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以带上三镜写动作为例谈三阶共生微写作的实践探索


  摘 要:随着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以短小精悍为主要特点的微写作成为当前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微写作教学中往往缺乏有效的写作指导,为此笔者将"共生写作"理论引入微写作课堂,提出"课前共生,定主线""课中共情,写三阶""课后共享,提成果"的"三阶共生"微写作教学模式。
  关键词:微写作 "共生写作""三阶共生"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写作教学还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中职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弱,对写作兴趣普遍不足;教师写作教学多重结果、轻过程,写作过程指导性严重缺失等。如何破解写作教学困境,成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一、"三阶共生"的微写作理念与背景1.直面写作教学的困境
  面对写作教学的困境,王荣生教授直言"课堂教学几乎没有写作教学。目前写作教学的指导往往只停留在技法介绍上,缺乏有效的写作过程指导"。他指出,要破解写作教学的困境,"教师需要有理论的研究,要了解写作是特定语境中的书面表达,写作活动是在特定语境中构造语篇",教师要"进行课例的研究,要有国外的借鉴"。
  可见,直面写作教学的困境,教师应当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课例研究、进行教学实践。同时,在实践中还要适当借鉴国内外已经成熟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理念或方法。2.借鉴"共生写作"的理念
  江苏省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认为,当前作文教学问题多、效果差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教师自己对写作没有原生的直接体验,另一方面是不关注学生的原初体验。"为此他根据"本色语文"的理念,提出"共生写作"的教学理念,核心为"用写作教写作""在写作中教写作"。强调教师必须有自己的写作体验和写作感受,用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经历写作过程中积累写作经验、感悟写作规律。3.提炼"三阶共生"的教学模式
  "共生写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让它在课堂落地,必须有一个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因此,笔者在"共生写作"的基础上提出"三阶共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个人写作体验推动学生写作进程,分步、分阶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注重写作修改与完善的过程指导。
  "三阶"从教师层面讲是指"课前共生、课中共情、课后共享"三个写作指导阶段;从学生层面讲是指搭建"字词、语句、语段"三个写作阶梯;从课堂层面讲是指"定主线、选方法,提成果"三个教学阶程,如图1所示。
  "三阶共生"主张变"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从课前准备到课中写作再到课后提升,通过师生"共生写作"、生生"共生写作"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着眼于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写作的过程,并在体验中逐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这对于解决当前写作教学结论化、缺乏写作过程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笔者以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为教学内容,实践"三阶共生"微写作教学模式,展开了课例研究。《带上"三镜",写动作》围绕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出门"这一动作创设不同的情境,形成"写作场",通过三次有层次、有梯度的读写交替活动,让学生融入写作情境,体验写作全过程。二、"三阶共生"微写作的实践探索1.课前共生,基于学情,定主线
  本次微写作教学主题为"一粒沙中看世界,细节描写见真情"。为了解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发现其在细节描写中存在的不足,笔者在课前下发学案,请学生写一个包含动作描写的片段,来表达自己一次出门的心情。字数要求为100字。学生的初稿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如图2所示。
  (1)写不出。全班45位学生,有4位,即约9%的学生交了白卷。
  (2)写不准。约29%(13位)的学生不能准确用动词补全"门而出"来表达自己出门的心情,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喜门而出""不舍门而出""悲门而出"的错误表达。
  (3)写不细。约62%(28位)的学生存在字数达不到要求、描写不够细腻的问题,甚至只写了一两句话,例如"我夺门而出""我撞开门,向门外冲去"等。
