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应益华++郭锦珍
  摘要:民办高校财务风险居高不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是目前民办高校面临的主要瓶颈。文章在阐释民办高校及其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的基础之上,介绍其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就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对增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诸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践行利益相关者理论、完善内控制度、承接和转移财务风险、施行CPA制度、加强财会人员管理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 民办高校 可持续发展
  一、 引言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有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民办高校从无到有,由全国高校体系的补充部分发展到今天高校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伴随着民办高校迅速发展,财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各高校不得不面临的重大难题,日益突出的财务风险难题大大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众多庞大的民办高校集团的破产清算,正是忽略财务风险管理重要性的必然结果。此时,一大批民办高校纷纷寻求一种有别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新型管理方法,能够有效突破传统风险管理的约束,以崭新的视野和高效的运行模式为民办高校提供更好的财务风险指导。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民办高校风险管理大大延伸和发展了传统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民办高校这一特殊领域,提出一系列防范和预测财务风险的方法和策略。
  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加高效合理的管理模式,着力于解决各高校实务中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难题,提高学校决策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形成各高校行之有效的财务分析体系,合理地开源和节流,强化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延续和强化资金链,防止高校的破产解体。如果可以深入研究和完善该管理模式并大力推广,将对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民办高校更好地提升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二、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及演化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谋求自身经营和不断壮大的道路上,不仅要遵循企业发展战略和增强企业市场影响力,而且要使企业在占优业务范畴保持既有的甚至更强的获利能力,确保企业能在未来可预见的會计期间内正常运行,保持旺盛的利润增长势头。民办高校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事业单位,资金供应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实际上,相应成本难以压缩和可用资金紧缺的相向挤压大大削弱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及演化。财务管理是以公司理财为主体,以金融市场为背景,研究公司资本取得与使用的管理方法。后来,随着民办高校的诞生与发展,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理论也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事业组织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最初,民办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可以分为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筹集经费和组织财务活动三大部分工作,分别从会计的反映、监督、预测和决策等职能来界定其含义。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关于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扩充。
  民办高校财务风险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资金供给链的断裂,即各民办高校为了保证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优势和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吸引更多的生源,各高校主动或被动地投入巨额资本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进而导致资金链出现缺口的现象。同时,民办高校财务风险使得高校财务治理功能弱化,效用异化,财务风险经过形成、扩散、爆发等阶段最终表现为外部负债、投资不灵、内控紊乱和效益不高。近期,学者提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是指高校在一定的财务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对资产进行购置、融通、运营和分配管理,使高校能够在经营环境中保持高效的资金运作,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在国家有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国民办高校在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随着民办高校经营业务的扩散和经营实质的纵深发展,过去简单的会计核算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要求。此外,由于存在各种历史原因,许多民办高校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内部和外部的财务风险,在风险的影响下,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破坏,轻则资金周转不灵,重则破产清算。国内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整体实施效果欠佳。
  四、影响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财务风险
  (一)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是民办高校财务风险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在实际操作中,主要表现为董事会成员权责不明确,监事会成为花瓶摆设,缺少业绩考核的指标和动机,内部矛盾时有发生,内部监督不到位。
  治理结构,是指民办高校作为独立于公立学校的法律主体,在股东、执教者、管理决策者之间建立的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并在此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利益分配和权责制衡等运行机制。首先,在民办高校的治理体系中,多数董事会形同虚设,其管理职能落实不到位,董事会成员之间权利与责任不够明确,遇事相互踢皮球,董事会内部矛盾难以消除。其次,在企业中,一般以股东权益最大化或公司财富最大化作为工作业绩的考核标准和评价准则。但与企业不同的是,民办高校不以利润为经营目标,在这个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运营目标的民办高校中,难免会出现缺乏考核工作业绩指标的窘境。究竟员工努力工作到何种程度才算是尽职尽责,或是业绩突出,是招生人数达标还是把经营风险最小化,至今在学术界仍然没有统一的说法。因此,员工在缺乏量化指标的治理结构下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良现象。
