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道荣 来源:《做人与处世》 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写一写自己的妈妈。在开始写作文之前,老师问了孩子们几个问题,以启发大家。其中一个问题是,你的妈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我的妈妈很唠叨,我的妈妈爱打扮,我的妈妈很辛苦……"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 其中一个男孩子举手说:"我的妈妈特别能吃,她吃什么东西似乎都特别香。"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起来。"那说明你的妈妈是个"贪吃包’呗。"笑得最厉害的一个孩子不屑地说。老师制止了他:"不能这样取笑同学的妈妈,这是不尊敬的。" 老师将目光转向男孩。男孩胖胖的,性格好,学习也不错,但就是有一个毛病,吃饭的时候特别挑食。中饭学生们都是在班级里集体吃的,为了保证孩子们的营养,学校一周五天的配菜都是不同的,老师发现,这个男孩子却只吃荤菜,搭配的蔬菜基本上动都不动。老师为此找他谈过话,告诉他,只吃荤菜不吃蔬菜,对身体不好,男孩回答说,但我就是不爱吃蔬菜,没滋味,咽不下。 老师问男孩:"你们家谁做饭?" "妈妈。"男孩回答说。 "那你妈妈做的饭菜,好吃吗?"老师又问。 男孩想了想,回答说:"妈妈做的菜,有点好吃,有点不好吃,最好吃的菜是红烧肉,还有红烧排骨、炸牛肉什么的,也都特别好吃。"老师听出来了,这孩子在家里与在学校一样,只爱吃荤菜。 "你妈妈平时不烧蔬菜吗?"老师好奇地问。 "做啊。我最不爱吃蔬菜了,但她偏偏每次都烧好几样蔬菜,而且……"男孩突然停下不说了。 老师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犹疑了一下,男孩接着说:"而且,她好像特别爱吃蔬菜,她吃得最香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蔬菜。"顿了顿,男孩又补充了一句:"而我最爱吃的红烧肉,她却不肯天天做。"男孩有点委屈地说:"我觉得妈妈有点自私。" 爱吃蔬菜,这是个好习惯啊。老师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妈妈喜欢吃蔬菜,孩子却只拣荤菜吃。这里面一定另有原因。老师问孩子:"那么,你知道妈妈为什么喜欢吃蔬菜吗?" 男孩想了想说:"我也不懂啊,可能是她觉得吃蔬菜对身体有益吧。但是,听外婆说过,妈妈年轻的时候,也不怎么喜欢吃蔬菜,后来不知道怎么了,就特别喜欢吃蔬菜了,而且,每次我们一家人坐在餐桌上吃饭时,她吃菜的样子还特别夸张,夹一口蔬菜,吧唧吧唧,似乎很香。有时候,我被她的馋样给诱惑了,也夹一口那道蔬菜,一吃,也不怎么香啊。真不明白,为什么蔬菜到了她口中,就那么香,那么有味道。" 听了男孩的话,老师骤然明白了。老师也有孩子,身为母亲,她也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得好一点,身体健康一点,她的孩子也有男孩一样的毛病,就是不怎么喜欢吃蔬菜,为了让孩子能多吃几口蔬菜,她想过很多办法,除了告诉孩子多吃蔬菜的好处外,吃饭的时候,她也会"以身作则",自己多吃蔬菜,而且,吃蔬菜的时候,都表现得非常好吃的样子,虽然有的蔬菜,老师自己事实上也并不喜欢吃。可是,为了给孩子示范,让孩子产生食欲,她也总是尽可能地表现出吃什么都很香的样子。 男孩的母亲,为了孩子,真是一片苦心啊。老师深深地感同身受。可是,父母的心意,孩子却未必能够感受到,就像这个男孩,反而因为母亲不经常给他做爱吃的红烧肉,而觉得母亲自私。因为未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们对父母的管教,就可能不愿遵从;对父母爱的付出,就可能无法体会;反映在作文上,就是孩子们看见的、写出的往往都是表象,而写不出自己母亲身上真正的闪光点,缺少真实的感情流露。老师觉得,很多时候,学生写不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根子其实不是会不会写作文,而是有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有没有一颗感恩之心啊。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她决定这一课,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去教他们怎么写自己的母亲,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她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诚挚感人的作文。 是的,她要大声地告诉那个男孩,也告诉她所有的学生,男孩的妈妈,为什么吃什么都那么香?原因很简单,因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