  由此可见,学生对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节描写的掌握还不够。大多数学生需要通过方法的传授掌握细节描写、尤其是动作描写的技巧。根据"共生写作"的教学理念,笔者决定下水写作示范,运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三阶共生"教学,细化教学过程,一步一个台阶,帮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开展过程化写作。
  2.课中共情,字词句篇,写三阶
  (1)入题——一举一动皆有情。上课铃响,教师微笑着轻轻推开门,自信地挥着手,借助肢体语言向学生打招呼。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教师进门做了哪几个动作以及进门时心情如何。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实则是精心安排,一举一动皆有情,体现了一堂课的匠心之所在。
  (2)析题——最是细微显真情。教师通过播放《细微之处见真情——细节描写中的动作描写》这一简洁明快的微课,介绍什么是细节描写,例谈细节描写中的动作描写,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写作主题,为写作做好知识准备。
  (3)破题——最是真情写不尽。
  ①写好动作描写的第一个妙招——带上过滤镜,根据情感选择准确的动词。
  步骤一:读范例。
  例文1.很多很多孩子,在操场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放、拉、圈、握)——龙应台《目送》
  请学生思考,括号内的四个动词哪一个更能体现出孩子第一次上小学时怯怯的心理。通过品读,学生发现"圈"字有包围和保护之意,既写出了父母孩子的手握得很紧,又能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对陌生世界的胆怯,内涵更加丰富。通过品味名家名句所选动词背后的情感,学生感受到带着过滤镜,精准选择动词,更能表達出真情实感。
  步骤二:填动词。
  现场练习:填一个动词,来表达你出门的心情(现场演示动作)。
  (口述情境)我(填写动词)门而出(填一个动词表达不同的情感)
  学生现场生成动词有:摔、夺、破、掩、推、踱、甩……
  本环节读写结合,从经典作品中的佳句入手,从学生日常着眼,体现出"共生写作"理念中"写作应该精选一粒种子"的观点。这粒种子必须贴近生活,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第一次写作看上去只需要填一个动词,但是要通过这个动词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学生现场演示不同进门动作力度的大小,借助过滤镜寻找最合适的动作,进而体会动作背后不同的情感色彩。
  ②写好动作描写的第二个妙招——带上放大镜,分解或修饰,拉长动作。
  步骤一:看对比。
  学生作文与名家经典对比。
  学生习作:妈妈穿过街道,走进水果店,给我买了一袋橘子,我很感动。
  名家作品:他用兩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对比作品,学习《背影》中动作拉长的方法。第一步,将动作"爬"分解为攀、缩、倾三个动作。第二步,给动作加上修饰词:(两手)攀;(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倾。学生感受到分解和修饰动作有效地拉长了动作的时间,让人感受到父亲爬得十分艰难,而这背后是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也是儿子对父亲的不能言说的爱。
  步骤二:写句子。
  通过增加修饰词或分解动作的方式拉长动作,写一句话表达你出门的心情。
  练习(简写情境)我门而出。(细描动作,至少三个具有连贯性的动词且加上修饰词)。
  教师共生写作:暑期好友在楼下来叫我去逛街,我高兴地跳下床,迅速套上平底鞋,胡乱抓了两把头发,随手扣上太阳帽,抓起小钱包,夺门而出,一路小跑奔下楼去。
  根据教师的范例,学生现场写作一个句子,通过放大镜放大自己的动作,延长动作时间,进一步强化出门的情感。教师适时借助希沃授课软件,将部分学生作品进行现场展示。以下是学生课前初稿与现场修改后的句子对比。
  课前初稿:我吓得夺门而出。
  现场修改后:着火了,我手捂着鼻子,光着脚,不顾一切地穿过客厅,使出吃奶的劲撞开了大门,拔腿逃出门去。
  本环节通过学生习作与经典范文的对比、教师共生写作的示范、学生修改前后的作品对比,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借助放大镜动作被拉长,情感也得到积蓄与爆发。
  ③写好动作描写的第三个妙招——带上多棱镜,运用修辞让动作鲜活起来。
  步骤一:读经典。
  例文: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龙应台《目送》
  龙应台将母子离别的拥抱比作抱住长颈鹿的脚,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子之间的隔阂与疏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这种情境,教师请学生上台即兴表演——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感受母子之间的疏离。拥抱本是人与人心贴得最近的距离,但母亲此时抱着儿子,却感受不到同样的心跳,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步骤二:写片段。
  增加修辞,用准确、细腻、生动的动作描写,写一段话表达你出门的心情。
  为语段加入修辞,教师共生写作:暑期好朋友在楼下来叫我去逛街,我高兴地跳下床,迅速套上平底鞋,胡乱抓了两把头发,随手扣上太阳帽,抓起小钱包,风一样冲出门去,像一头欢快的小鹿,向楼下奔去。
  学生现场生成片段,并现场分享,以下为学生现场作品。
  当我看完他最后一眼,也只能够悄悄地往门的方向移。低下头拨弄着衣褶,一点一点卷起又放下,皱了的衣褶泛着被泪滴下流淌过的痕迹。最终还是徐徐抬起头,侧着往他那又望了一眼,我看见了他的整张脸,使劲想要把这个脸记住。看啊看啊,眼泪早已淌下,我忍不住地低下头望着地面轻轻地抽噎。最终,门被轻掩上,他不见了,不见了,再也不见了……
