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互联网就创业指导培训思路浅析


  摘 要: 通过分析当前中国面临的形势,结合政府提出的"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建设性提出省级就业指导培训思路,即互联网+就创业指导研究所模式,通过 APP媒介,面向高校直接提供相应的就创业指导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就业指导培训
  一、背景情况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 在2012年11月14日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先生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概念是以信息经济为主流经济模式,体现了知识社会创新2.0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重塑。可以说,习近平提出的"新常态"是信息经济发展的起步,依托信息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知识社会创新2.0模式是创新驱动的最佳选择。"互联网+"不仅意味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演进的新形态、也意味着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逐步形成演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推动开放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
  "新常态"。
  互联网有五个显著特点:第一,及时、便捷,即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和获取比传统方式更快、更丰富。第二,表达的自由度,即互联网、自媒体的出现让人们更有可能,也更愿意表达或表现自己,第三,免费,可定制,即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免费信息推送机制。第四,大数据思维,移动互联网为大数据的搜集提供了可能,数据的获取更便捷,数据分析预测的重要价值更为凸显。第五,注重用户体验,互联网有更友好的界面,更快捷的功能链接,更强的互动设计。扫一扫,摇一摇成为客户喜闻乐见的典型互动体验方式。总言之,互联网思维强调细分客户群、个性化服务和重视人的价值,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诉求,最大限度实现人的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功能和互动体验特色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截止2013年底,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三种上网设备的比例分别为86.3%、71.2%和51.2%。其中青少年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2.21亿,较2012年同期增长了12.8个百分点。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0.7小时,较2012年,大学生每周上网时增加了2.3小时[1]。可见,作为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90后"大学生,其思维模式及求职行为均体现出互联网思维。顺应他们的变化,就创业指导也应符合互联网的新形势。
  二、江苏省高校就创业指导现状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于1908年首次提出"职业指导"这一概念。我国的职业指导可追溯到20年代初期,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标志着职业指导在我国开始建立。现在职业指导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职业指导是指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高校职业指导作为职业指导的一个分支,是指使学习者顺利进入职业社会,帮助个人实现职业发展,提高学习者将来在职业生活中自我充实与自我实现所必需的能力和素质的教育活动[2]。
  职业指导在高校中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客观对待就业形势,积极就业,合理择业;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锻炼职业技能;有助于高校大学生转变观念,积极创业。
  近几年,江苏省越来越重视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各大高校相继设立了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或是在原有的招生就业处新增职业指导功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开展职业指导过程中,高校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校职业机构不成熟,大部分高校职业指导机构主要为大学生提供招聘信息发布、就业协议签等方面的服务,侧重单一的就业指导,并没有把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摆在重要的优先地位。又如,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不够完善,大部分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由各年级的辅导员、校学生管理处工作人员负责,他们背景知识迥异,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理论知识不足,在实际职业指导工作中捉襟见肘。加之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由于缺乏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缺乏有效职业信息的搜集,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发展思路
  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环境面临新的变化,外有"互联网+"的宏观经济背景,内有"90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的变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用互联网思维破解就业指导的困境,建立高度信息化、互动、便捷的立体式就业指导体系。
  省级招就中心作为省级就业主管部门,应在继续做好高校服务工作的前提下,提升就业科研指导能力,成立江苏省高校就创业指导研究所,依托智慧就业平台,充分利用已在省内高校推广的91Job APP媒介,直接提供相应的就创业指导服务。
  该研究所服务对象分为高校就创业指导教师和高校大学生两个类别。负责制定大学生就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和教学考核标准;负责培养省内讲师队伍,通过各类竞赛打造特色示范课,遴选核心导师团;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全程指导服务。
  就教师而言,帮助他们提升就业指导能力,提高就业指导效率。建立大数据库,挖掘数据在就业指导中的价值;实现高校、政府和社会组织三方的数据联动;注重对行业、岗位的数据调查、研判,增强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有效搜集职业信息,切实提升自身职业指导能力。利用91Job APP推送真实有效的就业信息,实现就业信息的私人定制;细分学生群体,如构建生涯教育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教师个性化授课、课后学生自主完成在线作业的全程就业指导模式。一年级,通过网络课堂激发兴趣,普及职业生涯发展理念。二、三年级通过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网络自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四年级学生可参与就业能力提升的团体辅导和现场模拟。抢占学生碎片化时间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如时下招聘的新潮流"微招聘""微简历""微求职",开展职业生涯发展的"微辅导",实现就业指导"微而精""小而美"。
  就大学生而言,提供大学生职业发展在线分析,帮助大学生明确出国深造和在国内就创业2个路径。相关培训中心对接有出国深造需求的大学生,量身定做培训服务,保证顺利出国;相关学院对接在国内就创业的大学生,根据个性化要求,提供素质、能力等职业培训。通过职业发展分析,职业生涯发展服务,重点训练大学生聚焦思维、平台思维、职业思维等三种就业的思维
  方式。
  "90后"大学生对新事物、新媒体、和新技术的适应和接受能力较强,但面对海量的信息冲击没有前别和选择能力将是一张巨大困扰。在市场越来越细分,社会分工越来越精专的背景下,成功不仅重在把握机会,还在于拒绝诱惑,更要有聚焦坚守的定力和专业主义精神。到底是毕业选择出国深造,还是留在国内就业,创业,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明确的事。
  互联网世界里有黄沙也有黄金,有陷阱也有馅饼,当他们有了明确的职业定位和合理的生涯规划,就可以在万能的互联网世界淘课、淘金,通过互联网平台聚集和整合资源,培养塑造优势特长和专业功底。如金山网络CEO傅盛说,"互联网带来的是一个极客时代,而不是以前的好学生时代。互联网特质不要求全面,只需你在某一点上很特别。一旦找到这个点,它就会像一把小锤子一样,在很平的世界上一下子让你突显出来。"
  职场的本质就是交换和交易,付出才能杰出、有为才能有位、有价值才能有资格,有资本才能有资格。"90后"大学生要树立一种长远的职业发展思维,而不仅仅是"先就业,再择业"的权宜之计的考虑。可以互联网平台进行专业化积累、社会化适应与职业化修炼,加强自我营销和自我管理能力,丰富职业体验,逐步与职场对接,提升职业形象,打造职业品牌[3]。
  省级高校就创业指导研究所担负着为全省大学生提供甄别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和服务模式。它是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即要便于高校老师教学研究,更要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修炼素质。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才能适应新时代下高校的不同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璐.《互联网思维下的"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04)—0036-05.
  [2]王晓霞.《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02)—0025-05.
  [3]叶心宇.《新生代大学生就业的互联网思维》.《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
  作者简介:陈登峰(1978–),女,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就业服务部部长。
网站目录投稿: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