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的秋社中还有两个民众极为喜欢的项目,那就是庙会和社戏,这些活动也称社火。这一风俗大约源起于宋代,宋范成大《石湖集》中《上元纪吴中节物》诗说:"颠狂社舞呈。"其自注说:"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这"滑稽取笑"的节目就是宋代的杂戏,发展到后世,那就是在社日前后举行庙会与社戏。现代作家茅盾有一篇散文叫做《香市》,作者说:"香市就是阴历三月初一起,十五日的土地庙的‘庙会’式的临时市场。"从《香市》里我们可以看到昔日庙会的场景: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 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现代作家鲁迅的一篇散文《社戏》就描述过他儿时看过的社戏。虽然茅盾和鲁迅笔下的有关社日民俗的描述都属春社的风俗,但我们亦能从中体悟到秋社的风情。《嘉定县志》说:"八月中秋,里中赛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亦各相竞,谓之看会。"这便是秋社社戏和庙会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