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网络化形成性考核多维度质量评价探析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形成性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课程实施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考核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形成性考核质量能否得以保障有待进一步思考。研究结合基层电大实际,主要从学生学习意愿、教学模式、教师评阅、考核任务设计及班主任管理五个维度展开质量评价,并就如何提高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质量进行策略探讨。
  【关键词】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7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4-0047-04
  【收稿日期】2013-12-20
  【基金项目】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改课题"网络化形成性考核多维度质量评价研究",课题编号为XKT-13J11,主持人:陈国珍;丽水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会课题,课题编号为2014YYH03,主持人:陈国珍
  【作者简介】陈国珍(1976-),女,浙江青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一、引言
  1999年中央电大启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形成性考核作为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它与终结性考核共同组成对学生课程学习的整体评价。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考核形式逐步由纸质考核转为基于网络考核。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考核时间,体现了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特点。试点最初在28所电大的6门课程中开展,至2013 年春季,中央电大共推出168门网考试点课程,包括本科和专科。网络化形成性考核在学习便利性方面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然而不断扩大的网络化形成性考核对班主任管理,教师辅导及学生学习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基层电大普遍存在师资力量偏薄弱,管理人员偏少的情况,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能否达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以及考核课程的目标是否得以实现都值得进一步深思。
  二、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质量评价维度
  1.质量评价的基本思路
  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质量评价是对学生网络考核课程平时学习过程的测量与评价, 是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质量评价应该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考虑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体现评价的全面性,评价注重教师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注重学生知识水平、应用能力的提高。笔者以丽水电大及县级电大会计学专业本科及专科开设的网络考核课程为分析对象进行调研,在会计学专业学生中发放问卷290份,回收有效问卷268份。回收有效率达到92.41%。在问卷分析基础上结合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的成绩统计数据、教师访谈资料对网络环境下的形成性考核质量展开评价。
  2.质量评价维度结构
  网络化形成性考核是开放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改革对学生的学习及教师教学及管理带来较大影响,其质量评价可以从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三个基本层面展开分析,具体见表1所示。
  三、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质量评价分析
  1.学生学习意愿维度评价
  网络化形成性考核使学生摆脱了纸质形成性考核繁重的书写任务,也使成绩查阅更加方便。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881%学生倾向于选择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9104%学生会及时登陆考核平台查表1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质量评价维度结构
  项目1基本层面1评价维度1评价依据网络化形
  成性考核
  质量评价1学生1学习意愿1学生参考率,考核任务完成及时率等教师1教学模式1课堂教学方式,学习重点,小组学习组织情况等教师评阅1评阅及时性,评阅反馈信息,评阅成绩差异性等课程考核任务设计1任务周期,任务次数,考核题型、考核任务及格率等管理人员1班主任管理1班级考核任务及格率,学生参考率,考核任务完成及时率等看自己的评阅成绩,9702%学生认为网络形成性考核有助于网络操作技能的提升,资料搜集能力的提高,网络考核受到普遍欢迎,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由于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课程设置了任务周期,每个考核任务都有截止时间,学生完成考核任务的及时性还存在不足。由表2可见,学生考核任务及时完成率基本达到90%以上,也尚存在个别课程只有80%多。在考核任务即将到期时,存在部分学生匆匆忙忙以应付完成任务为主,寻求考核问题的答案,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思索。学生的学习过程出现注重形成性考核答案,忽视知识点的掌握及能力的提升。此外,课程之间学生参考率也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从8016%到100%。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学生参考率达到9831%,但首次任务及时完成率只有6724%。原因,一方面在于学生对网络形成性考核课程重视不够,另一方面网络形成性考核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一些年纪偏大的、计算机水平较弱的学生而言将会产生畏难情绪。
