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校大学生对公益创业具有极强的热情,但往往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高校团委作为在校大学生公益创业的重要推手,应当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帮助妥善解决问题。高校团委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志愿服务与公益创业协同发展、共建孵化群、引进YBC、NPP等新模式新思想,实现社会人才的培养和公益创业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公益创业 高校团委 社会人才培养 协同发展 孵化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将目光聚焦到了公益创业上。 公益创业者通过团队努力和少量的资源运用,在非盈利领域援用商务领域的专业作风,将公益事业办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竞争力的实体,从而持续高效的服务社会。因此公益创业在争取慈善资金的竞争中独树一帜,在动员社会力量、获取社会资助和支持上比其他创业项目更具优势! 然而,有些公益创业者由于目标市场和目标人群选择不当,产生不少低效的、无果的公益创业项目。因此,加强公益创业知识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对有志于从事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在校大学生公益创业背景 1.政府和社会背景 一方面,国家大力扶持公益事业的发展。不仅提供各种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还建立了各种减免、监管、考核等机制,对公益事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监督。另一方面,人们对公益的认识也跳出纯粹经济扶持的桎梏,逐渐深入产生由点及面的改变,由传统、单一的扶贫济困转向对个性化、差异化的帮扶与心理的辅助和职业教育等的关注。 2.高校公益团体发展现状 高校公益活动往往依托现有志愿服务团体,组织方式简单,参与者仅通过自身热情聚集到一起。他们参与公益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却没有充足的创业知识;他们拥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却缺乏经验的积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会产生更多的高素质的公益创业者,最大程度的释放校园公益新能量。 二、公益创业教育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1.公益创业教育 公益创业成功开展的基础必然是公益创业教育的开展与普及。高校团委在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积极正确地引导舆论,不能拘泥于旧的观念和片面的想法。我们希望通过接受教育,公益创业者可以拥有准确把握运营模式和定位目标市场的能力。在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要着力培养公益创业者的公益之心。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公益创业者,就要承担起创造并维持社会价值的使命,敢于不受现有资源限制采取大胆行动实现对服务对象的高度负责。 2.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公益创业的特殊性要求创业者不仅需要具有冒险和开创精神,还应具备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高校团委要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和丰富而有价值的课余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在原有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下,积极探索开展新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将小范围的人才培养逐步地扩大规模,完成由小而精到大而全转变。 三、协同共建公益创业体系 在校大学生公益创业往往面临着资金匮乏、人员不足、起动发展困难等问题,高校团委作为学生工作中最有活力最有能力的组织应该挺身而出承担责任。针对公益创业初期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应该着力于以下工作: 1.整合校内资源 校内原有的志愿服务团体与新兴的公益创业团体在实践主体、服务对象等方面是相同或相近的。这就为两者实现相互转化、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生志愿服务相较于公益创业发展已久,参与者既有丰富人生阅历、锻炼劳动能力、提升知识能力的需要,更有追求人性更高层次的需求。然而志愿服务的单一,让青年志愿者很难有热情持续进行。 在公益创业过程中,高校团委要敢于担起协调和帮助的责任,积极联系校内各个部门机构,为创业团体提供方便与优惠。并且,邀请专业人才对他们提供专业性的帮助,帮助他们度过原始资本积累困境,让公益创业项目能够更好地发展。 2.共建孵化群 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面临的困难,并不是都能依靠高校团委自身解决的,这就要推动校企和校内共建孵化群。高校创业孵化群要学习NPP的模式即通过校内外的专家和成功者为公益创业实践提供全方位的包括策略、管理、财物、营销、人力培训等方面的义务援助和长期帮扶,从而拥有走出校园、自我生存、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高校还应通过三下乡等活动来实践公益创意,产生一个良好的公益创业生态环境,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公益创业文化。通过项目前期引领、公益创业孵化和后期帮扶等工作形成一个孵化群,让公益创业可以在校园、社会中长久地走下去。 四、结语 公益创业在中国的发展之路还有很长。在校大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在创业途中就需要高校团委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公益创业者提供帮助。高校团委应当统筹协调多方力量,全心全意帮助大学生公益创业。随着高校团工作者提高对公益创业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团组织加强公益创业的教育和帮扶工作,大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公益创业的发展之路将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胡馨.什么是"Social entrepreneurship"(公益创业)[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2):23-27 [2]韦乔元.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93-94 [3]杨志.大学生公益创业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0-41 [4]韦小双,关明.大学生公益创业与志愿服务价值理念的差异、耦合以及转化[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