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四月八赛会


  与斋会相对应,民间举行名为"赛会"的祭神活动:
  "四月八日,人家用百果作百和菜,亲部传送,岁以为常。是月坊保多数钱,建酿,谓之‘酿灾’,又谓之‘镶火’,装演剧戏,竞奇夸富,谓之‘迎神。’"
  这天所演的剧戏实际是一种宗教表演,张点《津门杂记·四月庙会》中有具体的记载:
  "四月庙会最多,初六、初八日,天津府县城院庙赛会。……香火纷繁,而灯棚之盛,历有年所,尤为大观。
  各所分段,裕选席栩,或三或五,两庙相联,灯彩陈设,备极华丽,文玩字画,点弄年垂,相映生辉,俱系大家所藏者,皆能借用壮观。两庙戏台,纯用灯嵌。晚间请有十番会同人,在县庙戏台上奏古乐数曲,随有尾曲相倡和,皆旧家讲书人也。府庙后楼革栩,亦有戏台一座,于正会之次日,有祝寿会演戏一天,为神祝寿,灯彩尤粉妙。戏台上有梅君宝璐题联云:‘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颇寓劝惩,使他处娜移不得。又夜殿题联云:‘惟神则明,无渐宋影;夫徽之显,不夹毫厘。’凡出会正日,热闹排场,不亚皇会。下午随驾,有装扮各色鬼形者,或身高丈余,或身揍三尺,面貌睁狞,摇头摆手,奇形怪状,不一而足,令人可怖,并有书投皂隶,文武仪仗,拚锣伞盖,斧俄金瓜,宝扁提灯,对马执事,蟒袍兽补,按髻徐行,炉鼎缤纷,挤植燎绕,鼓吹音乐,清韵悠扬。又有因病立愿者,是日身扮罪囚,衣以储衣,系以缘线,名曰红犯,亦复不少,俱随城陵神出巡,于西郊赦孤,游人格外纷沓。"
  民间盛大的庙会所显示的意义已与庙寺中的浴佛大相径庭。戏台上的昆曲完全是娱人,沿街的表演则是赎罪。文中提到城隆神都是道教之神。按道家的说法,城煌是守护城池的神。一般百姓也常把城陛看成阴间的地方长官。人们信仰城隆神大约是在南北朝时期。那时北齐与南梁相对峙。一次北齐大将慕容俨镇守长江边上的郑城,南梁大将侯琪便率军包围了他。南梁多次攻城不克,发现齐军通过城外河道运粮草,于是在水里撒了许多水草,不久水草就把河道堵塞,那城成了一座孤城。城内军民大为恐慌,慕容俨听说城里有座城陛庙,就带人前去祈祷。祈祷间,狂风大作,河浪掀天,不多久,就把水草全冲跑了。梁军见水草不奏效,就用铁链横锁江面阻挡粮船,但咆哮的江涛也把铁链冲断,梁军惊恐而齐军士气高涨,两军决战,齐军大胜。从此城隆神在人们心目中威信更高了。自此以后,祭城陛神的民风便从南方扩展到中国各地。
  所谓祭城陛神,是人们扮演城陛出巡。这一天,"为城陛出巡之日,好事之流,齐扮鬼卒,束妆离奇,衣服丽都"(近人赵光衰《津门岁时记》)。这些鬼,近人张次溪在(天津游览志》中有详明的解释:
  "津人好事者,乃于初六、初八两日,装扮九幽十八狱变相,随神(城改)出巡,谓之龙会。……其龙会又有五福、十司、无常、德顺、拾魁等目,幕鬼影,绘兔声,狞恶者为厉鬼,放荡者为狂兔,尖刻者为促狭兔,守头巾气者为陈腐鬼,以及芙蓉城之烟鬼,龙龙果祟,指不胜屈。而旁人亦学东坡之说鬼,不方效阮籍之作无鬼论,由是鬼会大盛。"
  为什么城陛神出巡要带上这么些鬼呢?原来到了唐朝,人们已经把城隆神看作是阴间的地方长官了。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洪州(今江西南昌)有个叫王简易的小官儿,肚里有病,长期卧床。一天晚上昏死过去,魂灵飘进阴间,被一个叫丁郢的鬼抓住送到城煌庙,见了城隆神。城陛神一查生死薄,发现王简易还有五年寿命,不该现在就死,就又把他送回人间。这一荒诞的故事,反映唐人希望阴间能有一个公正的神主管人的寿命,这个神就该是城陛。这一传说被清代作家蒲松龄接受,写进《席方平》这篇小说中。
  这种种的鬼实际是丑化人间的各种败类,如酒徒、好色者、大烟鬼等等,目的是达到教化的作用,并供观者娱情。但有的人却把戏耍当真神,做出种种愚蠢的行为,当时有人写诗加以讥讽:
  "俗悍风强孝亦愚,挂灯不是挂香炉。
  毁伤身体毫无憾,为博旁观好汉呼。"
  "蓬头耽足状如狂,村妇度心烧拜香。
  娇喘吁吁行不得,可怜一步一跟跄。"
  前一首写的是在鬼神面前为亲人许愿,其形式是在两腕上挂红纸灯笼,有的十五对或十六对,累得几欲倒地。还有的觉得如此心不甚诚,竟挂起铜香炉累累于颈臂,令人睹之瞳目。
  后一首村妇许愿的狂态,披发赤足,以红布裹胫,右手持香,一步一叩首。其状已类鬼矣!这种种情景已堕为恶俗,实在应该劝止。
  四月初八的赛会,虽然是宗教情感的发泄,但已构成了庙会文化。
网站目录投稿:傲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