  2.教学模式维度评价
  改革后面授课一般安排在机房教学,辅导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参与首次面授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但之后的面授课到课率明显下降,学生在首次面授课明确课程考核形式及相关学习资源后,主要还是在家或办公室利用空余时间自主学习完成考核任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791%学生表示教师以课本为主,讲解重难点,4403%学生表示教师以导学为主,讲解学习资源及如何自学,有3806%学生表示课堂教学以考核任务为主,讲解如何解答作业题目。辅导教师以辅导学生完成考核任务为主带来的最大弊端是容易造成学生片面认为只要提交考核任务就可以了,不去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难以对知识点全面掌握。部分网络考核课程考核任务设置上安排了专题讨论学习,如高级财务会计,以3-10人组成小组为单位对给定的可选题目进行讨论,目的是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与相互启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这种学习方式受到普遍的欢迎,8432%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兴趣和专业知识水平。但也有不足之处,辅导教师如果没有对专题内容进行启发教学,将存在很大一部分学生以完成考核任务为首要目标机械地发帖,甚至发帖内容同讨论主题无关。
  3.教师评阅维度评价
  评阅教师基本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由课程辅导教师评阅,一类是由课程责任教师评阅。由于基层电大专业教师少,一人担任多门课程的评阅任务是常见的,在网络考核科目不增加的背景下,不少基层电大出现非本专业教师承担评阅任务。这些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弱化评阅的质量。同纸质形成性考核相比较,基于网络考核的课程的评阅工作量增加了,原因在于考核任务次数多,并且每次考核任务都设置截止日期,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评阅,评阅信息能否及时反馈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其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6493%学生认为教师基本能及时完成批改任务并给出评语,2761%学生认为教师能及时评语成绩,但缺少评语、缺少反馈信息。由表2可见,形成性考核成绩差异性不明显,均方差基本在10以内。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学生利用互联网能很便捷地查询资料,基于网络考核课程提交的任务答案的差异性不明显;二是评阅教师在成绩批阅时给分比较随意,没有认真查看答卷内容,批阅态度不够认真。
  4.考核任务设计维度评价
  不同课程考核任务设置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任务次数、任务周期、考核题型、是否存在小组讨论等。根据表2形成性考核平台的统计分析,任务次数有五次的课程占多数,最多的是会计制度设计与电算化会计,考核任务分别达到7次和12次。任务周期设置上省开课程基本统一截止于期末,中央电大统设课程每门课程考核任务截止时间大约有四五次,每个学期学生基本上需要完成多门课程的网络形成性考核任务,截止时间差异的存在,使学生需要仔细核对自己的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否则很容易出现遗漏现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403%学生认为考核次数最好不要超过4次,4552%学生认为考核任务截止时间最好统一到学期末,3731%学生认为考核任务分次截止到学期中的每个月末。此外,中央电大统设课程的题型复杂,题量大,完成考核任务的难度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影响。表2形成性考核平台成绩统计分析表明中央电大统设课程平均分明显偏低些,大部分在70分左右,省开课程平均分基本在90分左右。在及格率方面,省开课程明显比统设课程高一些。网络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比例的选择上5224%学生倾向于选择100%,没有终结性考核,3358%学生倾向于选择考核比例为30%到60%,参加终结性考试(机考),按照中央电大文件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例大于30%的课程采取" 双及格",网络形成考核比例一般都超过30%。据表2所示,考核比例的不同对学生考核任务的参考率,学生的及格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影响。
  5.班主任管理维度评价
