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引入心理疏导方法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法,这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引入心理疏导,势必扭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引入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各种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给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变化,也给企业职工心理带来一定失衡,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对职工进行心理疏导。
  1.1企业职工功利化的价值观需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近年来,我国在道德教育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加之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诱导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不健全等,使职工的道德观念受到扭曲,出现"功利化"倾向,重金钱实惠、个人利益、奢侈享受;轻道德品质等。在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面前,只看到局部、渺小的个人小利,不顾他人、集体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因此,为了钱,不惜采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甚至不惜抛弃一切良知、信义和廉耻。价值观扭曲所带来的心理失衡,使人心理上很难找到一个可靠的牢固支撑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研究人们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开展心理疏导,扭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方式,进一步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企业"相对弱势群体"的出现,需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当前企业允许许多要素参与分配,收入较低的职工、下岗职工成为"相对弱势群体",他们心里不平衡,埋怨情绪多,个别职工甚至对改革有抵触情绪。特别是社会存在收入分配不公现象,使职工无法接受这样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是少数权势者凭借特权成为暴发户,另一方面却是大量普通劳动者被迫下岗失业,陷于贫困之中,失去基本生存保障;社会财富不是全部集中到勤劳致富、守法经营者手中,而少数特权持有者、攀附权势者、贪污腐败者却成了财富的拥有者,那些靠钻国家政策和体制漏洞而暴得大利,靠垄断而获取超额利润"造就"的富人,带给公众的是极大的不公平感,甚至是愤慨,对职工的情绪是一种严重的挫伤。此外,辞职、转岗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待加强。如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形势或工作方法过于简单,职工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疾病不能得到疏导,势必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企业"相对弱势群体"的出现,需要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展必要的心理疏导工作。
  2.心理疏导有助于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2.1心理疏导有助于企业了解职工思想动态
  正确认识和了解职工中存在的问题,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在新形势下,企业职工中由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思想问题逐渐增多,这客观上要求企业领导在对思想工作对象的认识上,既要从思想层面和政治层面分析,又要注重从心理、生理层面上去分析。目前,企业职工求助的内容除了家庭、社会生活外,还涉及大量工作内容,其中有一些直接与企业、车间的管理工作有关。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事实证明,职工存在的诸多思想问题中,有的属于政治问题,有的属于思想问题,但更多的属于心理问题。如果单纯从思想和政治上去处理职工的心理问题,就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在处理职工存在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把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甚至是政治上的问题,而是要从思想与心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从心理科学的新视角上,综合地、立体地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切准职工的脉搏,才能准确地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2心理疏导有利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多以居高临下、强行灌输的姿态出现,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加上许多问题是心理问题而非政治问题,用思想政治工作去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有时无济于事或适得其反。相反,心理疏导本着助人的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坚持保持中立不做伦理评判等原则,更容易被职工接受。引入心理疏导的办法,就是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开辟一个新渠道。一方面在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普及心理科学知识,遇到问题时不仅有思想防线,还可以运用自我心理调适的办法,增加一道心理防线,这样就可以减少事故案件的发生。管理者掌握了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克服工作方法的简单、生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性。另一方面,心理疏导要求必须平等地对待教育对象,不搞生硬的我教你通;在疏导过程中要先听后说,允许教育对象宣泄不良情绪;心理疏导强调通过各种技巧,尽量拉近与教育对象的心理距离;要注意启发职工自己认识问题,培养健康心理;要建立科学系统的心理矫正方案,通过反复甚至长期的工作达到目的等等。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可以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接受效果。
  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引入心理疏导的几点做法
  3.1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的关系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都是以培养人、教育人为根本目的的,但是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方法和途径各不相同。企业管理者要学会研究人的思想变化规律,学习掌握分析区别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把人的喜怒哀乐当作观察思想问题的"晴雨表"。属于思想问题的,就要用思想工作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属于心理疾病的问题,就要用心理学和医学的办法妥善处理,千万不能把两者混淆不清,把各自的工作对象搞错了。
  3.2正确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术
  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术,就可以为解决企业中常见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提供全新的心理学的手段。企业领导干部做到"四要",即要自觉掌握心理疏导的知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要把心理疏导有效地结合到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之中,这样既节省了人力,又节约了时间;要严格遵守心理疏导工作的特点规律,慎重严谨,遵循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教育人这个客观规律,一切要从"爱"字出发,"帮"字入手,"变"字看人,做到尊重职工的人格和尊严;要讲求科学的方式方法,不能主观随意;要注重环境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开展愉悦身心的文化活动,巩固团结友爱的内部关系,促进干群的心理健康,确保心理疏导工作健康开展。
  3.3大力普及心理学知识
  首先是加强企业心理疏导骨干队伍培训。目前企业干部在心理疏导方面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影响和制约了这项工作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快培养心理疏导骨干队伍,把骨干的培养纳入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培训的总体安排,把心理疏导的最新成果纳入培训的内容中。要坚持骨干队伍建设与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并重,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心理科学开展工作的能力。可以采取外请专业人员辅导、集中培训、短期轮训等方法,帮助企业基层干部、骨干掌握运用心理学知识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做到会发现心理问题,会分析心理问题,会进行心理疏导。其次是向本企业员工普及心理学知识,了解掌握心理科学的基本常识、基本原理,使职工掌握健康标准,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自我调适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干预,对心理有障碍的个别职工,及时跟进疏导。
网站目录投稿: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