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的通牒》是一本由[美]罗伯特•陆德伦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出版的hansey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7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伯恩的通牒》精选点评: ●美版古龙 ●延续第一部伯恩和豺狼卡洛斯的宿敌之战,猎人和猎物的角色不停转换,情节复杂又环环相扣,陆德伦的描写细致入微很有电影画面感。稍有不足的是结局有点仓促,对幕后组织梅杜莎的处理落入大事化小的美剧俗套。 ●故事本身很好。可能是因为没看到第二部,或者是因为里面的人太爱插科打诨、絮絮叨叨了,看起来没有第一部那么吸引人。 ●本来想买齐结果少本2 扫兴 ●虽然是一路跑来跑去,但是真的很精彩。 ●只看一遍的书,还是改编过电影好看;太拖沓太啰嗦。就是两个50岁的半老老头子互相掐架,烧掉一座"迪士尼乐园"。他们就没有其让事操心嘛! ●说实在的,我不太喜欢这部书里复杂的名字,这让我焦躁…还是比较喜欢日式和中式一点的名字,读起来很有味道。其实也是因为我不了解西方的基督文化啦… ●太漫长了太漫长了好么,这本就足以拍出三到四部电影了,排版真心看的我也是醉了…头一次看书这么慢… ●绝对的曲折,绝对的惊悚,绝对的震撼 ●作者布的局太大了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无法收尾,只好草草结局,失败 《伯恩的通牒》读后感(一):没有看第一本时的感觉 可能是缺了第2本,也可能是距离看第一本有快1年的时间了,或者3的故事开始有些过于复杂,反正看到一半才又找回看第一本时的激动,不过结局么.起码我还是喜欢第一本!悬念够强,更引人入胜! 《伯恩的通牒》读后感(二):有关第二本的消息 自己找了一下,信息如下 台版一共有出了四本。都是叫做神鬼系列 神鬼认证 神鬼疑云 神鬼通牒 神鬼传承 希望有资源的人可以共享,呵呵 台版是有点贵 《伯恩的通牒》读后感(三):20年前或许大家都很弱智 记得我上大学看第一集的时候,感觉酣畅淋漓,现在看一,已经毫无感觉,细粮吃多了, 前几天在汉唐书城看到此书,号称大结局,买了一本,看完之后,大失所望,记忆中的美女俨然成了柴火妞了。 很弱智,举个简单的例子: 伯恩为了发现阴谋,模仿目前大陆上常见的电话骗子,打电话给各个关键人物,比如舰队司令,参谋长等,开头就是:老李,你记得我是谁啊,哦,我是梅毒杀,然后各大精英全部中计,这个太弱智了… 真的是毫无阅读乐趣,很少看到电影比原著好看的,这个是例外。 《伯恩的通牒》读后感(四):无法享受的画面感 读到250多页,懒得读了,MARK 一下。 第一部的结尾,伯恩和卡洛斯的战斗,就算是一个相当的败笔。 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一枪毙命太容易了,本来当成一个普通人来写的,结果都站在对面,开了枪了,偏偏又不死,这是怎回事? 第三部写到宁静岛上两个顶级杀手相遇,也是一样的结局——卡洛斯开枪了,伯恩没有死。天哪,卡洛斯难道是吃狗屎长大的? 前面的线索布置的很不少(且不说弄多了有没有漏洞),交叉的也让人很炫目,但是这样的高潮处理实在是让我无法接受。都什么年代了,还和冷兵器时代一样,来来回回的搞不死——要不就别碰面也行啊,要不碰面别开枪也行啊。 ---- 电影和书基本上完全不一样,除了几个名词和一部分的背景设置之外,电影剧本完全是重写的,遇见的人和故事展开的节奏都不一样。伯恩的精神分裂在电影里面基本上就没有展开,而是放在最后了。书籍不同,第三部基本上都是在伯恩的精神分裂的背景上展开的。 《伯恩的通牒》读后感(五):转载:超越《达芬奇密码》的间谍小说 伯恩系列图书是那种拿在手里会感觉非常舒服的书,已经引进的两本都是近年来少见的大部头。2008年8月出版了《伯恩的身份》,今年6月则出版了第三部《伯恩的通牒》,和大部分通俗小说家一样,罗伯特·陆德伦的故事精彩,但缺乏文学色彩,开篇就拿出一付讲故事的架势,休想看到一点华丽修辞的影子,只有几个简单的形容词和陈述句就构成了一百多万字的篇章。 