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周鸿祎台风没了猪都会摔死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创投行业已经进入资本寒冬,对于企业来讲,融资变得异常艰难。我不这样认为。资本是否会进入,在我看来,最大程度地取决于项目的质量。不好的项目,早晚有一天会露馅。对应之前说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现在的情况就应该是"台风没了,猪都会摔死"。但另一方面,好的项目,比如有技术含量的,比如真正创新的,依旧会受到投资人的追捧。
  当下很多创业者的理解和行为也的确让我有些困惑,所以思考了半年之后,我希望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脱离产品谈融资是最错误的价值观
  我一直坚信,从创业者的角度来看,中国并不缺少具备创新能力的人;从资本市场来看,我们今天也有很多钱。中国今天之所以依旧不能成为美国硅谷那样的世界创新中心,是因为我们欠缺的不是硬件。相反,我们所有外在条件都具备。我觉得唯一欠缺的就是价值观,也就是我们到底为什么创业。
  在世俗的定义里,判断一个人创业是否成功,标准很单一,就是关注福布斯排行榜,看谁更有钱,看谁身价高,看谁的企业市值高。我觉得这种价值观对创业和创新来说,非常不利。
  当下的媒体有一种倾向——更愿意天天去渲染那些创业英雄,它们不谈产品、不谈经验教训,而是将笔墨集中在谁融资多少、谁市值多少,似乎谁融到的钱多,谁就是英雄,谁市值高,谁就成功,甚至对公司的评价都脱离了产品本身。这是错误的价值观。
  在我看来,对于整个创业和企业经营来说,融资只是手段,金额也只是一瞬间的数字,如果狭隘地把融资成功当成企业成功,那么我想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成功了。这个标准显然有失公允。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看到创业者在拿到钱之后,把心思放到产品研发和创新上,然后极力保证企业可以在市场上活下去,并且越活越好。
  其实,不仅创业企业,就是大企业,如果盲目掉进估值、融资数额的陷阱里,也会忘记初心,偏离预先设计好的轨道。我一直强调要不忘初心,在我看来,对于企业来说,这个初心就是产品,任何企业要想成功都必须通过产品解决用户问题。初创企业,可能各方面资源都会短缺,商业模式也未必成型,但这些都不会妨碍投资人给你投资。但如果你没有产品,则注定没办法往前走。
  别将交流活动变成"邯郸学步"
  如果一个创业者闭门造车,不去跟别人交流,那么他很可能会重蹈其他创业者失败的覆辙。所以,我不反对创业者出来参加各种活动,跟别人进行交流。但是,不知从哪一天开始,这种活动变味了,通过这些活动,创业者非但没有赚到钱,反倒给各类创业培训机构送了很多钱。
  如果这些培训机构真的可以给创业者带来有益的帮助,也很正常。但现实情况是,现在很多所谓的创业培训机构都是滥竽充数,原来做传销的、做大众培训的,现在招牌一改,就开始教大家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现在,这种培训活动和会议多如牛毛。在北、上、广、深,只要创业者愿意,一天参加四五个会是没有问题的。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创业者在开会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就是天之骄子,就是万众瞩目的中心。所以,自己的事情还没有做成,还没摸清什么门道,就频频到各种会上兜售自己的成功经验,讲自己创立的某个O2O模式或创新模式,不亦乐乎。我觉得这就有些过了。我的建议是,创业浪潮越热、越高涨,越应该有点儿定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和这样的活动保持适当的距离。
  总之,对于创业者来说,适度地对外交流是可以的,并且也是必要的。但我个人认为,创业者还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团队、用户和产品上。如果还认不清这个道理,那么不妨问问自己,频繁参加交流活动真的能帮你解决创业中的问题吗?我想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所以与其如此,不如多想一想如何创新和研发产品。最重要的是,在听了别人兜售的成功经验或者培训知识后,千万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听了就学。我管这叫东施效颦,当然,弄不好就是邯郸学步。
  互联网思维没有错,但不能盲目使用
  刚开始研究O2O的时候,我吓坏了。很多企业老总都说老周过时了。的确,O2O的很多模式,就是到了现在我也没有完全看懂,因为里面的有些东西用常识来做判断是行不通的。比如我前面提到的补贴,我做了很多年的免费,但现在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免费,还补贴了。
  像邓锋、沈南鹏,他们都是VC,他们把几百亿美元投给了创业者,我开玩笑说这是国际主义精神。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补贴。他们没有把几百亿美元留给自己,而是经由创业公司补贴给了北、上、广、深的人民。徐小平也是一样,他投了很多免费看电影、免费上门做按摩、免费做早餐的公司……看得我眼花心乱。
  但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说真的人家不在乎挣钱,相反,通过这种方式把钱花出去,反而能融来更多的钱。但我觉得按照这种游戏规则玩,后面会变得非常不好玩。至上的吗?我们上门按摩、上门做饭,都是用户至上啊。"还有人可能会说:"我不会长期免费下去,只是想通过免费+补贴的形式,让用户养成之前没有的习惯。"
  针对这两点,我想大家可能存在误解。我所说的用户至上,是指要去研究用户的行为和习惯,然后顺势而为,这是产品成功的关键。而教育用户,让用户养成一个从来不会养成的习惯,这恰恰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还有人想通过免费把对手干掉,然后再改免费、补贴为收费。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用户一旦吃了免费的午餐,再想让他们回头是很难的。
  从整个行业来看,这种过于激进的模式,也带来了大家能够感受到的泡沫。资本寒冬的泡沫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大家急于求成,急切地希望把需要10年才能干成的事用10个月干成,再加上资本的压力、诱惑和绑架,很多动作、很多商业行为也就变形了。
  所以,互联网思维没有错,但如何用、用在哪个领域、用到什么程度,是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网站目录投稿: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