  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密切相关。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平台赋予班主任导修主任角色,导修主任可以查看本班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课程考核任务的开始与截止日期、班级任务完成情况统计数据等,还承担班级协作小组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在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起到纽带作用,相互之间能否进行及时沟通对按时保质完成考核任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期初班主任是否做好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课程的通知工作,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影响面授辅导课的到课率,影响考核任务及时完成率。据问卷调查显示,9254%学生认为班主任能及时通知完成考核任务,这与表2列明学生参考率基本达到90%以上、任务完成及时率达到90%以上相一致,个别课程如财务报表分析的参考率只达到8016%,也说明存在个别班主任在管理上做得不够到位。若同一班级存在多门网络形成性考核课程,班主任的工作量将大大增加,尤其班里存在部分自觉性差,比较拖沓的学生的时候,班主任工作更难做。不同课程考核任务截止日期不一致,也容易使班主任混淆,影响通知工作。
  四、提高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质量的策略
  1.优化课程考核任务设计
  网络化形成性考核的设计思想是实现远程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基本属于在职人员,存在工学矛盾,形成性考核任务的设计既要有利于课程考核目标的实现,又要能督促平常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课程考核任务设计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任务次数安排有必要统一,一般可设四次,每次考核任务题量可以结合课程特点存在差别性。任务周期截止时间应统一为学期中的每个月末(上半年为3到6月,下半年为9到12月)。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教学管理,督促学生的平时学习,避免突击完成考核任务。平时认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的学生在终结性考核中成绩表现相对较好,形成性考核比例占课程综合成绩的比例选择上逐步趋向100%。一般课程的题型设置上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或讨论题、计算题、论述题),前面三项题型的批阅在系统中设置为电脑自动评分,最后一项由教师手工批阅,这样不仅提高批阅的准确性,公平性,也大大减轻了教师评阅工作量,提高批阅的及时性。
  2.完善形成性考核平台建设
  网络化形成性考核平台的建设应考虑以下两点内容:一是将学习资源融入形成性考核平台建设。目前课程的学习平台与考核平台是分离的,学生主要通过三级电大在线平台获取学习资料,笔者认为可以在形成性考核平台中增设"微课堂"栏目,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主要以微课形式讲解。内容包括导学、考核任务中的案例题、计算题、讨论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有针对性选择学习。二是形成性考核平台建设要体现个性化管理的需要。平台需要增设短信息服务功能,在考核任务截止前两日由系统自动发短信给学生,提醒学生完成考核任务。此外,平台还需增设通信功能,便于交流沟通,考核平台中学生可以给辅导教师留言或发信息,辅导教师一进入平台将会立即收到信息并予以回复。
  3.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
  多年以来开放教育课程的教学基本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形成性考核采用网络形式之后面授课程比以往更少些。面授课程教学要引导学生如何开展自学、搜集学习资料等,不应以完成考核任务为主,辅导教师能否进行正确引导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虑到网络化形成性考核任务完成有截止时间,开学初发放给学生的课表有必要进一步调整。不仅需要在课程后注明网络考核及形考比例,还需要说明课程形成性考核任务次数及各任务的起止时间,这样学生领到课表后对本学期需要完成的考核任务一目了然,也便于班主任管理,不需要登录考核平台也能知道课程各考核任务的截止时间。此外,辅导教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及时分析班级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并通知班主任,便于督促学生完成课程考核任务。
  4.加大监督力度
  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质量评价过程中发现,教师评阅方面尚须加大监督力度。基层电大评阅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评阅质量带来一定影响,鉴于此,有必要对教师评阅成绩情况进行检查。省校课程责任教师可以依据形成性考核平台的成绩批阅记录对各基层电大实施抽查,审阅成绩评阅的合理性、公正性以及是否存在评阅信息反馈,是否存在退回重做等情况。对批阅总体情况不太理想的课程予以提醒,这将督促基层电大的教师认真批阅,批阅成绩的公正反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各基层电大对本校的网络课程批阅情况要加强监督,在每个学期末基层电大需要统计分析所有网络考核课程的批阅情况,及时提醒辅导教师完成批阅,避免出现漏批状况,影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继梅,张纪勇. 形成性考核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3):49-53.
  [2]胡世明,童少颖,郑宁国. 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质量闭环管理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2):44-45.
  [3]胡春华. 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改革初探[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15-17.
  [4]江辉,周凌,叶雪飞.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相关关系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8):58-62.
  [5]谢毅敏.学生需求视角下的网络形成性考核平台优化设计[J]. 中国远程教育,2011,(12):68-70.
