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俗语"长到夏至短到冬",就是这个意思。从此以后,开始了一年里最热的天气—人伏。由于天太热,人们不得不避暑。朝廷放假,官员在家养生。皇帝照例颁冰,赏赐下臣,以解暑气。唐李德裕《一品集》云:"唐学士夏至日颁冰及酒,以酒和冰而饮,禁中有冰醒酒坊。" 据(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引《燕京岁时记)介绍清廷惯例: "京师自署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街门例有肠冰,届时由工部硕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古代无制冰设备,冰自何来?原来朝野人士为了能在盛夏里得冰,特设有地窖。在冬日里便割冰取块,存放窖中。据载,紫禁城内旧时冰窖五所,其四所各藏冰五千块,其一所藏九千二百二十六块。可见规模之大。地方上也广设冰窖,《元和县志》里说,苏州封门外有二十四座冰窨(即冰窖),贮藏冬日结好的冰,待暑天取用。卖冰的商人称作"窨户",几乎个个是腰缠万贯的大款。但是制冰的工人们却几乎穷得连鞋子都穿不上。清尤悼《冰窨歌》作了如实的描写: "我闻古之凌阴备祭才已,今何为者惟谋利。 君不见封澳门外二十四,年年特为海鲜里。 潭深如井崖高山,赌水四面环冰田。 孟冬寒至水生骨,一片玻瑞照澄月。 害户重裘气扬扬,指挥打冰众如狂。 穷人爱钱不惜命,赤脚消冰寒割胫。 褪春撞声声殷空,势欲敲碎冯夷宫。 林珠倏惊倒崖谷,琼玲旋提响琼玉。 千筐万苔纷周遭,须臾堆作冰山高。 堆成冰山心始快,来岁鲜多十倍卖。 海鲜不发可奈何?御头六月凉冰多。" 工人们为"窨户"(即冰商)制作了大量的冰块,这些"窨户"到夏天便批发给小商贩,由他们再零售给千家万户。 古时没有冰箱,买回家的冰块便放在由厚麻布作内衬的小方柜中,这种"保冷冰柜"可使一块五六公斤重的冰块一昼夜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