  本环节是本次写作教学的再一次升华,教师教给学生多棱镜,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修辞手法,让动作生动鲜活起来。在写作指导中,既有名家经典范例,又有教师的再次示范,在传授写作方法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从词到句,由句到片段的"三阶共生"微写作的效果。
  (4)结题——最是深情藏不住(妙招总结与分享)。师生共同总结,三个妙招分别为带上过滤镜,及时修正动词——准确;带上放大镜,合理修饰动词——细腻;带上多棱镜,运用修辞手法——生动。
  教师分享感动瞬间。以下语段是教师与家人车站分别的真实细节。
  教师分享共生写作:那个傻瓜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到对面去买豆浆。他的样子确实有点滑稽。左手托着豆浆怕洒了,右手拿着汉堡怕摔了,乍着双臂,一高一低,摇摇晃晃地像一只母鸡似的向我跑来。车要开了,他终于冲到我面前了,我接过早点,转入安检门,眼眶湿润,回头挥手,他傻笑着也挥了挥手,脸涨得通红……
  在结题阶段,教师不仅再次明确写作方法及其作用,巩固知识点,而且现场分享自己的感动瞬间,与学生达到了共情的效果,也将课堂推上了高潮。
  3.课后共享,互评亮相,提成果
  课后让学生运用细节描写,从动作、神态等角度写一件最感动的事情,提交到教师邮箱或发布朋友圈,在班队课上展示(200字);完成评价表,对自己和同伴的作文进行及时评价,达到生生"共生写作"目的。
  本次课外拓展作业加入了对动作和神态等细节描写的练习,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化。从写一个字到写一句话,再到写一个小片段、一篇微写作,本次课共收到学生作品45篇,学生能完整地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教师将其汇集成册,在高一年级共享,其中有6篇作品在学校微写作栏目中亮相,孙杨同学描写父亲三次送他上学的场景作品发表在《未来作家》上。
  三、"三阶共生"微写作教学模式的效果
  "三阶共生"微写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以学定教确定教学主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梯度和层次性,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出切口小、生活化的特点。在教学中,"三阶共生"教学推进、短小精悍的案例呈现、新颖、形象的方法提炼,以及微课、希沃授课软件等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共同打造了一堂真情流露、互动精彩、反馈实时、现场生成丰富的微写作训练课。1.三镜三法,让教师成为写作知识的开发者
  写作是"我手写我心"的过程,强调学生对写作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强调学生的积累与体验。但这并不意味写作不需要方法的传授。相反,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之后,才能更准确而细腻地将内心的真情实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本堂课上,教师不仅多次下水"共生写作",而且根据自己的写作体验和感受提炼总结出动作描写中的"三镜",让学生更加形象化地掌握较为抽象的写作方法,使写作变得更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一阶一成,让学生成为写作全程的体验者
  "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本课例的一大特点在于学生现场的三次写作与修改。本堂课的起点——初稿的情况并不乐观,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依次带上过滤镜、放大镜、多棱镜,三读三写,三进三出,三改其稿。从一个字到一个句子,再到一个片段,写作过程精细化,写作体验有梯度,写作难度有推进,实现了写作的过程化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创情境、搭台阶,一阶一步让学生成为写作过程真正的参与者和体验者。在这种体验式的推进教学中,学生不仅提升了写作能力,而且在不断的修改和提高中获得了满满的收获感。3.共情共享,让写作唤醒师生对生活的体察与思考
  一篇好文章来自于生活,文章是生活点滴的积累。而教师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往往能推动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通过教师现场的写作共享、生生的写作共享,在课堂上达到共情的效果,从而唤起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选一粒有生命力的种子,长成一根粗壮的主干,伸开根根青枝,萌发片片绿叶。"共生"唤醒学生,达到"共情",再通过"共享"推动情感的共生,从字词、語句、语段,"三阶共生"微写作,一步一阶促生成。写作,不正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吗?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黄厚江.享受语文课堂——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典型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黄厚江.作文课的味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网站目录投稿:巧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