  3.教师评阅维度评价
  评阅教师基本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由课程辅导教师评阅,一类是由课程责任教师评阅。由于基层电大专业教师少,一人担任多门课程的评阅任务是常见的,在网络考核科目不增加的背景下,不少基层电大出现非本专业教师承担评阅任务。这些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弱化评阅的质量。同纸质形成性考核相比较,基于网络考核的课程的评阅工作量增加了,原因在于考核任务次数多,并且每次考核任务都设置截止日期,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评阅,评阅信息能否及时反馈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其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6493%学生认为教师基本能及时完成批改任务并给出评语,2761%学生认为教师能及时评语成绩,但缺少评语、缺少反馈信息。由表2可见,形成性考核成绩差异性不明显,均方差基本在10以内。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学生利用互联网能很便捷地查询资料,基于网络考核课程提交的任务答案的差异性不明显;二是评阅教师在成绩批阅时给分比较随意,没有认真查看答卷内容,批阅态度不够认真。
  4.考核任务设计维度评价
  不同课程考核任务设置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任务次数、任务周期、考核题型、是否存在小组讨论等。根据表2形成性考核平台的统计分析,任务次数有五次的课程占多数,最多的是会计制度设计与电算化会计,考核任务分别达到7次和12次。任务周期设置上省开课程基本统一截止于期末,中央电大统设课程每门课程考核任务截止时间大约有四五次,每个学期学生基本上需要完成多门课程的网络形成性考核任务,截止时间差异的存在,使学生需要仔细核对自己的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否则很容易出现遗漏现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403%学生认为考核次数最好不要超过4次,4552%学生认为考核任务截止时间最好统一到学期末,3731%学生认为考核任务分次截止到学期中的每个月末。此外,中央电大统设课程的题型复杂,题量大,完成考核任务的难度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影响。表2形成性考核平台成绩统计分析表明中央电大统设课程平均分明显偏低些,大部分在70分左右,省开课程平均分基本在90分左右。在及格率方面,省开课程明显比统设课程高一些。网络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比例的选择上5224%学生倾向于选择100%,没有终结性考核,3358%学生倾向于选择考核比例为30%到60%,参加终结性考试(机考),按照中央电大文件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例大于30%的课程采取" 双及格",网络形成考核比例一般都超过30%。据表2所示,考核比例的不同对学生考核任务的参考率,学生的及格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影响。
  5.班主任管理维度评价
  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密切相关。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平台赋予班主任导修主任角色,导修主任可以查看本班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课程考核任务的开始与截止日期、班级任务完成情况统计数据等,还承担班级协作小组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在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起到纽带作用,相互之间能否进行及时沟通对按时保质完成考核任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期初班主任是否做好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课程的通知工作,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影响面授辅导课的到课率,影响考核任务及时完成率。据问卷调查显示,9254%学生认为班主任能及时通知完成考核任务,这与表2列明学生参考率基本达到90%以上、任务完成及时率达到90%以上相一致,个别课程如财务报表分析的参考率只达到8016%,也说明存在个别班主任在管理上做得不够到位。若同一班级存在多门网络形成性考核课程,班主任的工作量将大大增加,尤其班里存在部分自觉性差,比较拖沓的学生的时候,班主任工作更难做。不同课程考核任务截止日期不一致,也容易使班主任混淆,影响通知工作。
  四、提高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质量的策略
  1.优化课程考核任务设计
  网络化形成性考核的设计思想是实现远程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基本属于在职人员,存在工学矛盾,形成性考核任务的设计既要有利于课程考核目标的实现,又要能督促平常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课程考核任务设计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任务次数安排有必要统一,一般可设四次,每次考核任务题量可以结合课程特点存在差别性。任务周期截止时间应统一为学期中的每个月末(上半年为3到6月,下半年为9到12月)。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教学管理,督促学生的平时学习,避免突击完成考核任务。平时认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的学生在终结性考核中成绩表现相对较好,形成性考核比例占课程综合成绩的比例选择上逐步趋向100%。一般课程的题型设置上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或讨论题、计算题、论述题),前面三项题型的批阅在系统中设置为电脑自动评分,最后一项由教师手工批阅,这样不仅提高批阅的准确性,公平性,也大大减轻了教师评阅工作量,提高批阅的及时性。
  2.完善形成性考核平台建设
  网络化形成性考核平台的建设应考虑以下两点内容:一是将学习资源融入形成性考核平台建设。目前课程的学习平台与考核平台是分离的,学生主要通过三级电大在线平台获取学习资料,笔者认为可以在形成性考核平台中增设"微课堂"栏目,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主要以微课形式讲解。内容包括导学、考核任务中的案例题、计算题、讨论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有针对性选择学习。二是形成性考核平台建设要体现个性化管理的需要。平台需要增设短信息服务功能,在考核任务截止前两日由系统自动发短信给学生,提醒学生完成考核任务。此外,平台还需增设通信功能,便于交流沟通,考核平台中学生可以给辅导教师留言或发信息,辅导教师一进入平台将会立即收到信息并予以回复。
  3.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
  多年以来开放教育课程的教学基本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形成性考核采用网络形式之后面授课程比以往更少些。面授课程教学要引导学生如何开展自学、搜集学习资料等,不应以完成考核任务为主,辅导教师能否进行正确引导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虑到网络化形成性考核任务完成有截止时间,开学初发放给学生的课表有必要进一步调整。不仅需要在课程后注明网络考核及形考比例,还需要说明课程形成性考核任务次数及各任务的起止时间,这样学生领到课表后对本学期需要完成的考核任务一目了然,也便于班主任管理,不需要登录考核平台也能知道课程各考核任务的截止时间。此外,辅导教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及时分析班级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并通知班主任,便于督促学生完成课程考核任务。
  4.加大监督力度
  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质量评价过程中发现,教师评阅方面尚须加大监督力度。基层电大评阅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评阅质量带来一定影响,鉴于此,有必要对教师评阅成绩情况进行检查。省校课程责任教师可以依据形成性考核平台的成绩批阅记录对各基层电大实施抽查,审阅成绩评阅的合理性、公正性以及是否存在评阅信息反馈,是否存在退回重做等情况。对批阅总体情况不太理想的课程予以提醒,这将督促基层电大的教师认真批阅,批阅成绩的公正反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各基层电大对本校的网络课程批阅情况要加强监督,在每个学期末基层电大需要统计分析所有网络考核课程的批阅情况,及时提醒辅导教师完成批阅,避免出现漏批状况,影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继梅,张纪勇. 形成性考核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3):49-53.
