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读者S告诉我,最近她找工作,因为天太冷,路上非常堵,她面试迟到了一个小时,到了地点被告之,群面已经结束了。这家500强时尚公司她还很想去。S既有些怨公司不给她机会,也恨自己,关键时候经常掉链子,说看了我前几天有个面试清单,说早知道做个清单,心里有数就好了。 这段时间,国内天冷,有些公司HR告诉我,约面试的到面率低了很多,即使来了也常有迟到的,如果有刮风下雪,这个数字就不能看了,越初级的工作候选人越不重视机会的把握,可能觉得违约成本也很低吧。有位头部公司HR经理F感慨,如果连基本的面试都不能克服困难准时参加,那也不要想未来工作当中遇到什么事能有什么决心去解决了。 很多时候,人实际做出的事和自己真实的想法经常有偏差。很多时候,迟到确实不对,但对很多人来说,就像S是真的不想的,只是因为对路程中的一些事估计不足。 有时候真没想这么严重,赶飞机,赶火车总不想迟到吧,但还是有很多人赶不上飞机,误火车的。上班有多少人是准备着迟到的?但是哪个单位不是天天有迟到人员,考勤永远是个管理问题。 但是这些小事对人的影响又很大,又正如F所想的,如果这件小事都做不好,遇到更大的困难时岂不更麻烦。 我小时间有次给家里寄信,那时贪玩,寄了几天还忘记了,误了家里的正事,妈妈责备我"做事为什么不过脑子",我也很自责,后来慢慢养成习惯,想要做一件事,不是想到就做,而是先花一点点时间在脑子里过一下,然后做的过程中会顺利很多,而且养成这个习惯,也会变得做事边做边想,虽然不敢说不再忘事,失误,起码自己觉得自己不过脑子的事少了很多。 很多时候,做砸一件事往往并不是出于原来的意图,而是对中间的困难和阻碍准备不周。 无论做什么事,先在大脑里预先过一下,其实这个极简单的动作有巨大的作用。做统筹,做计划,还是增强画面感,都需要事先在脑海中将流程走一下。 1、大脑里先过一下事情,就是做计划 《礼记·中庸》中就有"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的古人智慧。 脑子里过一下一件事的流程,这就是做计划的极简版。我们都知道,计划的意义,花个10%的时间做计划,会减少90%的失败。但是我们并不习惯做完整的计划,很多小事,做就做了,大家事前不会有什么计划。 就拿"迟到"这件事来说,问问上班、面试、赶路、约会迟到的人,原因多种多样,地铁没挤上,电梯太堵了,不小心起晚了,排队时间长了点…….我似乎没有听到谁说,我就是有意迟到的。 但是严格来说,这些绝大部分理由都并不是不可抗力,只是事先对路上的情况估计不足。如果每天在脑子里过一下XXXX的事情,大多都能避免,这同样适用于所有赶飞机,赶火车,赶面试……之类的事。 脑子里过一下,做个简单的计划吧。 2、大脑里先过一下事情,可以对事情的整体有个草图 在大学英语精读上有一篇我一直记忆犹新的文章"daydreama little",文中说做白日梦的好处,当时我反复看这篇文章,觉得非常有道理。 这和脑子里先过一下事情,如果结合起来,就是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心中对这件事有了整体的画面感,会在潜意识里埋下成功的种子。 以运动为例,很多人坚持不下去,无非是中间过程过于枯燥,做这件事带来的麻烦和痛苦超过了为坚持这件事的动力。 但是我认为也有很多人是因为没有建立起每次运动过后的结果期待,头脑中画面感不足以支撑其渡过沉闷期。以至于没有坚持到成习惯就放弃了。 很多事,如果我们在做事之前,脑子里过一下,把未来的结果想一下,把未来的画面拉到现在,就会增强我们的动力和信心。 3、大脑里先过一下事情,可以统筹资源 我们都学习过统筹,几件事情在同时办时,忙不过来时就需要有先有后。扩大来看,就是我们资源总是有限的,需要有所取舍,合理分配。 脑子里先过一下事情,不仅可以组织思路,也可以统筹资源。 多想一想,我要做的这件事,是不是和我要做的另一些事冲突,需要什么资源支撑…….事先在脑子里先过一下几件事情,也是评估的一部分。 还是以迟到这件事为例,我们公司有很多猎头顾问经常要去拜访客户、面试候选人,而上海确实又比较远,出去一趟特别费时间,很多人觉得一出去就是半天或一天,效率特别低。 我一直建议我们公司的猎头,如果要去一个地方,就要想想如何能更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比如把路径设计好,可以在同一个地点附近约几个候选人或近处的客户,尽量减少在路上奔波的时间;或者带好资料电脑等工具,提前到所约地点附近,事先处理一些工作… 我们的资源永远是不足的,但要知道比我们资源不足的人也能做成比我们更大的事,学会充分利用资源的前提,往往是事先有资源的概念,思考过资源的利用。 不要在事后失败时才说"没想这么多",无论做什么事,事先在脑子里过一下,都是极为有益的。 对于忙碌的职场人,不可能事事都反复思量,但脑子里过一下事情就是让流程跑一遍,花不了太长时间,但是查遗补缺,对于自己做事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也会提高他人对你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