  内部监督的多处漏洞极大影响了民办高校的长足发展能力,主要表现在:基建招标环节不透明公开、基建质量不合格、豆腐渣工程时有出现;招生和奖评过程收受贿赂、暗箱操作;实物资产管理不善、被盗及破坏情况严重。此外,与公办学校不同,民办高校在享受自主管理的同时,不得不面临决定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资金链。然而,资金管理是各高校综合管理中极其薄弱的环节,资金在学校和公司之间的划拨毫无限制,当投资者出于投资动机急需资金时,便可擅自挪用学校资本,随意划拨专用基金,造成学校资金短缺乃至资金链断裂。而资金链供应不足则是导致民办高校不得不破产清算的重要因素。
  (二)财务管理力度不够。民办高校经营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和运行程序的不断复杂,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个执行有力、运行有序的财务管理体系是提高高校整体风险抗压能力和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然而,一些财会部门管理力度不强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岗位设置上,一些高校财务人员难以满足整体业务量的需求,人手紧张,导致出现类似于出纳兼任资产核算等现象,违反了内部控制准则中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这势必会滋生经济犯罪的土壤,不利于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
  在人员聘任上,财会人员年龄呈现V型的态势,即年轻新手较多,资深中高层会计师较少。高质量人才是保证高质量工作的基础,高质量财会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了高校财会工作管理水平低下的后果。财会工作就很容易停留在"大出纳"的历史认识上,仅仅利用其核算反映职能——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难以向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等方向发展。长此以往,财会部门为财务风险控制所做的贡献只能是少之又少。
  预算管理不善是造成民办高校财务风险偏高的一大因素,主要表现为民办高校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预算所囊括的资金范围不全面和预算执行的力度不够强硬。在实际的预算工作中,一些高校对财务预算重视不够,忽略了财务预算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战略意义,没有组织相应部门的参与,预算人员更多的是在纸上谈兵,使得预算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高校财务部门仅仅对申报的科研经费进行相应的审批和核算,而缺少对经费支出范围、内容和标准的监督,预算所囊括的资金范围没有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以至于预算工作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此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随意调整预算指标,使得预算与实际的差距始终保持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由此,预算丢失了其原有的效果,变成了预算人员主观因素的附属品。
  (三)政策法规不健全。为了进一步支持和鼓励民办教育的继续向前发展,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多部法律法规,使得民办高校的运作有法可依。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高校产权不明晰、投资者合理回报难以界定等极大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给各高校筹集资金造成不少阻力。并且,后勤管理部门究竟应该社会化还是内部化仍没有统一的规定,后勤部门给民办高校所提供的财力支持也是微乎其微。
  (四)造血能力不足。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是导致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系数偏高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所谓造血能力,可以理解为筹资能力,"钱"是高校开展招生教学活动、保证管理部门有效运行和后勤部门及时供给最重要的资源,筹资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各高校的资金来源的多少,进而决定其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众所周知,民办高校的筹资渠道主要分为五部分:学费收入、股东投资、捐资收入、银行贷款、政府补助。其中,捐资收入和政府补助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学费收入占民办高校经费收入的绝大部分,学费收入实际上成为了高校"财源"的晴雨表,当招生人数不达标而阴云密布时,其财务风险的雷雨便接踵而至。如此使得经费收入不得不随着生源数量同方向变动,这也是造成财務风险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投资风险大。高校只有充分利用好"来之不易"的经费收入并把它用在"刀刃"上,才能把财务风险降低至可控范围内。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意。国内高校为了增强"晴雨表"能力,普遍存在重招生,轻投入的现象。他们不惜在招生方面一掷千金,承诺给予丰厚的招生中介费用和可观的新生入学奖学金,却很少把钱花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职工福利津贴和教学设备升级上。长此以往,高校的办学质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态势,高校的产成品——毕业生滞销,如此恶性循环,投资风险的阴影便挥之不去。因此,解决高校的投资问题对降低财务管理风险有着莫大的帮助。
  五、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践行利益相关者理论。所谓利益相关者理论,就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跟利益相关者诸如股东、债权人、债务人、政府的关注和投入密切相关,企业追求整体利益时应该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考虑股东的利益。不同于企业,民办高校作为非盈利性的事业组织,是利益相关者的多重集合体,承载了资源供应者和相关投资者的诸多利益诉求。本文按照利益诉求力度的强弱把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两大梯队,分别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和重要利益相关者。分别对不同梯队的利益相关者采取不同的策略,以降低高校财务风险的整体水平,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学生、家长、教职工和管理团队。事实上,学费收入占民办高校经费收入的绝大部分,学费收入与生源数量呈正比例关系,学费收入实际上成为了高校"财源"的晴雨表。因此,高校必须办好人民教育事业,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核心竞争软实力,以高于公立学校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此来吸引更多"衣食父母"的关注。此外,教职工和管理团队是民办高校实施主营业务的根本所在,是保证高校运行有序、执行有力的不可缺少的核心资源。并且,教职工和管理团队的工作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各高校应切实保障教职工和管理团队的基本利益,完善工资福利绩效核算体系,增大绩效考核在工资薪酬中所占的比重,形成"以绩效说话,服务学生至上"的民办高校运行体制。