  [2]胡世明,童少颖,郑宁国. 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质量闭环管理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2):44-45.
  [3]胡春华. 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改革初探[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15-17.
  [4]江辉,周凌,叶雪飞.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相关关系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8):58-62.
  [5]谢毅敏.学生需求视角下的网络形成性考核平台优化设计[J]. 中国远程教育,2011,(12):68-70.
  3.教师评阅维度评价
  评阅教师基本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由课程辅导教师评阅,一类是由课程责任教师评阅。由于基层电大专业教师少,一人担任多门课程的评阅任务是常见的,在网络考核科目不增加的背景下,不少基层电大出现非本专业教师承担评阅任务。这些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弱化评阅的质量。同纸质形成性考核相比较,基于网络考核的课程的评阅工作量增加了,原因在于考核任务次数多,并且每次考核任务都设置截止日期,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评阅,评阅信息能否及时反馈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其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6493%学生认为教师基本能及时完成批改任务并给出评语,2761%学生认为教师能及时评语成绩,但缺少评语、缺少反馈信息。由表2可见,形成性考核成绩差异性不明显,均方差基本在10以内。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学生利用互联网能很便捷地查询资料,基于网络考核课程提交的任务答案的差异性不明显;二是评阅教师在成绩批阅时给分比较随意,没有认真查看答卷内容,批阅态度不够认真。
  4.考核任务设计维度评价
  不同课程考核任务设置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任务次数、任务周期、考核题型、是否存在小组讨论等。根据表2形成性考核平台的统计分析,任务次数有五次的课程占多数,最多的是会计制度设计与电算化会计,考核任务分别达到7次和12次。任务周期设置上省开课程基本统一截止于期末,中央电大统设课程每门课程考核任务截止时间大约有四五次,每个学期学生基本上需要完成多门课程的网络形成性考核任务,截止时间差异的存在,使学生需要仔细核对自己的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否则很容易出现遗漏现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403%学生认为考核次数最好不要超过4次,4552%学生认为考核任务截止时间最好统一到学期末,3731%学生认为考核任务分次截止到学期中的每个月末。此外,中央电大统设课程的题型复杂,题量大,完成考核任务的难度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影响。表2形成性考核平台成绩统计分析表明中央电大统设课程平均分明显偏低些,大部分在70分左右,省开课程平均分基本在90分左右。在及格率方面,省开课程明显比统设课程高一些。网络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比例的选择上5224%学生倾向于选择100%,没有终结性考核,3358%学生倾向于选择考核比例为30%到60%,参加终结性考试(机考),按照中央电大文件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例大于30%的课程采取" 双及格",网络形成考核比例一般都超过30%。据表2所示,考核比例的不同对学生考核任务的参考率,学生的及格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影响。
  5.班主任管理维度评价
  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密切相关。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平台赋予班主任导修主任角色,导修主任可以查看本班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课程考核任务的开始与截止日期、班级任务完成情况统计数据等,还承担班级协作小组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在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起到纽带作用,相互之间能否进行及时沟通对按时保质完成考核任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期初班主任是否做好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课程的通知工作,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影响面授辅导课的到课率,影响考核任务及时完成率。据问卷调查显示,9254%学生认为班主任能及时通知完成考核任务,这与表2列明学生参考率基本达到90%以上、任务完成及时率达到90%以上相一致,个别课程如财务报表分析的参考率只达到8016%,也说明存在个别班主任在管理上做得不够到位。若同一班级存在多门网络形成性考核课程,班主任的工作量将大大增加,尤其班里存在部分自觉性差,比较拖沓的学生的时候,班主任工作更难做。不同课程考核任务截止日期不一致,也容易使班主任混淆,影响通知工作。
