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与企业相关的利益者中,中小股东相对与于企业的经营者和大股东来说,明显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在拥有信息的量和质上占优势的一方会明显地得以好处,而弱势方则居于不利地位。如今,公众大量的闲散资金进入证券市场,中小股东的人数日益增多,所以从中小股东的角度出发,来构建企业综合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立足于中小股东的需求,在信用评价和盈利评价的基础上,融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来共同构建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信用评价;盈利评价;非财务指标 国外学者对企业评价的研究相对较早,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评价体系也较为成熟。但是无论是运用平衡计分卡还是等级制度,无论是单一指标或是多个甚至综合指标,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事后评价的不足,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参考时不够完善。且国外的评价方法建立有其特殊的背景以及企业的特性,所以我们在建立企业综合评价体系时不能照搬照用,而是应该根据我国实际的社会经济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的现状与特点,来建立评价体系。对于构建企业综合评价体系,无论是国外研究者还是国内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以此形成不同的观点,构建各自不同的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关于以信用评价与盈利评价结合为基础而构建的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只有少数人提及过其中部分内容,没有形成体系整理成资料。鉴于此,本文在对比信用评价体系与盈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选取合理不重叠的指标,综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共同来构建企业综合评价体系。 一、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对企业综合状况进行评价,实质上就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揭示和判断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水平。因此,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必须是使评价结果有效且具有可比性,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一)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中选取的指标应该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经济市场的特性与企业的特点。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同时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起来。 (二)综合性原则。在体系构建时,应该是从各个角度考虑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确定选取的指标构建本体系。且指标体系应该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效综合。 (三)重要性原则。在此体系中应体现这些指标的重要性、代表性,而不是选择过多的指标甚至是带有重叠作用的指标。 (四)独立性原则。在进行企业综合评价时,选取评价指标应考虑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尽量避免指标各个指标之间在内容上的重叠性和在统计方面的相关性,保持各个评价指标的独立性。 (五)可操作性原则。在指标体系构建中,应使所选指标易于量化或定性,还应严格控制指标的个数,对内容重叠的指标进行一定的合并或选择,易于实践操作和评价结果的对比。 二、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构建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时,参照5C信用因素分析法与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计分卡以及影响较大的信用评价体系、盈利评价体系,现将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企业素质等方面来揭示企业的综合状况,力求通过此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中小股东更好的了解企业情况,作出科学的决策。 (一)信用评价指标部分 在信用评价指标部分选取的指标,主要从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企业基本素质等几个层面着手,共选取13个指标。 1、财务指标 第一,偿债能力。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 第二,资产营运能力。企业在进行资产营运决策时,应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取得平衡,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资产营运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包括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现金流量管理等。而企业的资产营运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保证,也是投资者或债权人能够按时获得回报的保证。通过营运能力指标的分析来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利用的效益及挖掘资产利用的潜力。 第三,发展能力。企业的发展潜力是指企业在未来可预计的价值生产能力,通过对现有信息进行分析,来预测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速度,企业的主营业务的前景和生长的发展阶段是决定企业是否有发展潜力的主要因素。 2、非财务指标 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运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方式已成为一种趋势。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运用,能够有助于评价者对企业更加全面的了解,可对企业的真实信息和履行承诺的意愿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所以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有必要加入非财务指标。本文选取领导素质、企业规模、技术人员比重和行政处罚这四个非财务指标,是从企业的基本素质到未来潜力和社会影响等多方面考虑,展现企业的全面状况。 (二)盈利评价指标部分 在本文中,盈利能力是指广泛的盈利能力,包含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获现能力两个方面。因为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一种反映。 在财务指标中,本部分选取的指标从企业利润和现金流的情况反映出企业当期的生产经营状况,着重通过对企业盈利指标的分析来得出企业当期发展状况的结果,以此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非财务指标中,本部分选取的是市场占有率和研发技术投入率,分别反映了企业产品是否具有吸引力和企业为将来的持续发展的投入。 三、不足之处 在构建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由于学者自身知识局限以及主观认识影响,在指标的选取上有一定的主观性,且我国没有统一的指标选取原则,在进行指标选取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毛道维,企业综合评价的趋势及理论,经济体制改革,2001 [2]吴德胜,梁樑,杨力,不同模型在信用评价中的比较研究,预测,2004 [3]张晓阳,浅析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决策&信息,2008 [4]胡连云,对现行会计准则盈利能力评价的思考,会计师,2011 作者简介:陈洁(1990.10-),女,汉族,四川广安人,四川大学商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