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常与农历岁末时间相重合。过了小年,人们就开始忙着迎接除夕和春节。除夕又称年三十,这是过年最重要的日子,也是最繁忙的日子。从除夕的前几天开始,人们就忙着为春节做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七项。 第一,赶集、办年货。把过年期间所需的东西准备齐。包括吃的、用的、玩的以及走亲访友需要的礼品等,长辈们还准备好红包。年集上最具有节日特色的就是年画、春联、灯笼、花炮等。 第二,扫尘。俗话说"有钱没钱,洗洗过年",年底的这次扫尘是一年中最为彻底的一次卫生打扫,所有的人家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以祈求新年的安福。扫尘是古代驱疫仪式的组成部分,相传民间有三尸神坑害凡人。灶神想出扫除的方法解救了人们的灾难。扫尘的日期,各地约定俗成,时间不一。有的定于小年祭灶这天,有的定于祀灶后的第二天。扫除房屋积尘所用的工具—扫帚,北方地区讲究用新扫帚,南方地区多用竹枝。将房屋清扫完之后,人们还要拆洗被褥、洗涤衣服。同时人自身也要沐浴、理发,以应除旧迎新之意。 山西一些地区流行过年一定要剃头的习俗,俗信剃头是把愁帽子揭掉。 第三。贴春联、门神。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为在春节张贴而得名。 春联家家户户都要贴,而且年年都要换贴新春联,春联是增添喜庆气氛的重要形式,一般在大年三十这一天把春联贴好,表示喜庆和祝愿。过去的春联,都是自家人写,或请人写,如今一般都从市场上购买。春联的内容主要是表达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祝愿和愿望。春联的贴法是上联贴于右边,下联贴于左边。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其中大门上的春联最为重要。因为它代表着一家的门面。 春节还要贴单联。就是写有吉祥祝语的红纸条,有横竖两种形式。常见的为四字祝语,凡家中门窗、粮囤、厕所、牛马圈等各处皆可贴。如在粮囤上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米柜、面缸上贴"米面如山",又如贴于高处的"抬头见喜",贴在迎门对面墙上或树上的"出门见喜"等。 另外,春节还要贴"福"字。 "福"字北方主要贴在大门影壁上,其他如屋门、墙壁、箱柜、水缸、粮囤等各处皆可贴。有的人家特意将"福"字倒贴,取意"福到(倒)了"。 过年贴门神画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门神都是成对贴用。不同的门神代表不同的离意。一般在大门贴"武门神几,如秦琼、尉迟敬德等,身穿甲胃,形象威武勇猛。用以驱邪镇鬼;在二门贴"文门神",如天官赐福、状元及第、福禄寿三星等,雍容华贵,用以招财纳福。偏房和卧室的屋门,一般贴门童画,内容为胖娃娃或妇人童子,蕴涵吉祥如意之意。 第四,吃年夜饭。年夜饭,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有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此时家人无论相隔多远,都要赶回来,共享这顿团圆饭,即合家欢宴之意。此外,年夜饭还有祈祝丰收和驱邪健身的美好寓意。年夜饭要尽量做得丰盛,预示来年生活富足,日子红火。吃年夜饭的具体时间各地不同,多数是在晚间祭神祀祖之后。四川灌县、广安等地的团年饭,则于除夕日中午吃。 在吃年夜饭前,还要祭祀祖先,表示对先人的一种怀念,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第五,守夜。守夜又称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个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守夜习俗兴起于南北朝。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守岁俗称熬年,传说是为了防备吃人的怪兽的袭击。另有传说。在除夕夜的子时,老天爷会开天门,向人间撤金银财宝,因此人们都熬夜守候。在黑龙江双城。人们认为守夜可使来年整年有精神、有千劲。旧时守夜一般要通宵达旦。现在一般妇女、儿童子夜之后就休息了,男子则坚持守夜至后半夜,或守至天明。 守夜主要是全家团坐聊天。或进行一些家庭娱乐活动,是家庭成员一年中难得的情感交流的机会。现在的守夜已变成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而夜间灯火通明的习俗仍然存在。 另外,除夕夜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放鞭炮。在除夕夜,人们放鞭炮、敲锣鼓,彻夜不眠。,称为"闹岁"。古人认为放鞭炮是为了驱逐邪祟、震发春阳,还有说是驱赶穷气。如今放鞭炮,作为"爆发"的象征,讨吉利,也为节日增添热闹娱乐的气氛。 第六,拜年。一般将正月初一到初三,作为走亲访友的拜年日子。拜年首先是在家里由晚辈向长辈拜年,要说"过年好""祝贺健康长寿"等祝福的话。过去要行跪拜磕头礼。之后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福。现在拜年形式多样化了,有上门拜年的,主要的亲戚和要好的朋友同事,一般采用这种方式;有寄贺年卡拜年的;有打电话和发短信息拜年的。拜年是一年中最受重视的一种交往方式和联络感情的机会。 第七,压岁。压岁又称"押岁",即长辈在过年时送给晚辈钱。接受压岁钱的对象。为未成年的小辈,一般以未成家或未工作为标准。每人一份,不能遗漏。给自家孩子压岁钱,主要是在除夕夜,团圆饭后;大年初一亲友之间,小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 压岁钱的多少,依当地风俗及各人的经济状况而定。民间认为小孩魂魄不全,易被鬼侵害,故长辈要送压岁钱以镇守、预祝来年大吉大利。如今,压岁钱成为了表达亲情或友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