  四、提高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质量的策略
  1.优化课程考核任务设计
  网络化形成性考核的设计思想是实现远程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基本属于在职人员,存在工学矛盾,形成性考核任务的设计既要有利于课程考核目标的实现,又要能督促平常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课程考核任务设计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任务次数安排有必要统一,一般可设四次,每次考核任务题量可以结合课程特点存在差别性。任务周期截止时间应统一为学期中的每个月末(上半年为3到6月,下半年为9到12月)。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教学管理,督促学生的平时学习,避免突击完成考核任务。平时认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的学生在终结性考核中成绩表现相对较好,形成性考核比例占课程综合成绩的比例选择上逐步趋向100%。一般课程的题型设置上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或讨论题、计算题、论述题),前面三项题型的批阅在系统中设置为电脑自动评分,最后一项由教师手工批阅,这样不仅提高批阅的准确性,公平性,也大大减轻了教师评阅工作量,提高批阅的及时性。
  2.完善形成性考核平台建设
  网络化形成性考核平台的建设应考虑以下两点内容:一是将学习资源融入形成性考核平台建设。目前课程的学习平台与考核平台是分离的,学生主要通过三级电大在线平台获取学习资料,笔者认为可以在形成性考核平台中增设"微课堂"栏目,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主要以微课形式讲解。内容包括导学、考核任务中的案例题、计算题、讨论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有针对性选择学习。二是形成性考核平台建设要体现个性化管理的需要。平台需要增设短信息服务功能,在考核任务截止前两日由系统自动发短信给学生,提醒学生完成考核任务。此外,平台还需增设通信功能,便于交流沟通,考核平台中学生可以给辅导教师留言或发信息,辅导教师一进入平台将会立即收到信息并予以回复。
  3.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
  多年以来开放教育课程的教学基本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形成性考核采用网络形式之后面授课程比以往更少些。面授课程教学要引导学生如何开展自学、搜集学习资料等,不应以完成考核任务为主,辅导教师能否进行正确引导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虑到网络化形成性考核任务完成有截止时间,开学初发放给学生的课表有必要进一步调整。不仅需要在课程后注明网络考核及形考比例,还需要说明课程形成性考核任务次数及各任务的起止时间,这样学生领到课表后对本学期需要完成的考核任务一目了然,也便于班主任管理,不需要登录考核平台也能知道课程各考核任务的截止时间。此外,辅导教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及时分析班级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并通知班主任,便于督促学生完成课程考核任务。
  4.加大监督力度
  网络化形成性考核质量评价过程中发现,教师评阅方面尚须加大监督力度。基层电大评阅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评阅质量带来一定影响,鉴于此,有必要对教师评阅成绩情况进行检查。省校课程责任教师可以依据形成性考核平台的成绩批阅记录对各基层电大实施抽查,审阅成绩评阅的合理性、公正性以及是否存在评阅信息反馈,是否存在退回重做等情况。对批阅总体情况不太理想的课程予以提醒,这将督促基层电大的教师认真批阅,批阅成绩的公正反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各基层电大对本校的网络课程批阅情况要加强监督,在每个学期末基层电大需要统计分析所有网络考核课程的批阅情况,及时提醒辅导教师完成批阅,避免出现漏批状况,影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继梅,张纪勇. 形成性考核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3):49-53.
  [2]胡世明,童少颖,郑宁国. 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质量闭环管理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2):44-45.
  [3]胡春华. 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改革初探[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15-17.
  [4]江辉,周凌,叶雪飞.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相关关系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8):58-62.
  [5]谢毅敏.学生需求视角下的网络形成性考核平台优化设计[J]. 中国远程教育,2011,(12):68-70.
网站目录投稿: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