恋维权的精神领袖。   直到3、4年后,Ellen获得主持艾美奖的机会,再一步步重新回到主持界的巅峰,得到无数人的钦佩和赞扬,被公认为全美最受欢迎的同性恋之一。   而小布什,身为共和党领袖人物,曾公开表示反对同性恋法案。   在许多人看来,Ellen作为同性恋权益的标志性人物,无论如何也不该与"反同"的政客并肩而坐,不少人甚至骂她是"叛徒"。   面对质疑,Ellen在自己的节目中回应:   我和小布什先生是朋友。事实上,我的朋友中,很多人都与我理念不同。   我们是不同的,但我认为很多人忘记了那是OK的……我无法与一个人在所有事情上达成一致,不意味着我不能和他们做朋友。   当我说对人友善时,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和我观点一致的人,我的意思是,对所有人都要友善。   然而她的回应并未平复舆论争议。在众人看来,这两个人理应势不两立。   我们知道,"自由"二字在美国是个被整天挂在嘴边的词,而这场口诛笔伐却源于:   两个意见不同的人,坐一块儿看了场球赛。   这样的状况当然不是美国特有的,而是极其普遍的存在。   眼下的时代焦虑不堪,人们开始失去沟通对话、彼此了解的耐心,看到观点相左,恨不得架起高射炮猛轰。   我无数次在微博等社交平台看到网友们站队互喷,怎么难听怎么骂,到最后也没人想搞清楚什么,只图自个儿喷个痛快。   看哪儿都像角斗场,仿佛非得摁住对方的头,让他赞同自己、俯首称臣才肯罢休。   而实际上,大部分事情,都没那么非黑即白。大部分的人,也不是非敌即友。   02:
  一期《奇葩大会》上,作家蒋方舟吐槽李诞:本来说好一起做恒星,你却变成了谐星。   他们之间曾约定过一个"恒星写作计划",各自创作,各自发光。彼时李诞喜欢写小说,对写作充满热情。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知道了,李诞一撇腿迈入娱乐圈,活脱脱地成了佛系段子手。   后来,蒋方舟晒出李诞送了她一本自己的书,上面写着:   "你加油,我不了。"   这事让我特别感慨。   感慨之处在于,一个年少成名的才女作家+文艺青年,一个又佛又丧+节目里插科打诨的谐星,二人背景不同、行业不同、目标不同,却惺惺相惜,成为能长期书信往来的挚友。   如今的二人,依然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   我们经常遇到发现别人与自己"不一样"的时刻。   一开始你可能会疑惑,他怎么和我不一样?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其实,意识到这点恰恰是我们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契机。人和人成长速度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对"不同"时的态度。   你一看到不同的意见就否定,认为自己的想法最完美;   你一看到不同的目标就不屑,认为不切实际或过于渺小;   你一看到不同的喜好就反驳,认为怎么有人喜欢那些东西。   久而久之,每天不过是Ctrl+C和Ctrl+V地复制自己,难以从外部汲取进化的养分。   网络上有个砍柴和放羊的小故事。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看似浪费时间对吧?可换个角度: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你知道了哪个山的柴多、哪条路好走、学会了放羊技巧……是不是突然就不一样了?   你对待"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你的眼界上限。最怕自己亲手设限,却以为眼前就是全世界。   03:
  还有一个社交现状不知道你有没发现:人都喜欢与产生共鸣的人相处。   哪怕你们之间有许多差异,但他表现出的言行让你有种同频的感觉,就会愿意和他聊几句。   这大概就是一种高级的社交姿态:求同存异。   我一初中同学,早早辍学步入社会摸爬滚打,建材生意做得不错。有一次同学聚会时,几杯酒下肚后他开始站起来拿着酒瓶说:"书念那么好有用吗?你看我,今年又买房了哈哈哈","你们这种年纪还在公司上班,我告诉你,这辈子别想挣大钱了"……Balabala。   大伙儿面面相觑,全桌无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位做外贸的同学。   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收入不错,有人开玩笑问"你工作1个月是不是抵人家1年的工资啊?",他赶紧摆摆手:   "哪儿那么容易啊!大哥小弟都是我一个人,每天累得和狗一样。哎,你们看我发际线就知道了。"   聊天时他多半也是聊家长里短,感慨有了小孩更有动力了,吐槽一番中年危机。   后来才知道,那天他来参加同学聚会特意没开自己200多万的奔驰,而是找亲戚借了辆普通的大众。   所以你看,懂得找共同点的人通常比较受欢迎,而处处秀与众不同,尤其秀带优越感的与众不同,往往很容易讨人嫌。   不完全是人家酸。   小老百姓原本觉得自个儿过得还可以、勤勤恳恳地挣钱买房、踏踏实实地埋头搬砖。你一来就秀收入秀房产秀优越,人家顿时觉得手里的鸡腿都不香了,谁能和你愉快地玩耍呐?   更何况灌输读书无用论的,无外乎两种人。   1、没读书挣到钱。   2、没读书也没挣到钱。   人的可能性远超他们想象,坐井观天,等于把其他可能性通道全部堵上,沦为思维里的困兽。   04:
  有人说,互联网让人的思想更丰富。其实我认为事实恰恰相反,互联网让人更倾向寻找印证自己想法的信息。   选边站队、热衷对立,这是非常狭隘且粗暴行为逻辑。   你制造的裂痕多了,自己反而是最容易掉入裂痕里的人。   不如试着弥合裂痕。   第一,明白矛盾无处不在。   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事情,本就是矛盾共同体。   星云大师写过两本书,一本叫《人生就是放下》,一本叫《人生就要不断精进》,你是不是眼前一黑:   大师啊,你到底要我怎么做呢?   这就像《奇葩说》里,最后哪方观点赢了根本不重要,过程中的探讨和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才重要。   凡事无绝对,更别说立场决定态度。   如果你明白这点,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第二,理性表达。   我们当然有表达不同看法的权利,但要知道,"表达"和"开杠"是两个意思。   一句话、一篇文章、一段视频,哪怕说得再好都存在局限性。成熟的人,懂得理性指出认为不妥的地方并适当给出依据;浅薄的人,只会乱抨一气,三言两语开始情绪化的人身攻击。   前者针对观点,后者针对人。高低立现。   第三,找对方闪光点。   我有个亲戚,以前我单身时她整天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赶紧结婚才是正经事",我在朋友圈发张自拍她都能评论句"还是一个人啊?"。   简直不胜其烦。   后来我想,嗯,她平时很热心啊,把家庭也照顾得很好啊。这么一想,就心平气和多了。然后试着站在她的角度看,她可能是依照自己的经历得出了对应的观点。大家多聊聊交集部分就好,求同存异嘛。   第四,多看多思考。   李笑来说:理解过的东西越多,理解新的东西就越快。说穿了,理解能力差,无非就是见识少,仅此而已。   多阅读多思考,你的理解范围不断积累扩大,理解速度也会加快脚步,它们会帮助你用更多元、更睿智的视角看待问题。   你说我们为什么刷朋友圈、刷微博、刷公众号?   说白了,就是想看看这世上更丰富的可能性,那些与我们不一样的人和事。   连岳老师有一段话,我非常认同:   对他人的私事不关心、不介入、允许他人的道德观、生活方式和自己不同,这将消除世上90%以上的烦恼。   愿你在包容彼此的不同中,看到更大的世界,活出更多彩的人生。
网站目录投稿:香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