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节令有一个特点,"重日"节不少,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盛夏中的六月六也是一个"重日"节。这一天宫廷和民间都有一些重大的活动,而且不仅汉族重视这个节日,许多少数民族也把这天作为重大节日加以庆祝。 汉民族把六月六当作节日,可以追溯到先秦。 晋国人把六月六这天,看成是大禹的生日。唐皇甫谧《帝王世纪》云: "练纳有羊氏,臆胸拆而生禹于石纽。郡人以禹六月六日生,是日熏修裸飨,岁以为常。" 所谓"熏修",就是道士修洁养性。所谓"裸飨",就是洒酒于地以降神,供物以祭神。祭禹仪式直到宋朝还在举行,苏轼(过漆州涂山》一诗自注云:"淮南人传禹以六月六日生日,是日数万人会于山上。"可见盛况不减。 在宋朝,宫廷又定此日为"天贶节"。此节仅盛行于宋真宗一朝。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真宗与辽议和,订立了"遭渊之盟"。真宗为掩饰议和的屈辱,便采用大臣的建议,打算去泰山封禅,表明天降功业。于是,他两次玩弄"降天书" 的把戏,并定六月六日为天祝节。这一天"京师断屠宰,百官行香上清宫"(《宋史·真宗纪》)。宫廷断屠宰,可在民间却大杀猪羊。近代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云南风俗: "旧历六月初六日,向称天祝节,宣威之地方,早已农毕。放牛于山林之中休息矣。惟山中多豺狼,每为所害,于是在天祝节之一日,杀猪宰羊,为土地。IP婆祝寿,盖俗有‘土地不开p,老虎不吃人,之诊,求其保护耕牛,不使豺狼食也。" 宋朝皇上断屠与云南百姓宰牲,皆为讨好神灵,但想达到的目的却不相同,皇上是为了遮掩他卖国求荣的丑行,而百姓却是为了"保护耕牛"以求生存。 此外,这一天还有祭祀其他神灵的。如南宋朝廷祭崔真君诞辰。宋吴自牧《梦粱录》载: "六月初六日,软封护国显应福普佑真君诞辰,乃磁州崔府君,系东汉人也,朝廷建观在阁门外,聚景因前,灵芝寺侧,踢观城名曰显应。其神于靖康时高庙为亲王日,出使到磁州界,神显灵卫驾,因建此宫观崇奉香火,以衰其功。此日内廷差天使降香设礁,贵戚庶多有状香化纸。" 有些地区则祭观音,或谷神,或鲁班等等。从这一点说,六月六也可视为祭神节。 民间把这天看作"晒龙袍节",家家把衣物拿到太阳下暴晒。民谚云:"六月六,晒红绿,不怕虫咬不怕蛀。"人们认为这天晒过的衣物不会被虫蛀,所以上自宫中,下至村野,都在晾晒衣物。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记载: "六月六日,内府皇史宏雄列圣实录、御制文集诸大函,为每岁故事。" 这就是说,至少明代已有了六月六曝书的习俗。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中华全国风俗志》是这样说的: "农历六月六日为‘天双节’,丽水有一种奇俗,相传唐玄奖自西天取佛经来中国,经大海时曾堕落海中,为水所淹,故‘天贶节’丽邑有晒经之说,诚奇事也。晒经之人大半为妇女,各寺院庙现成有妇女晒经,有晒一庙之经者,有晒数庙者,有晒全邑各寺观者。但晒经虽是为初六日,而晒经妇女初五日晚间即群集佛前,喃喃诵经,至旭日升即停诵四散,庙中阂无人迹。而所谓晒经者,特其名耳,并无于日中晒经之实事也。" 据此可知,六月六曝书晒衣,是因为唐代玄奖和尚自西天取经归来曾被海水所淹之故,这一习俗带有较强的宗教色彩。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认为早在周代就有晒衣物之举。那时周武王兴兵伐封,八百诸侯会监于孟津。武王率军过黄河,驻在殷都城朝歌南郊的田野。刚一扎寨,天降大雨,军营上下,一片潮湿。六月六这天,烈日当空,武王命令晾晒衣物,数万人的衣服曝晒于烈日之下,武王夫人的衣裙更是鲜艳夺目。当地百姓纷纷效法,红红绿绿的衣物挂满房前屋后。人们发现经过这一天曝晒,可以避免衣物霉变。于是六月六晒衣物便流传下来。 其实,六月六正是江南梅雨季节过后,日烈天晴,正是曝衣晒书的好时间。这一习俗有科学道理,即使没有武王的命令,聪明的百姓也会自觉地曝晒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