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未离去,今天,是贝多芬逝世纪念日。193年前的今天,贝多芬在维也纳病逝,享年57岁。今年,也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两个半世纪以来,贝多芬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我们缅怀他,我们纪念他,百年来一直如此,百年后仍将如此。只要我们还在听他的音乐,他就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去。 乐圣贝多芬 "每有著作,辄审定数回,兢兢以遗误是懔。旧著之书,时加厘纂,脱有错误,必力诋之。其不掩己之短尤如此。" ——李叔同《乐圣比独芬传》 乐圣比独芬,即贝多芬。这是1906年,李叔同先生为贝多芬所写小传中的一段文字。 是年,先生26岁,留学东瀛,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在东京独立创办了《音乐小杂志》,身兼文编、美编、勘校等诸项工作,由东京三光堂印刷,在上海发行。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本音乐杂志,原计划每年春秋各发行一刊,由于种种原因,创刊号之后杂志即停刊了。 在这仅有的创刊号的扉页,有一幅李叔同先生亲手绘制的贝多芬肖像炭笔画。 李叔同绘制炭笔画《乐圣比独芬像》 这不仅是最早出现在中国刊物上的音乐家肖像,也是李叔同先生最早的一副西画作品。李叔同先生对贝多芬的介绍,是中国接触西方古典音乐作曲家的起点。 这段小传虽只有300余字,却精要深刻的刻画出贝多芬性格及创作特点。 "兢兢以遗误是懔" 贝多芬写下的每一个音符,都经过无数次锤炼;流传下来的每一部作品,都对得起经典二字。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几百部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我们一定都有意或无意中欣赏过贝多芬的作品。 然而,要对贝多芬的作品有一个成体系的认知,就不那么容易了。贝多芬的生平,我之前已有文章讲述。 今天的推文,我就来为大家理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成体系的欣赏贝多芬的作品。 9部半交响曲 贝多芬最重要的作品,莫过于他的9部交响曲。 交响曲这种音乐体裁虽然并非贝多芬所首创,但我们却可以说,他重新定义了交响曲,将其推上了音乐艺术的巅峰。 九部交响曲中,单数编号的第3"英雄"、第5"命运"、第7、第9"合唱",加上一部第6"田园",是最长演奏也是影响最大的几部。 还有一部未完成的第10交响曲,也就是题目中"9部半中的半部"。深入欣赏贝多芬的交响曲作品,可以按这个顺序。 第3、5、6、7随缘选一部切入,第9稍长但一定一定一定要听。之后剩下的几部,可按照8、4、2的顺序倒着欣赏。 未完成的第10,可以放在最后消化。顺带安利一个应用,索尼精选Hi-Res音乐。 我在这个应用里找到了不少贝多芬各类作品合集,全集中每一首作品的每个章节都可以试听,例如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就有这套久石让指挥长野室内管弦乐团版本的。 扫描二维码可试听索尼精选Hi-Res音乐 虽然每首曲子都只能试听几十秒,不过胜在整理的规规矩矩,省去了到各个应用中翻找的麻烦。 应用中的专辑都是高清Hi-Res格式,对音乐音质要求高,或是玩儿发烧的朋友,也可以直接在线购买完整数字版聆听。 10部小提琴奏鸣曲 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作品,完整有编号的一共有10首,还有一首未完成的片段。这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最亲民的莫过于第5号"春天"。 第 9号"克罗采"也称得上小提琴奏鸣曲的王者之作,单是演出时长就要超出同类型作品很多,更不用说演奏它所需要的高超的演奏技巧。 贝多芬的这两首小提琴奏鸣曲也是露脸最多的两部,其余作品的欣赏,仍推荐按编号倒序欣赏。 索尼精选Hi-Res音乐试听 5部大提琴奏鸣曲 在贝多芬诸多佳作中,他的几部大提琴作品的地位似乎并不那么显眼。 然而,在大提琴这个领域中,贝多芬的这几部创作,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5首大提琴奏鸣曲,是我最喜欢的音乐作品之一,反复听过不知多少遍,也曾推荐给许多朋友欣赏。 至于聆听顺序,无论你是刚入门还是古典音乐老鸟,无论你是否熟悉贝多芬或是大提琴,看心情随便选哪首切入都行,欣赏体验绝对舒适。 32部钢琴奏鸣曲 比起小提琴奏鸣曲,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的欣赏,就要复杂很多了。 贝多芬创作早期发表的前两部作品,都跟钢琴有关。自编号1的是三部钢琴三重奏,编号为2的就是他最早的三部(第1、2、3号)钢琴奏鸣曲了。(其实还有一部更早的,WoO编号为50,创作于他20岁那年,只是这部作品他并不满意,因此没有发表,也没有给这部作品编号。) 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他自己编了号的共有32部。不过多虽多,挑重点倒也不难,我给的建议是,先挑有标题的欣赏。其中第14号,就是著名的"月光"奏鸣曲。 第8号"悲怆"、第17号"暴风雨"、第21号"华尔斯坦"、第23号"热情"、第26号"告别",也都可以放在最初欣赏。 如果喜欢上述作品,你还可以继续听第15号"田园"、第18号"狩猎"、第25号"杜鹃"。其它作品,可作为补充,随缘欣赏即可。 17部弦乐四重奏 最麻烦的来了。贝多芬的创作中,最复杂,最难深入欣赏,却又绝对无法忽视的作品,莫过于他的弦乐四重奏创作了。 贝多芬一生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他自己编过序号的,一共有16部。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一部名为"大赋格"却没有序号的弦乐四重奏(WoO 130)。 弦乐四重奏看似编制简单,创作复杂程度却丝毫不亚于交响曲。能稳定输出交响曲的作家不少,然而,能有体系的创作高质量弦乐四重奏的作曲家,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海顿之后,贝多芬是最重要的四重奏创作者。贝多芬之后;还有个巴托克,巴托克之后,再无后继者。 贝多芬的6首晚期四重奏(第12~16,外加大赋格),毫无疑问,是他此类创作中最重要的几部。可是这几部作品对于欣赏者而言却并不友好,如果你按照重要性欣赏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创作,被劝退的可能性非常大。 要知道,贝多芬40岁那年,在完成第11弦乐四重奏之后,整整15年没有再碰这个体裁。晚期6部弦乐四重奏,全部完成于他生命中最后3年。这其中的风格差异,可想而知。 因此,欣赏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我给出的建议,先完成贝多芬的交响曲作品的欣赏,如果能先听几部海顿做铺垫就更好了。之后呢,先从第7、8、9、10、11这五部入手,之后再欣赏晚期6部作品。 上述我讲到的创作,仅能占到贝多芬作品的十之一二。还有许多,像是《迪亚贝利变奏曲》、歌剧《菲岱里奥》、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等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今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举办相关的纪念活动,解叔也会在行走的音乐陆续推出相关主题。 祝大家赏乐愉快!