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合肥高新区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引起了舆论关注。细读报道发现,此项改革的一大成果,就是变"论资排辈"为"优胜劣汰",激发了教师工作的动力。在全区申报高级职称的47名教师中,40岁以下的有10人,占比22%,其中最年轻的才35岁,这让青年教师在职称评聘中看到了希望。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一直以来为广大一线教师所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评审过程中论资排辈,评审结果同教师的现实表现差距较大。有媒体调查统计: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68%的教师认为当前的职称评聘不能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水平;34%的教师认为评审标准不科学,评审过程中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15%的教师认为指标分配不合理,年轻及一线教师机会少;11%的教师认为评上了的教师容易懈怠。指标少、评审论资排辈,是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中的最大问题,也是影响青年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 首先,职称评审论资排辈不符合国家职称评审改革的方向。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遵循规律、科学评价。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让做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和获得感。"论资排辈、熬年头的现象不符合新时代的评职要求,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次,职称评审论资排辈不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国家建立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大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如果在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不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而唯文凭、唯资历、唯论文,以"资历>文凭>能力"作为评职的主要标准,那工作能力强、教育成绩显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骨干作用的年轻人在评职工作中就不占优势;相反,一些知识老化、业绩平平的人却可能凭借资历老、人脉广等优势获评高级职称。如此,就会埋没、压制人才成长,迫使年轻人熬年头、混日子、等待遇。 再次,职称评审论资排辈催生了"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思想。职称评审论资排辈的不合理惯例混淆了人才与庸才之别,造成了"不到年限等职务、够了年限要职务、有了职务混职务"的怪现象,滋生了靠资历、熬时间的"等、靠、要"的"大锅饭"思想和平均主义行为,造成了"庸者上、能者让"的不合理现象,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 改变职称评审中的论资排辈现象,要坚持制度创新,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称体制改革的意见;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熬年头、混时间的行为得不到同情和支持;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细则,鼓励广大教师用真能力、真水平去获取货真价实的职称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