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论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教育;作用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师要有情感教育意识。教师只有通过情感教学,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心理。而学生的这种情感心理,又能推动和促进情感教育的氛围,促进情感教育的良性循环。对于情感因素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过去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近些年来,随着历史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反应,就是忽略了学生的内在动机因素,教学就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加强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在教学中过分的注重知识,过分的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尤其是德育的培养。许多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比较困惑,感觉较玄,难以捉摸,不易量化,难以精确控制。同已有十分完整体系的知识技能教育相比,情感教育显得落后和缺少系统性、科学性,有时因其难度大,干脆被教师弃之不顾。另外在升学的压力下,历史教学放弃了原本应该丰富多彩、富有趣味的内容,被呆板的说教、枯燥的记忆、僵化的理解所取代,学生的思维僵化,缺乏了个性的张扬,也失去了探求知识的欲望。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拿播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同时,新《历史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休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逐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要"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课标把情感教育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以情施教是情感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
  因为情感可以传递信号,具有感染功能。所以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是快乐的,充满激情的,这样才有可能营造一种轻松的情绪气氛,让学生在快乐——兴趣的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当教师带着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会敞开心扉,吸纳新信息。反之,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造成学生心理封锁,阻碍新信息的输入。同时,教师还应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也只有教师的以情施教,才能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生成"学习历史的乐趣,把自己的情感充分地融入到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来。我们决不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依然利用传统的耳提面命"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要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觉主动地,有选择地"乐从"。"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而是靠心灵的感受。"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
  优化教学内容是全面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往往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紧密相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图文并茂,画面栩栩如生,让人如身临其境。
  例如在学习红军长征时,可以播放《万水千山》电影片段,让学生通过影片了解长征中的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环境、物资匮乏、饥饿寒冷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学生抗击生活挫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富裕和平的生活环境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注重历史与时事的结合,处处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与时政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回归生活的教育,既体现了历史教学的现实功能——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又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如在讲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时,不防联系日本对钓鱼岛的干涉以及日本国内对南京大屠杀的否认;在讲解放战争,消灭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时,不妨联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刚刚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以及世界各方对此法律的反应。这些联系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以及保家卫国、维护国家统一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培养起到重要作用。[1]
  历史课堂中的学生活动,教师不能只是簡单地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朗读、记忆等,而是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与探索,在体验历史中思考、积累,丰富经验,不断开拓延伸,从而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历史课堂中的活动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中,我就安排了"小老师"上课的活动。具体办法是,把学生分为两个组,分别负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教学。第一堂课进行分工准备,每一大组的组长负责分布任务,并让自己的每个组员分别都有任务(查阅资料、做课件、备课、选出"老师"等);第二堂课就由两位"小老师"正式"上课","小老师"们也大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唱革命歌曲、讲故事等丰富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后,学生们不仅牢固掌握了本课知识,也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还感受到老师的苦与乐,坚强、自信的情感油然而生。
  总之,情感教学在历史课中的运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具有图片、模型、投影等等其它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因此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多媒体等传递给学生,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爱美、赏美的情感,同时还应热爱学生,并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搭起感情的桥梁。只要教师控制好情感在每一个阶段的收敛,把握好情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体现,就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雨水. 论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2006.
网站目录投稿:青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