  重要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和校友。基于我国民办高校运行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股东干预的现状,各高校在保障股东合理利益诉求和取得合理回报权利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调动股东的积极性,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减少因股东主观判断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事件的发生,强化股东与高校重大投资决策的利益相关性,从而合理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与此同时,校友是高校重要的筹资来源,理应凸显校友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在西方民办高校中,校友捐资占学校资金来源的30%以上,鼓励校友捐资成为了西方高校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我国可以汲取西方办学的成功经验,不定期举办校友联谊会,增强校友与学校的联系、互动,以及校友的归属感、荣誉感,使校友逐步形成有义务向母校捐资的思想,设立专职管理机构,建立并稳定捐资主体,充分挖掘校友经济。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各民办高校理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吸收和运用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经验,力争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具体来说,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由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收益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模块构成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第一,偿债能力涉及资金供应链的问题,理应做重点分析,可用资产负债率、带息银行负债比率来衡量其偿还到期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第二,营运能力指高校保证日常教学活动和科研事业的能力,可用应收学费周转率和不良资产比率来加以衡量,前者主要测量高校学费欠收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催款制度;后者可动态监控高校固定资产、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的资产使用质量,揭示其资产管理及使用上的问题,并加以补充修正。第三,收益能力是高校获取资产使用报酬,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可选择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加以表示。前者揭露高校运用整体资产所产生的增值部分,有利于高校调整投资方向,使得资源效益最大化;后者便于其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减少不必要的经费花销。第四,发展能力主要测量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可用总资产增长率反映高校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有利于保证合理的资产增长规模,同时防范盲目扩张、大兴土木,使资产在健康的氛围中"成长"。
  (三)承接和转移财务风险。民办高校出现难以避免的财务风险时,主要的应对措施有两种:一是该财务风险与高校内部运营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承受风险所付出的代价在可接受范围内,高校只可选择承接;二是该财务风险属于外生可控风险,承接代价极高,与外部环境联系密切,高校理应选择转移。
  一方面,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财务风险承接制度,例如,尽快回收應收账款,根据风险系数制定松弛有度的催款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方案,确保生源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经费收入足够充裕;根据风险预警机制动态监控资金流向,对整体风险有足够的了解,减少和防止不良资产的发生,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高校应敏锐洞察外部环境的变化,捕捉有益于风险转移的有用信息,比如,当商业贷款期限将至,高校决策层理应制定科学有效的还贷方案,充分衡量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用最少的机会成本来换取决策最高价值;深化与商业银行之间合作关系,争取获得最优的贷款项目,向多家商业银行借取贷款,避免贷款过于集中而增加财务风险;以高校独立法人名义向专业保险公司购买工程保险、信用保险等,把财产风险合理地加以转移。
  (四)加强财会人员管理。在岗位设置上,切实履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使财会人员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减少乃至消除舞弊乱纪行为的发生。在人员聘任上,制定合理的人员激励政策,建立职业发展规划,保障财会人员的福利津贴和各项补贴,加强文化归属感,留住中高级财务人员,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人员管理上,亟需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使知识储备跟上会计政策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及时淘汰落后过时的会计思想。同时,时刻教育财务人员要遵纪守法,客观真实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杜绝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此外,加强财务人员风险管理评估教育,强化风险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突破反映、监督等"大出纳"工作的束缚,更多地转向会计预测、分析、决策。
  六、 结语
  本文的财务风险管理思路提供了更加高效合理的管理模式,着力于解决各高校实务中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难题,为高校管理层进行决策预测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各民办高校应在充分考虑内外部风险诸如治理结构不合理、财会管理力度不大、内部监督不到位、政策法规不健全、造血能力不足、投资风险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本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执行方案。在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中,本文提出了建立动态风险预警监督机制、践行高校利益相关者理论、承接和转移财务风险、接受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社会监督、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诸多风险规避策略。
  我们必须立足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各高校独具特色、运行有序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此外,各民办高校理应合理地开源和节流,延续和强化资金链,强化风险承受能力,为高校的纵深发展积蓄能量。J
  参考文献:
  [1]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2]李华军.高校财务风险综合预警模型构建——基于风险等级和风险管理水平双维度[J].财会月刊,2015,(35):48-51.
  [3]毛茂.高校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及规避方法研究[J].财会研究,2016,(5):55-56.
  [4]朱盛萍,饶晓秋.民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0,(2):155-156.
  [5]应益华,戴柳.民办高校内部控制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3,(5):71-80.
  [6]张艳.高校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J].审计月刊,2014,(12):41-42.
  [7]冷长恒.广东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会计师,2016,(9):62-63.
  [8]何志勤,张毅永.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5,(14):97-98.
  [9]张笑涛.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中的民办高校财务风险规避[J].教育财会研究,2012,(3):26-30.
  [10]应益华.高校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探讨[J].财会研究,2006,(06):40-41.
网站目录投稿: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