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高校后勤预算经费投入与使用矛盾突出,适时引入目标成本管理理念,强化成本控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是预算经费管理改革的关键。加强目标成本管理,有利于实行自我控制,强化绩效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成本管理分为测算、分解、控制、评价等环节。推动目标成本管理,需要强化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依据,建立健全激励考核评价机制,积极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作用,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高校后勤 预算经费 目标成本管理改革 随着《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发布,高等学校也迎来了管理会计改革的新时代。当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重投入、轻产出的现象,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缺乏科学有效的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造成学校资源浪费、投资多、效益差、质量低。如何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效果和效率,转变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精细化管理,已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校后勤保障经费为切入点,尝试运用目标成本管理理念,不断提高预算经费成本管理水平,实现有限经费的效益最大化。 一、高校后勤预算经费管理现状 高校后勤保障经费主要是指后勤保障部门为学校提供物业、绿化、公寓、水电、维修等保障性服务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物业管理费、绿化卫生费、公寓管理费、水电能源动力经费、零星维修费、专项维修经费等,这些费用属于学校预算经费,每年由学校下达预算指标。 在传统的后勤预算经费管理中,始终存在着一对供需矛盾,即: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指标相对稳定,每年的增长幅度变化不大,而后勤保障经费的实际需求量却逐年增加,两者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有关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文件的频繁出台,后勤非编人员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导致用工较多的物业、绿化、公寓等部门出现经费结构比例失调,人员支出比例严重偏高;水电等能源动力费用支出逐年上涨,预算超支现象时有发生;维修专项经费额度无法满足全校师生日益增长的维修服务需求,等等。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费管理中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导致经费使用效益低下。 高校后勤保障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将有限的财、物、环境等要素进行整合,以最低成本投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产出,并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使其发挥增值效应,离不开科学的成本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成本控制。因此,适时引入目标成本管理理念,强化成本控制,提高预算经费使用效益是当前后勤保障经费管理改革的关键。 二、引入目标成本管理理念 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它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成本管理是目标管理的原则、方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它以目标成本为依据,以管理为核心,以核算为手段,以效益为目的,通过目标成本的预测、决策、分解、落实、控制、核算、分析、评价,对整个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综合管理,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目标成本管理最早产生于美国,后来传入了日本、西欧等地,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目标成本管理不仅适合于各种规模的企业,而且可普遍应用于各个行业,凡想提高成本效益的组织,都有目标成本管理的用武之地。高校引入目标成本管理,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强化绩效管理,实行自我控制,有利于保障学校持续发展,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重点把握目标成本管理的几个环节 (一)责任单位的划分与职责 实行目标成本管理,首先须明确划分各级责任单位,以分清各自职能并正确评价其工作业绩,从而为目标成本的贯彻落实提供组织保证。高校后勤保障部门一般采用四级结构建制,即:后勤保障处(部)→科室、中心→分部、班组→职工个人,每个层级分别代表一级责任单位,其中:处级层面是一级责任单位,是成本控制的决策主体,决定后勤成本整体目标,负责对成本控制的方案进行选择决断;科室、中心层面是二级责任单位,是成本控制的组织主体,负责根据成本决策结果进行组织协调、职责分工,落实具体实施步骤和控制要求,处理成本控制信息,考核成本控制结果;分部、班组以及相应层面的员工分别是三级、四级责任单位,是成本控制的执行主体,对具体环节、阶段、岗位发生的成本实施控制。 (二)目標成本的界定与测算 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以公益性为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当前学校预算经费有限的客观情况下,要实现自身收支平衡的目标,必须使服务成本等于服务价格,即: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的目标成本应界定为学校批准下达的预算经费指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成本预算,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目标成本管理能否贯彻实施的关键。后勤保障部门须贯彻"先进性、科学性、严肃性、可行性"的原则,在全面了解广大师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市场调研,以各科室、中心为单位逐级编制预算方案。各二级责任单位应根据后勤保障部门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参考近几年预算执行情况,结合下年度相关政策变化、基础信息变化以及后勤服务内容和范围变化等情况,进行目标成本的分析和测算,经过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测算后,完成预算编制并提交处级层面研究。一级责任单位根据二级责任单位的预算上报情况,组织进行方案论证和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方案汇总,形成后勤保障部门下年度经费预算方案上报学校研究。 (三)目标成本的分解与细化 在确定目标成本后,为明确责任,使目标成本成为各级责任单位奋斗的目标,应按照责任归属对其进行自上而下的逐级分解。学校年度预算指标下达后,一级责任单位即以预算经费指标作为年度目标成本,按照各二级责任单位预算申报方案,制定并下达二级责任单位成本控制目标。各二级责任单位将本级成本控制目标进一步细化,再分解到所属各校区、分部和班组,形成三级成本控制目标,三级责任单位继续将成本目标进行分解,最终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在分解目标成本时,须贯彻可控性原则,凡上级可控而下级不可控的成本,由上级控制,不再向下分解,同级之间谁拥有控制权就分解给谁。做到层层负责,责任到人,权责分明。 (四)目标成本的控制与纠偏 各责任单位要定期编制成本控制报告,分析目标成本控制情况以及实际成本的发生情况,如果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有差异,须找出两者之间发生差异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所发生的成本是在预定的范围之内。财务部门要积极配合各责任单位,加强成本控制监督,将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在原来所规定的标准和预算之内,要定期开展预算经费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预警提醒,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可能的范围内及时进行计划调整,促进年度各项预算目标顺利完成。 (五)目标成本的分析与考核 目标成本的分析与考核是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成本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通过将年度实际成本费用同目标成本比较,一方面分析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为下一期制订目标成本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根据各责任单位的成本差异分析,对其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对责任单位和个人在降低成本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并根据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客观公正地对个人工作绩效进行考核,使个人所负的成本责任、所实现的成本效益与其所得的经济利益相适应,做到物质奖罚、精神鼓励和思想教育三方面结合,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方面,有效提升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有效推进目标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全面树立目标管理理念,强化全员成本控制意识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首先,要树立目标管理理念,要自上而下确定工作目标,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实行自我控制,激励人们以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把事情做到最好,从而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其次,要强化全员成本控制意识,树立成本控制人人都是责任人的观念,把成本控制目标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在日常管理中,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成本控制,要求人人、事事、处处都要有成本控制意识,按照事先制定的定额、限额、计划等规定进行严格管理,从各方面、各层次堵塞漏洞,杜绝浪费,形成一个成本控制网。要实行全过程动态控制,促进各项成本控制措施得到贯彻落实,达到预期目标。再次,要加强后勤职工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成本控制技能。通过学习培训,强化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管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工作的随性向工作的规范化转变,实现成本控制从少数人核算到多数人管理的转变。 (二)科学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不断规范成本控制依据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需要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如:各类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还需制定与其配套的操作性强的管理类文件,如:工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ISO管理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等。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能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促进节约成本,减少浪费。 (三)建立健全激励考评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 高校后勤队伍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因此,必须不断深化高校后勤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全员聘任,加强专业管理和技能型员工队伍建设,激发队伍活力,提高管理效益;推行绩效考核,完善业绩绩效分配办法,强化内部考核和评价机制,体现同岗同酬,多劳多得;将目标成本控制完成情况与工资效益挂钩,实行相应奖惩,超支惩罚,节约奖励,调动各个部门及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目标成本管理落到实处。 (四)积极运用科学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后勤内部引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数字化后勤管理平台,提升后勤服务效率;推进节约型校园的创建工作,倡导勤俭节约,加强排查维修,减少跑冒滴漏,强化技术改造和利用,促进节能降耗;严格规范招标采购,节约采购成本;探索预算经费包干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缓解用工矛盾,实现减员增效;加强维修項目方案设计和论证,提高维修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避免或减少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投资浪费,从源头上把控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作用,立足本职,抓管理,促效益 摒弃"重核算、轻管理"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运用管理会计理念,积极服务后勤内部管理,有机融合财务和业务活动,在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加强预算管理,认真审核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增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努力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另一方面,强化成本管理,实行全过程控制,加强成本控制的分析、评价、考核,对成本进行事前测定、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努力实现成本管理由核算型变为核算管理型。同时,加强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价,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为全面提高后勤经济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X 参考文献: [1]企业目标成本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2]肖江.浅析目标成本管理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0,(20). [3]陈金婷.基于目标成本管理的高校后勤经费管理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作者简介: 吴东霞,女,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财务科科长(财务处委派),高级会计师,国际注册管理会计师,主要从事高校财务管理研究及管理会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