说实话,故事也并没有太多出乎意料的地方,一个受伤的间谍在茫茫大海中被人救起,失去记忆。因为作为优秀的特工人员,他的生存技能依然都在,只不过他不知道自己归属于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由于他的身上有一块芯片,这枚芯片带着他到了苏黎世银行,他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伯恩,同时发现自己非常有钱,足足有四百万美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这样的奇遇,身怀绝技同时非常有钱,接下来偶遇美女,走上刺激的冒险之路。这是一个典型的西方英雄主义故事,在西方的英雄故事里,政府往往是被调侃的对象,善恶的区分并不关键,也许正是这样,读者才会感到更多的共鸣。 而在第三集里,伯恩依然无法过自由安生日子(一般英雄都别想过太平日子),仇家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他,他不得不重新恢复自己的杀气来进行抵抗。在这一部中,伯恩50岁了,成了一个知识分子,也许这样才代表他对杀戮生活的厌倦,但如果没有杀戮伯恩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他只好为了自己的家人重新拿起枪,同时也为了能安生的度过余生。 这样一本书也许对70年代和80年代生的人来说更实用,因为他们经常会想我是谁,现在的是我是不是真正的我,大部分人都对现实中的我不满意,都希望有一次机会能让自己重塑成自己满意的样子。然而英雄的悲壮命运也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所以"踏石街71号"为代表的秘密组织可以作为一种假想敌的存在,这样一切暴力与英雄情结就有了出口。书的女主角也是一种男人的假想,那个叫玛莉的漂亮女人干脆就是一个完美的标本,没有废话,绝不惹麻烦,敢作敢当,忠实可靠,而且相当漂亮,有很多专业技能。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男人心目的完美女人象征,可以确定,读过这本书的女人未必会为伯恩着迷,但读这本书的男人肯定觉得玛莉是很优秀的,所以可以基本定论这是一本男性读物。从男女差异来看,女性如果对自我不满一般会把另一个我置于一种想什么有什么的境界,比如现在流行的穿越小说,女性都是出身豪门贵族。而男人则可能会更糟糕,主要是对平淡生活的排斥。罗伯特·陆德伦的叙述则充满了新鲜感。 无论是小说原著还是电影,都突出了伯恩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电影第一部尤其如此,动作场面并不多,二三部则溶入了更多的商业元素,场面上更好看一些,同时伯恩也更脱离一个普通人的特征。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对待人的身份的思考,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命运,当你脱离开这个轨道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只不过伯恩的麻烦更加突出,是生死间麻烦。 如果非要说读书应该有意义,可以说读这套书没有意义,我们从这两本已经引进的书所得到的仅仅是娱乐。根据东方思想,伯恩在死里逃生后应该大彻大悟,而不必去探求自己的身份,这样仇家就不会发现他还活着,他也不会遭遇半生的逃亡生活,伯恩在"死"后已经不存在任务,探求自己身份的任务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其实忘记身份反而会让他更加安全。可以说伯恩的勇敢和智慧都是自己带来的麻烦造成的。另一个角度来看,伯恩离西方人的现实生活也是非常遥远的,他完全不是一个现实中的人物,尽管他那么想成为一个普通人。 从《伯恩系列》的成功可以看出的是西方小说市场化的成熟,哲学思考也可以演化成为一种商品,同时为娱乐服务,成为娱乐产品的雏形,至少可以判断,如果小说按照这样的路子走下去,肯定不会在短时间内有消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