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已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创设问题情境又是教学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因此如何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景,让每一堂课都变得优质、高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创设合理情景的含义,原则以及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问题情境
  一、问题的提出
  在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贯穿了一项基本理念: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认识数学和自然界,数学和人类社会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基础性的作用[1]。教師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设置出合理的问题情境,对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设置问题情境,才能较好服务于课堂教学?
  二、合理创设情境
  创设情景这里指的是创设问题情境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要考虑创设的情景要与本节课的知识密切相关,或者说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背景紧密相连。使学生觉得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是要考虑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结构[2]。要充分预计到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与以前学过的内容之间的跨度,所设置的情景既要能承前启后又能够在新旧知识的断裂点上找到衔接口。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
  三、创设情景的原则
  创设情景的原则: 趣味性 ,简洁性,针对性,可达性。
  四、创设有效情境的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创设情境更是需要艺术和策略的。通常,创设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利用趣味性游戏。案例1:多米洛骨牌游戏(数学归纳法)。通过多米洛骨牌游戏的演示,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若第一只牌不倒下,游戏是否能成功?(归纳奠基)
  学生1:第一只若不倒下,后续的更没法倒下。
  问题2:若中间某只骨牌倒下,没能推到后面的那一只,游戏是否能成功?(归纳递推)
  学生2:也不能。如果中间的一只牌没倒下,就没法传递。
  2、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人教版的必修一教材《函数》这一章中,学习分段函数时,可以设立一个实际问题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案例:打出租车,招手即停的生活问题。(分段函数)
  问题: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是:4kn以内时10元,超过4km不超过18km的部分是1.2元每公里,超过18km的部分是1.8元每公里。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很多就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因为这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问题了。行走的路程与收费之间有关系的。如果设行走的路程是x,收费为y。很显然在不同的路程范围内,收费标准不同。
  3、利用数学史料,历史典故。案例:"指数函数的大爆炸"。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西萨,问他想要什么. 西萨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为止.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通过分析,这是一个指数函数模型的快速增长的问题。指数函数的增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本故事中麦子质量超过7000亿吨!通过这样一个具历史性又具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不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更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
  4、利用实验。课堂教学上,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实践表明,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数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有效得多。
  案例: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实验1: 老师实现让学生准备好一支笔和一块纸板,动手操作
  问题1: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吗?
  学生1:(动手尝试一下)不一定!举出反例。
  问题2: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呢?
  学生2:也不一定。比如两条直线是平行时就不行。
  实验2:折纸片。
  观察纸片的折痕,要怎么样才可以竖立在桌面上?(直线与桌面垂直)
  学生通过动手,很快就可以发现:只有当折痕与两条相交的直线都垂直时,才与平面垂直。
  这样的教学,完全是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强给,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主动的、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符合学生的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
  五、结语
  总之,创设问题情景是新授课的重要的一环,直接关乎到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本节课知识的形成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才可以设计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情景,避免流于形式,以利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张桂波(1977—),男,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网站目录投稿: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